巧用民艺学美术

2021-04-20 03:56黄颖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香包布艺布料

黄颖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地域性文化和人文性情怀的结合体,将其融入趣味材料美术教学中,既能发挥材料的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与个体性,又能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创作手法的精巧、民间手工艺人的匠心独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以下以香包制作活动为例,阐述我校对传统民间工艺融入趣味材料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担负传承文化使命,引进民艺创新课堂

近期,笔者邀请了惠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惠州市中小学传统文化女红(布艺)课堂的李海玲老师到我校指导。李老师带来各种精美的布艺手作,前来观看的同学们连连称赞。同时,她现场展示香包制作、刺绣、拼布手缝的制作过程。学生们亲自体验布艺文化,感受布艺的剪、缝、绣、贴等技法。接着,学生进行趣味材料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李老师点拨:你在家里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同样质感的布料?如果换一种材质的布料,制作出来的效果相同吗?除了布料,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一系列的探究讨论,把传统性技艺和实用性材料组合,成了适用于小学阶段的灵活、可塑、综合性的美术教学,大大改变了学生对于传统技艺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分层教学,文化熏陶开展香包课程

多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结合趣味材料校本教材的课程安排,我们在端午节前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香包制作主题学习活动。此次活动呈阶梯式,从简单到复杂,逐层递增,让每个层次、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受益。

第一周,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营造节日氛围,学生结合自主探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周,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情况和美术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二年级学生,完成一幅设计香包的美术作品。低年级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造型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于是教师选择了绘画和拼贴组合的形式,便于学生掌握和操作。课堂伊始,教师用游戏导入,把立体的纸艺粽子放在一个箱子里,让学生伸手进去摸,再把纸艺粽子拿出来展示,这样一个直观的感受使同学们对于粽子的形状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几根线条画出粽子的两面立体造型。接着,学生分享在家里找到的废弃纸张,教师先挑选出一张单色的,再挑选两张具有深浅关系的,对刚才所画的粽子进行拼贴,一个为单色拼贴,另一个为双色拼贴。学生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用深浅关系拼出来的粽子显得更立体。于是学生开始分享和交换,用两种颜色的纸粘贴成一个粽子,既掌握了粽子的基本外形,又学会了深浅颜色在画面中的搭配,体验了造型制作活动的快乐。

三、四年级学生,完成一个纸折香包。中年级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浓厚,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可尝试使用各种工具,体验各种不同材质的媒介,于是教师选择了用卡纸或旧报纸。先实物展示纸折香包,学生观察块面的数量和搭配的配件等,然后教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拆香包并提问:“拆开后的纸条呈现什么形状?(纸条呈长方形,尾段呈三角形)”“纸条上的图案位置发生了什么改变?(图案集中在尾端的一侧)”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出示步骤图,学生进行练习。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折纸技能后,鼓励大家尝试用不同的纸质材料折香包或装饰香包,从不同类型的材料中联想,根据其特征思考制作崭新的作品。

五、六年级学生,完成一个布艺香包。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进行个性化表达,于是教师安排学生用旧衣服布料或旧窗帘布料制作布艺香包,使他们对于造型、空间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提前布置好所需材料:布料、25厘米长的棉绳或蜡绳、装饰珠子若干粒、干艾叶若干克,以及相对应的缝制工具:绣线、针、剪刀、尺子、圆珠笔。学生收集时获得了对素材的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熟悉缝纫的基本工序,穿线打结、固定绳结、平针法的使用、卷针法的使用,然后把布做成只有一个开口的造型,塞入艾草,填满布料之间的空隙,使香包造型更加饱满,最后用卷针法缝合封口,这样香包的造型就完成了。制作香包,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布料的选择及饰品的搭配就成了这个环节的重头戏。在布料方面有很多尝试,如选择传统锦缎、日系棉布、小清新碎花、蓝染布,还可以尝试用旧衣物、废弃布料。装饰的物品均是学生从家里找到的趣味材料,比如玩具上的珠子、旧窗帘的流苏、吊球,毛线、彩纸等,用不一样的材料搭配,效果也会不一样。学生的巧手将爱和环保意识包裹起来,香包更有意义了。

三、举办课程作品展览,点燃学生创作热情

“香包制作”学习完成后,学校举办了趣味材料美术作品展,不仅展出了与端午节主题相关的美术创作(龙舟制作、纸艺香包、端午主题绘画等),还专门设一个区域给中高年级学生展示香包。美术教师用麻绳或红绳将香包统一串起来,挂在一个蓝色的展板上,并且用波浪状银色彩条进行背景衬托。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香包,带着阵阵的艾草香味,让前来参观的嘉宾、同学们都流连忘返。结合我校感恩教育,我们提出让六年级学生在彩色纸条上给未来的自己写几句话,并将它挂在自己做的香包旁。有的同学写下对母校的感谢,有的同学写下对梦想的追寻,有的同学写下对自己或他人的祝福,有的同学写下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美术作品,使作品有了浓厚的意义,也让学生对传统民间技艺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四、思考与建议

1. 结合实际灵活设计课程

与传统意义上的庆阳、徐州香包相比,我校校本课程里的香包具有工序简单、操作性强的特点,选取的纸张、布料和饰品大多为生活废弃物品,同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情况和美术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加强了美育效果。

2. 加强合作交流

由于传统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有特定的材料和工序,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基本制作手法,在原有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此外,美术教师也应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学校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传统文化课程,更好地推动民间艺术融入教学实践。

3. 师生合力编写教材

编写必须把握两点原则:做到“因地制宜”,教师需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立足于学校,对民间工艺进行深入细致地解析,善于挖掘地方特色或民间资源,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活动方案;做到“剥丝抽茧”,需要将知识拆分和重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脱离传统民间工艺的本质,又要符合当今学生的思维模式及身心特点。

4. 教师需灵活引导

教师需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例如,中年段学生为制作纸艺香包自行挑选软硬纸皮,在实验中,通过比较两种纸质获得最适合折纸的材料。教师需鼓励学生挖掘身边有趣的材料。例如,完成一幅设计香包的美术作品,在处理拼贴画时,学生筛选出一些适合在画面上运用的布料或纸条,尝试组合拼贴。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交流互动中得到更有效的学习信息。例如,观察本土民间手工艺人现场制作香包后,对其成品材料、制作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选择适合自己制作香包的布料及工具。将美术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香包布艺布料
用布料拼图形
端午香包
布艺软装饰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森系布艺书皮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萌萌鸡小香包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