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1-04-20 08:00张利霞
黑龙江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缺血性康复训练依从性

原 娟,张利霞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1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严重疾病,致残致死率高,有数据显示,其中15%存活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而超过60%患者存在功能障碍[1]。如何恢复患者生活能力是临床研究重点。康复训练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可恢复患者多方面潜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2]。但出院后患者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康复训练依从性下降,导致训练效果欠佳,延长康复进程。本研究选取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组对比,旨在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1例,其中45例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0.58±6.07)岁;梗死面积22~40 cm2,平均面积(30.91±4.04)cm2。观察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02±6.13)岁;梗死面积21~41 cm2,平均面积(31.06±4.11)c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CT检查、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均为恢复期;合并单侧肢体瘫痪;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合并影响肌肉功能恢复的神经疾病;卒中前存在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完善,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更换体位、按摩患肢、常规功能锻炼指导,给予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指导健康饮食,出院后定期随访,1次/月,了解患者恢复程度。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组建康复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责任护士、社区护士、康复医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所有成员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相关知识培训,明确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的内容、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共享体系,及时记录患者实时信息并记录,在共享网络中分享,便于院内护士与社区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2)院内干预:通过系统健康宣教促使其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相关知识,加深对康复训练的认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饮食指导及心理干预,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最好的心理及生理状态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指导,确保康复训练动作规范,训练后可播放康复训练相关视频进行巩固练习,同时介绍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信心;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对存在心境障碍、负性情绪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积极沟通了解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针对性进行开解,消除负面心理,调动主观能动性。(3)社区及家庭干预:建立社区门诊点,由社区护士驻守,便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同时进行入户随访,随访时间30 min/次,主要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对康复训练动作不标准者进行纠正,对存在负性情绪者再次进行疏导,对未按时执行康复训练者进行督促,再次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将康复训练相关知识整理成册发放,有助于患者随时查阅;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病友交流会等社区活动,邀请患者积极参加。两组均于干预6个月后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由社区护士对6个月内患者实际情况填写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量表,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积极性、动作规范、每周训练次数等,总分100分,分为完全依从(80~100分)、部分依从(60~79分)、依从性差(<60分),康复训练依从性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之和。(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每项最高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以独立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最高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训练依从性

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性91.30%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见表1。

表1 康复训练依从性 例(%)

2.2 心理状态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s) 分

表2 心理状态(±s) 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5)tP SAS干预前60.18±5.43 59.67±5.57 0.442 0.659干预后38.42±4.82a 45.71±5.06a 7.038<0.001 SDS干预前63.72±6.94 64.05±7.11 0.224 0.823干预后42.66±6.11a 49.73±6.51a 5.343<0.001

2.3 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后两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日常生活能力(±s) 分

表3 日常生活能力(±s) 分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5)t P干预前50.86±3.14 51.09±3.21 0.346 0.731干预后68.93±4.72 63.41±4.46 5.732<0.001 21.619 15.040<0.001<0.001 tP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致死、致残率高,恢复期易存在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认为,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促使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3]。但常规护理模式多以临床经验为主,注重院内护理,对患者院外干预较少,导致患者出院后康复训练效果下降。同时,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是长期、连续的过程,仅通过院内单方面护理明显不够,需社区、家庭共同参与,通过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有学者指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遵医行为,提高日常生活能力[4]。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在关注院内护理的同时,对出院后护理仍持续关注,通过设立社区门诊点对患者进行院外督导,便于患者及时进行咨询,且通过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共享体系实时记录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可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增强康复锻炼依从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骤,康复进程较长,患者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改善,导致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积极性[5]。本研究在护理中注重对患者心理干预,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并由护理人员进行积极沟通,通过了解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开解,达到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有报道表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在注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患者康复训练的落实程度,门诊护士通过入户随访了解患者康复训练实际执行情况,督导患者坚持进行训练,提高重视程度,以最大程度保障康复训练效果,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缺血性康复训练依从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