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陈佳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重庆市合川区陈雪梅养蜂场 陈雪梅
联系电话:13594654130
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洒满三江大地,黄亮亮的油菜花一片片铺展开来,清风拂过花田,油菜花随风摇曳,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
记者来到位于合川区狮滩镇五通村五组的陈雪梅养蜂场,只见200多个蜂箱分成几溜排布在田间空地上,不远处就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盛放的油菜花,不仅陶醉了赏花的游客,也忙坏了花田里采花粉的蜜蜂们。
“昨天我们才邀请了一批老顾客和他们的家人来踏青赏花、摇蜜品蜜,让他们真切感受了一次从蜜蜂采蜜到取蜜的整个过程。”养蜂场负责人陈雪梅笑着告诉记者。
陈雪梅从小随父母和蜜蜂打交道,长期耳濡目染,对养蜂有很深的感情。父亲陈发明生于1949年,现已年届七旬,半生痴迷养蜂,与蜂为伴40余年,是远近闻名的养蜂老师傅。
“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即使他还很想继续养蜂,但已经力不从心,现在已经到了我替父亲挑起担子的时候了。”陈雪梅告诉记者,她从几年前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养蜂,誓要继承父亲的养蜂绝活,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将这一份古老的甜蜜事业传承好,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的好蜂蜜。
合川区狮滩镇境内属深丘山地,南面属华蓥山褶皱山系地貌,森林覆盖率高达58.2%,素有“林业大镇,秀美之乡”的美称。当地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四季分明,全年皆有野花盛开,有400多种蜜源植物,花粉质量上乘、无污染,生活着维系西南地区生态多样性的中华优秀本土蜂种——中华蜜蜂,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养蜂胜地。
1972年底,陈发明从部队退役,先是被分配到原合川县官渡区食品站担任生猪管理员。随后又调到原官渡区供销合作社,从事多种经营。他在联系双凤、狮滩片区时,负责指导村民发展果树、茶叶、蜜蜂等种植、养殖产业。在指导产业发展过程中,陈发明逐渐深入了解了中蜂养殖这个特色产业。
有一年,五通村来了一位浙江的养蜂人,养的是意蜂,意蜂对蜜源比较挑剔,只采集大批量的蜜源,对零星蜜源的采集能力较弱,在蜜源紧缺时期,需用白糖水补充蜂粮,以维持蜜蜂群势。那年恰好遇到蜜源不够蜂子吃,养蜂人四处寻找白糖却没有门路,眼看着蜂子一个个死去,心急如焚。
“白糖只有供销社才能买到,那个浙江养蜂人在别人的指点下找到我爸爸,说要买些白糖急着喂蜂子,我爸爸为人仗义慷慨,想方设法给他解了燃眉之急。”陈雪梅回忆道,“那个浙江养蜂人走过许多地方,从没遇过到像我爸爸这样热心肠的好人,后来与我爸爸成了朋友。那时我妈妈患有一种肠炎,每年黄瓜上市的时节发病了就要住进医院。那个养蜂人知道后,告诉了我们一个秘方:用中蜂蜂巢泡酒喝,对治疗肠炎有很好的作用。然后建议我们购买两箱中蜂来养,这样方便取蜂巢给妈妈治病。”
陈发明对中蜂养殖正好兴趣浓厚,于是尝试着购进两箱中华蜜蜂在家里进行试养,结果由于缺乏养殖经验,不到一周这两箱中华蜜蜂就脱逃“私奔”了。陈发明闻讯后,立即跑到山林,使出浑身解数将飞散的中华蜜蜂招回蜂箱里。善于学习的陈发明向浙江养蜂人讨教养蜂经验,一年后,两箱中华蜜蜂在他和妻子的共同精心管护下,蜜蜂不但没有再出现脱逃“私奔”现象,他还从中又分养出来了几箱,就这样,养蜂成为了陈发明和妻子共同爱好的一项副业。
“1975年我们家修了新房子,特意在墙上留了几个窗口放蜂箱。”陈雪梅对家里最初养蜂的情况记得很清楚。
“从最初两桶中蜂发展到四桶,再到三十多桶,爸爸一边在供销社上班,一边精心照料蜂子,但精力、时间受限,不能全身心投入来养蜂,妈妈在家种田,也只是帮忙料理,所以养蜂的规模一直不大。”陈雪梅解释说。
2001年,陈发明从供销社退休,但人却没有闲下来,而是更忙了,因为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养蜂当中来了。起初家里人都反对他,劝他不应该太过折腾了,毕竟年纪摆在那里。但陈发明一心扑在养蜂上,完全没有把家人的意见放在心上。重庆的夏天非常燠热,对蜜蜂的生存也是一种考验。陈发明从一个亲戚那里了解到,华蓥山海拔高,森林植被茂密,非常适合避暑,更重要的是,山上野生蜜源植物很多,特别是山上的五倍子蜜源,到了秋天漫山遍野都是,五倍子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花蜜。为了让蜜蜂更好地避暑度夏,采集到更多的蜜源,生产出更高品质的蜂蜜,陈发明决意把几十桶蜜蜂拉到华蓥山上去。
蜜蜂转场是个体力活,而且必须在晚上进行,加上还得在高山上面找寻驻扎场地,一个老人没人照顾显然不行。为了阻止陈发明上山养蜂,陈雪梅特意把孩子送去学武术,执意要他帮忙去接送。接送了一个月,陈发明就撂挑子,怎么也不肯去了。他说他要回去照顾他的蜂子,还偷偷去买了帐篷。犟不赢他,全家人只好随他去,陈雪梅还帮忙找了车将60多箱蜂拉到华蓥山上。
在山上住的第一个夜晚,陈雪梅永生难忘。
“那天晚上还没安置好蜂箱,天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撑起的帐篷也遮挡不住暴风雨的袭击,导致外面落大雨,里面下小雨。”陈雪梅说着说着不觉眼睛红了起来,“六月份,山上气温比山下要低十几度,加上下雨冷得不行,由于山洪过猛,有六箱蜂被山洪冲走了,损失惨重。妈妈抱着被雨水打湿的被子哭了好久。”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和带来的损失,没有动摇陈发明和爱人继续留在山上养蜂的决心。为了给中华蜜蜂提供更多的蜜源,减少人工喂养,他们在高山荒野没水、没电、没食物、没手机信号,饮用水、食物和其他生活物资都要自己准备的艰苦条件下,一直坚持咬牙挺了过来。外人看到,都感叹着说:“野外求生,也不过如此。”
“现在父母年纪大了,有这么多顾客信任我们。为了继续让顾客吃上更好的蜂蜜,我要把这个事业继承下来。”陈雪梅告诉记者。在父母的感召下,陈雪梅和爱人一边帮忙一边学着养蜂。多年的辛勤付出在让古老中华蜂种得以延续壮大的同时,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如今蜂场有260多箱中蜂,每年要完成3~4次转场,从二三月份老家五通村的油菜花开始,四五月份再转到狮滩镇葛家岩古寨2000亩优质锦橙基地,6—10月份则转到百花盛开的华蓥山上,采集五倍子等野花,11月份下山转到枇杷之乡合川古楼的枇杷基地。四季流转,期间的甘苦只有养蜂人自己最清楚。
每一次的辗转与收获,陈雪梅既享受苦尽甘来,也情愿苦中作乐,这是她继承的甜蜜事业的全部。候鸟般不停地迁徙,追寻着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花季。
采访期间,陈雪梅给记者演示了一遍摇蜜的过程,割下的新鲜巢蜜流淌着透亮的蜜汁、散发着浓郁的香甜,十分诱人。
陈雪梅介绍,“摇蜜要等到自然完成封盖成熟了才摇,没有达到封盖要求的,成熟度不够,不能摇。”
“那么,什么是熟蜜呢?”记者接着问道。
“蜜蜂会把采回来的蜂蜜在自己身体里进行反复发酵,再把发酵好的蜂蜜吐在蜂巢里,用蜡封起来,这就是熟蜜。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0到20天。从视觉上看,熟蜜更黏稠,在温度低于十四五摄氏度时会形成结晶。”陈雪梅告诉记者。
“蜂场一年割几次蜜,有什么讲究?”记者又问道。
“一年割4次蜜,割蜜时间随蜜源而不同,早春油菜花蜜3月20日左右,柑橘花蜜5月1日前后,华蓥山五倍子野花蜜9月中旬左右,合川古楼枇杷花蜜11月20日左右。每次每箱根据气候和蜜源情况而定,一般能割1.5~2.5千克。在摇蜜的时候最忌将蜂蜜摇尽,要给蜜蜂留口粮。一些人会觉得这样可以提高蜜蜂采蜜的积极性,但往往适得其反;你想一下,蜜蜂饿得厉害,也没力气采蜜啊。不仅如此,过度摇蜜也会造成幼虫发育不良、蜂王停产、群势衰落等情况。所以在摇蜜的时候,切忌贪多。”陈雪梅坚持自己的取蜜标准,要为蜜蜂留足口粮,绝不喂白糖,“只有这样,才会良性循环地做下去。”
与陈雪梅交流,能感受到她那颗对养蜂事业的赤子之心,没有商人那种强烈的功利心。
“从蜂场到你手中,世界上各种品种的蜜很多,真正令人放心的中华土蜂蜜却很少。”陈雪梅告诉记者,“在我这里,你可以见证从蜜源植物到蜜蜂采蜜,再到摇蜜、过滤、包装等每一个环节,你喝到的是放心、健康、纯味的蜂蜜,我们无须夸耀,一切都很真实。”
目前,陈雪梅养蜂场260多箱蜜蜂每年的土蜂蜜产量在两三吨的样子。如何把这些优质的纯正土蜂蜜卖出去,也是陈雪梅需要面对的问题。
“过去,都是家里人背个背篼去合川城里转,也没有什么正规的包装,只是用洗净的矿泉水瓶子简单装一下,大街小巷吆喝着卖,一些认得的熟人买了,又介绍给他们的朋友,靠口碑相传,客户群基本上是固定的。”陈雪梅告诉记者。但是现在蜂蜜的产量是过去的好几倍,这种传统的卖法显然不合时宜了。
“蜂蜜凝结着养蜂人的心血与汗水,但在传统的市场面前,纯正蜂蜜的价格却上不去,养蜂人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陈雪梅深知父辈的隐痛,暗下决心要闯出一条营销新路。
为了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陈雪梅意识到必须加强学习。了解到合川区农广校每年都会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陈雪梅积极报名参加,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习回来后,她着手注册了“陈雪梅养蜂场”,并将自家的蜂产品品牌注册为“陈发明土蜂蜜”,表明自己继承父亲养蜂事业的决心,当然更是一种创新。如今陈雪梅在镇上还开了一家土蜂蜜专卖小店,同时试着利用微信、抖音、淘宝等在网上销售自家的蜂蜜。由于质量可靠、服务热情,陈雪梅的蜂蜜卖得很不错,回头客很多。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陈雪梅养蜂场纯正的土蜂蜜,陈雪梅养蜂场的效益也不断提升,实现月收入2万元,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种植养殖大户”“重庆市优秀家庭农场”。
如今,在陈雪梅养蜂场的带动和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蜂产业中来,蜂场以最低成本价为当地农户提供蜂箱及蜂王,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大伙养蜂增收,养蜂产业得以不断壮大,狮滩镇因此成为合川乃至重庆知名的养蜂专业镇与特色镇,全镇养蜂规模达到2000多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