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洲
前几天备受关注的一件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原来的报道是,12月8日,广东东莞一位网约车司机为了送乘客患急病的婴儿上医院,闯了三个红灯,要被处罚。乘客若能向警方说明情况,为司机作证,司机就可以被免予处罚。但是,乘客拒绝作证,网上口诛笔伐遂成波涛汹涌之势:不道德,不知感恩,冷血,以后如何做人,怎么会有脸教育孩子……
然而,(2020年)12月16日,新华社、人民网报道了真相:司机请求作证时,误打了同日住院的另一名患儿家属的电话,对方不明就里,拒绝作证。而网约车司机所送患儿的家属,根本就没有接到要求作证的电话。网上批评声戛然而止。
听风就是雨,在网上闻风就立马点手机或敲键盘发表批评意见,虽有一时发泄的快感,但是,批评后发现,所批评内容与事实不符,批评错了,是不是也尴尬呢?
即便批评者真的没心没肺知错坚决不改毫无廉耻之心而不知脸红尴尬,但是,如果因错误批评而侵权了,法律能答应吗?
要避免网上错误批评的尴尬,不妨给自己设个网上批评冷静期。点手机或敲键盘批评前,先冷静,让指尖在理性指挥下行动:
对要批评的事实,一定要搞清楚,越扎实越详细越好,最起码基本事实要清楚。否则,免开尊口。
对被批评对象,要尽可能地让其阐述理由,尤其是舆论一边倒,被批评者被剥夺话语权时,更要尊重其解释、辩解的权利。要树立“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权利”的理念。批评前要听各方的不同意见。否则,免开尊口。
对批评所涉及的自己不懂的专业知识,不能想当然。要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料,搞懂以后再批评。否则,免开尊口。
对要批评的人或事,要搞清楚其所代表的是同类人或事的主流还是个例,以便准确把握批评展开的尺度。否则,免开尊口。
对批评所涉及的内容,要明白法律政策的相应规定。否则,免开尊口。
对所批评现象的成因、本质及与其他事物的聯系,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免开尊口。
网上的错误批评意见,其表现形式虽然五花八门,但大多数错误有一个共同的成因:冲动。在发表批评意见前,冲动战胜了理智。于是,捕风捉影的失实,偏信则暗的失察,外行违背科学的武断,以偏概全的片面,法盲老粗的鲁莽,不知从实际出发的执拗,便纷纷出笼了。
冲动是魔鬼。魔鬼在夫妻间作祟,夫妻就会想到离婚。2021年元旦将要施行的《民法典》,增加了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夫妻协议离婚的,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申请后30天内,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权撤回申请。国家立法时已考虑到以法律规定促使当事人冷静以战胜冲动的魔鬼。要发网上批评的你,是不是也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被冲动的魔鬼所怂恿呢?给自己定个批评冷静期吧,时间不拘长短,但须确保理性。
网上不是法外之地。发言者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有了冷静理性,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会多些责任保障。
当然,你发表批评意见的目的应是与人为善,有助于矛盾化解、问题解决,光洲才建议你自设网上批评冷静期。如果你是为了把水搅浑、唯恐天下不乱,光洲就不与你探讨网上批评冷静期了。因为你搞阴谋诡计,你的冷静意味着狡猾险恶。
网上批评,当然要快,但是,正确更重要。冷静,有时也出战斗力。
摘自《义乌商报》2020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