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
近日,上海一八旬老人将自己的全部身家赠予一位日常照料自己的水果摊摊主,其中包括一套价值三百万的房产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老人其实有亲属,根据亲属的描述,亲属们也并非对老人不闻不问,但老人却坚持将自己死后的遗产赠予关照自己的“陌生人”,这也许预示着一个有缘社会的到来。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原子化”的革命。其典型表现是,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断裂,代际关系变得更为理性。中国人的普通家庭在最近20年时间,普遍经历了复杂再生产的过程。家庭功能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老病死等简单再生产,还要适应新的都市生活方式而重新组织家庭资源。
为此,“一家两制”成为很多家庭的普遍选择。具体而言,一个家庭内部,存在兩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地区,年轻人在城市务工经商,在城市消费,过着都市生活;老年人则留在农村务农,在村庄生活,过着乡村生活。哪怕是在城市,年轻人和老年人也很难再同居共财,其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代际差异。普遍状况是,老年人为了支持年轻人的阶层跃升过着极简生活,而年轻人为了适应都市生活则耗费大量家庭资源。
非常诡异的是,一方面老年人出于“恩往下流”的家庭责任感支持子代和孙代发展,另一方面子代和孙代却忙于家庭发展而很难再反哺老年人,“代际剥削”具有客观必然性。在一些农村地区,有的老年人因缺乏代际支持而陷入困境,乃至于为了不给下一代“添麻烦”而在困境中选择自杀。而在城市,多数老年人或许不缺物质支持,却极度缺乏情感支持。一些别有用心的“保姆”和保健品经销商骗取老年人的财产,已是屡见不鲜的社会新闻。
今天,社会原子化和都市化、老龄化、少子化等社会过程叠加,造成了一个无缘的社会。在无缘社会中,不仅家庭亲密关系断裂了,一些稳定的社会网络也消失了。建立在村庄和单位基础之上的熟人社会,早已蜕化为仅仅熟悉,却不一定有人情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难再找到稳定的社会支持。而现实中,老年人更需要社会支持,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无法提供基本支持,当熟人社会无法提供稳定支持时,他们必将陷入困境。处于无缘状态下的老人,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哪怕出现一丁点的希望,他们都被迫紧抓不放——无论这个希望在年轻人看来是否靠谱。
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有缘社会,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其关键是,要让“陌生”的熟人和熟悉的“陌生人”,都变成为有缘人。家人和亲戚因代际矛盾而相互疏离,代之以最低限度的法律责任,亲人之间不再来往成为陌生人。这看似是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有效办法,却是对社会伦理的侵蚀。在有缘社会中,冲突不断的熟人关系,或许也好过于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关系。而特定的社会机制,如道德表彰、社会组织建设,增加陌生人之间,或弱关系的熟人之间的链接,则是有缘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有缘社会的基石还是家庭、亲人等亲密关系。但是,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一个陌生的摊主,一个并无多大道义责任的远房亲戚,仅仅因为日常生活中有接触,就力所能及地帮助,甚至尽心尽力照料独居老人,这是有缘社会的可贵之处。
摘自《南风窗》2020年第25期 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