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床旁颅内压监测在中重型额叶脑挫伤救治中的应用

2021-04-20 03:18:12邓永兵熊伟茗邹胜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额叶头颅骨瓣

邓永兵,王 佳,陈 鹏,熊伟茗,邹胜伟,胡 晞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重庆 400014)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技术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早期连续监测和观察,有助于掌握病情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1]。额叶脑挫伤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并不少见,相对其他部位挫伤发生脑水肿程度更重,且易影响视丘下部功能,甚至发生中央型脑疝,危及患者生命[2-4]。因此对于额叶脑挫伤急性期患者应足够重视,寻找一个客观的、可靠的监测指标,及时发现颅内病情变化,及时指导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从2008年开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利用专利技术(多功能经颅骨颅内穿刺针,专利号:ZL200820100454.6)快速置入ICP探头,方法简便,入院后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可床旁快速实施,大大提高了颅脑损伤患者ICP监测率。笔者回顾性研究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87例中重型额叶脑挫伤患者,从头颅CT监测次数、开颅血肿清除术率、去骨瓣减压术率、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平均住院时间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年龄14~70岁,颅脑损伤急性期,受伤时间<72h; (2)存在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2分; (3)头颅CT显示一侧或两侧额叶脑挫伤,额叶挫伤灶体积10~30mL,中线结构移位<1cm,环池形态可见。排除标准:(1)年龄<14岁或>70岁; (2)生命体征不稳定,双瞳散大,晚期脑疝; (3)GCS 3~5分或13~15分; (4)CT发现存在除额叶外的其他部位脑挫伤或者硬膜外、硬膜下血肿; (5)有出血素质或凝血功能障碍; (6)合并严重重要脏器慢性疾病或损伤。

本组患者187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48例; 年龄16~68岁,平均48.8岁。道路交通伤113例,高处坠落伤53例,重物击打伤21例。将急性期快速床旁颅内压监测的103例作为ICP监测组,其余84例作为非ICP监测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时间、GCS及额叶脑挫伤体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治疗方法

ICP监测方法:患者剃光头,全头消毒铺巾,选择脑挫伤或挫伤严重侧置入ICP探头,进针点于头颅矢状位中线旁开2cm,眉弓上方9cm左右(冠状缝前2cm),使用YL-1头颅硬通道穿刺针(3cm)电钻驱动下垂直颅骨钻入,ICP探头通过穿刺针针芯置入额叶,外接ICP检测仪。见图1。

图1 快速床旁ICP监测。a.通过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快速置入ICP探头; b.ICP脑实质探头置入右侧额叶脑皮层内; c.ICP探头连接监护室实时ICP监测

ICP监测组:患者除常规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征外,把动态ICP监测作为反映颅内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来指导治疗。ICP持续>25mmHg,行头颅CT复查,结合GCS和头颅CT复查结果等来判断是否开颅额叶挫伤灶清除、去骨瓣减压; 20mmHg30mmHg,清除脑挫伤后同时去骨瓣减压; 麻醉后ICP<30mmHg(未发生脑疝者),仅清除脑挫伤,骨瓣予以还纳。ICP持续监测期间常规予以镇静镇痛。

非ICP监测组:患者入院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若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GCS下降,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并立即头颅CT复查,结合头颅CT结果决定是否开颅脑挫伤清除、去骨瓣减压。烦躁患者予以适度镇静镇痛。

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头颅CT检查次数,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率、去骨瓣减压率,住院时间,肾功能损害率、电解质紊乱率。确定肾功能损害或电解质紊乱标准:使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情况下,连续两次肌酐>120μmol/L,连续两次血钾>5.5mmol/L,连续两次血钠>150mmol/L,连续两次血氯>110mmol/L,血渗透压连续两次>310mOsm/L,而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减量或停用后,肌酐和上述体内环境指标得到改善或纠正。伤后3、6个月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并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4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临床观察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典型病例见图2。

表2 患者主要临床观察指标统计分析[(n)%]

组别住院时间(d)伤后6个月内死亡伤后3个月GOS(分)伤后6个月GOS(分)颅内感染ICP穿刺道出血总例数(n=187)24.6±24.927(14.4)3.0±1.23.2±1.316(8.6)ICP监测组(n=103)32.7±21.413(12.6)3.1±1.23.4±1.39(8.7)2(1.1)非ICP监测组(n=84)36.9±28.614(16.7)2.8±1.23.0±1.37(8.3)P值0.2570.2820.0400.0240.568

图2 患者男性,51岁,高处坠落伤5h由外院转入。a.头颅CT提示双额叶脑挫伤伴血肿形成,量约30mL,双侧脑室额角受压; b.快速床旁ICP探头置入(探头置入位置见箭头); c.术后6h复查头颅CT示双侧额叶挫伤灶清除,脑组织受压明显缓解; d.术后3周复查CT示脑挫裂伤灶完全吸收,脑水肿消退

讨 论

额叶脑挫伤急性期,常因挫伤灶扩大、脑水肿加重而致中央型脑疝,使病情迅速恶化,出现突然意识障碍、瞳孔散大,严重影响预后[2-3]。因此,对于额叶脑挫伤急性期的监测尤为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脑组织还没有继发不可逆损伤前及时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病残率。

颅内病情变化常出现ICP的变化,ICP是监测颅内病情变化最常用、最重要、最客观的指标,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传统置入ICP探头均需全麻颅骨穿孔后穿刺脑组织,操作流程繁琐,创伤大、时间长。由于受上述条件所限,在实际临床工作中,ICP探头一般在开颅手术时一并实施,对于术前病情判断、开颅手术指征把握等就只能依靠患者意识、瞳孔和头颅CT,常导致病情耽误,影响预后。笔者科室采用多功能经颅骨颅内穿刺针进行局麻下快速ICP探头置入行ICP监测,手术简单,可床旁进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实现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全程监测[4]。

笔者研究发现ICP监测组住院期间头颅CT检查次数明显低于非ICP监测组,避免了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保证患者的安全。在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文献报道[5],无论使用脑室型探头还是脑实质探头进行ICP监测,其平均CT检查次数均少于非ICP监测组,与笔者的研究一致。笔者研究中平均CT检查次数较高,其原因可能为患者中存在重型颅脑损伤,伤情不稳定,复查CT次数较多,且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包括恢复期的CT复查。笔者研究中两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病例并无统计学差异,表明ICP监测并不能减低开颅手术率,但ICP监测组去骨瓣减压率明显低于非ICP监测组,提示在ICP监测下单纯脑挫伤灶清除,还纳骨瓣的患者可能更多,降低去骨瓣减压率,减少二次颅骨修补,使颅脑损伤患者获益。对于脑出血患者,也有学者报道,ICP监测可减少去骨瓣手术率、二次手术率,且改善预后[6]。对于研究中单纯脑挫伤灶清除手术,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此部分病例数较少有关。

脑挫伤患者常因颅内高压或脑水肿,需脱水治疗,临床工作中为挽救患者生命,使患者平稳度过脑水肿期,常常过度使用脱水药物,导致严重体内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本研究中,ICP监测组因甘露醇、高渗盐水等脱水药物使用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内环境紊乱发生率低于非ICP监测组,提示ICP监测可以减少患者脱水药物使用,减少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因此,颅脑损伤患者,尤其额叶脑挫伤患者,持续ICP监测,根据ICP值,做到把控脱水药物使用时机、使用剂量,精准化使用、个性化使用,可减少脱水药物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和内环境紊乱。笔者研究提示ICP监测组3、6个月GOS均低于非ICP监测组,可能的原因:(1)ICP联合动脉血压的监测,可以实时了解脑灌注情况,通过降低ICP或提升血压等手段保证脑灌注,防止脑缺血发生; (2)颅脑损伤急性期,ICP的监测可以保证镇静镇痛药物更安全的使用,而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了创伤急性期的脑代谢,利于患者的脑保护,可能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虽然ICP监测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研究提示并未降低患者病死率,可能与重型颅脑损伤在两组患者中的占比不一致有关。同时,ICP监测并未减少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可能是ICP监测并未缩短患者额叶脑挫伤灶吸收的时间,笔者统计的是急性期、康复期在内的总住院时间。这两点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感染是有创ICP监测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脑室炎和脑膜炎,少见的有骨瓣感染、脑脓肿、硬膜下积脓和头皮伤口感染等,如发生率过高,可能降低有创ICP监测给患者带来的获益[7]。研究表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0~27%[8]。Dimitfiou等[9]的研究发现,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探头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探头反复置入、多探头监测及监测持续时间有关,脑室型探头并发颅内感染较脑实质型探头明显增高,封闭的引流系统能降低感染率。另一学者报道,ICP监测的349例患者中并发颅内感染39例,均为脑膜炎或脑室炎,发生率为11.2%,探头留置时间>7d颅内感染率为14%,<7d颅内感染率为7%[10]。笔者ICP监测组患者均使用脑实质型探头监测,使用YL-1型针辅助ICP探头置入技术具有自锁密闭功能,且绝大多数患者ICP监测时间<7d,感染率为8.3%,与非ICP监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中重型额叶脑挫伤急性期患者行快速床旁ICP监测,方法简单,创伤小,临床可操作性强,可减少头颅CT检查次数,降低去骨瓣减压率,减少脱水药物使用,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额叶头颅骨瓣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额叶皮层退行性萎缩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油菜花
大观(2018年8期)2018-01-23 18:02:37
大脑的巅峰时刻
读者(2016年18期)2016-08-23 21:40:05
比过目不忘更重要的大脑力
嵇康·绝响
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23:29:21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
哈尔滨医药(2014年2期)2014-02-27 1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