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

2021-04-20 08:00韩艳丽
黑龙江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股骨保温体温

韩艳丽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股骨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高处跌落、碾压等原因造成,股骨骨折后患者下肢多无法进行活动,在骨折处出现严重疼痛、畸形或扭曲[1]。若在骨折部位出现开放性伤口时,则会加重病情的程度,易导致患者发生休克[2]。目前,针对股骨骨折多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但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的出现,容易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免疫系统抑制等[3]。鉴于此,本探究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2例,将手术室保温护理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中,分析患者凝血功能以及体温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9.83±5.62)岁;其中近端骨折13例,股骨远端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14例。观察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9.25±5.73)岁;其中近端骨折15例,股骨远端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13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骨折;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保温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术前将手术室温度设置为24℃,湿度调整为40%~60%,将被褥等覆盖于患者非手术区域,尽量减少或避免患者肢体暴露过多。

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手术室保温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手术室温度干预。术前对手术室内温度进行适当调高为24~26℃,在手术开始后则将温度调整至手术室规范温度,在手术结束后重新上调为术前温度。(2)采用YZK-1056低温治疗仪(河南省华氏实业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162580711)对手术台进行加温干预,将温度控制在37℃左右。采用HL-90史密斯温液仪(山西易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2541249)对患者输入的液体或血液进行预加热处理;采用医用电热垫(北京英泰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52540259)调整温度在30~40℃覆盖于非手术区域直至手术结束后再关闭。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干预前后体温变化情况。(2)于干预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江苏鸿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82401191)检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原蛋白(Fbg)。(3)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其中无痛为0分,1分≤轻度疼痛≤3分,4分≤中度疼痛≤6分,7分≤重度疼痛≤10分。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患者生活依赖程度,量表总分为18~126分,包括运动功能91分以及认知功能35分,其中126分表示完全独立,108~125分表示基本独立,90~107分表示有条件的独立或极轻度依赖,72~89分表示轻度依赖,54~71分表示中度依赖,36~53分表示重度依赖,19~35分表示极重度依赖,18分表示完全依赖[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体温变化情况

两组干预前的体温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温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对比(±s) ℃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对比(±s) ℃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P干预前36.57±0.16 36.63±0.15 1.712 0.084干预后37.38±0.32 34.53±1.13 15.538 0.000 14.497 11.796 0.000 0.000 tP

2.2 凝血功能指标

两组术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APTT、PT、TT、Fbg与干预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APTT、PT、TT较干预前低,Fbg水平较干预前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干预前对比,a P>0.05,b P<0.05

时间干预前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干预后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 APTT(s)34.73±3.14 34.76±3.21 0.043 0.966 35.67±3.16a 30.85±4.23b 5.845 0.000 PT(s)11.35±1.62 11.25±1.73 0.270 0.788 11.24±1.72a 9.03±1.85b 5.602 0.000 TT(s)11.38±1.66 11.45±1.68 0.19 0.85 11.25±1.53a 9.25±1.26b 6.461 0.000 Fbg(g/L)2.13±0.46 2.08±0.45 0.498 0.620 2.17±0.58a 3.63±0.54b 11.797 0.000

2.3 VAS及FIM评分

两组在干预前VAS评分及FIM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VAS较对照组低,且FIM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及FIM评分对比(±s) 分

表3 两组患者VAS及FIM评分对比(±s) 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a P<0.05

时间干预前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干预后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 VAS 5.12±1.31 5.07±1.28 0.175 0.862 2.43±1.07a 3.15±1.58a 2.427 0.017 FIM 32.85±1.62 32.88±1.57 0.085 0.932 107.46±1.43a 93.19±2.12a 35.731 0.000

3 讨论

股骨骨折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是由于直接暴力因素所致。股骨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多会表现出剧烈疼痛、肿胀、畸形等,部分患者会伴有局部血肿、皮肤剥脱或开放伤出血等[5]。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术中输液量较多,加之非手术区域的肢体长时间暴露,导致机体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6-7]。

本探究采用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取得理想控制体温效果,通过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后的体温较对照组高,提示了手术室保温护理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能够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干预后的APTT、PT、TT、Fbg水平无较大浮动,而对照组APTT、PT、TT较低,Fbg水平则较高,且观察组VAS较对照组低,FIM评分较高,均能够提示手术室保温护理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能够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患者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独立能力。由于股骨骨折手术后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且术中出血较多,易导致患者出现病理生理的改变,加之术中需大量输液输血造成患者的体温下降较快,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的恢复[8-9]。传统保温干预虽能够在一定程度控制患者体温下降速度,但无法维持术中体温处于正常水平。本次探究采用手术室保温护理,采用了对手术室环境温度的干预、手术台的预加热,保温毯辅助非手术区域的保温措施以及术中输液输血的预加热干预,能够避免因患者机体差异所导致保温效果较差的情况[10]。但本研究因时间、物理、财力等诸多原因,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因此本次研究数据的可信度,还需在未来开展更多相关性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手术室保温护理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中能够减少低体温发生,降低手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改善功能独立性。

猜你喜欢
股骨保温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能“保温”的雪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