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雅可
清风拂岸,荷塘飘香,绘就宜居乡村的美丽图景;产业兴旺,品牌赋能,激发集体经济的澎湃活力;党建引领,增赋动能,锻造示范带动的“红色引擎”。
近年来,华蓥市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定向发力、精准施策,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
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
3月以来,华蓥市明月镇白鹤咀村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在田间奔忙,除草、施肥,只为盛夏时节的荷塘花开。“最近每天都有50多名村民来帮忙,每人一天能挣60元。”白鹤咀村返乡创业能人刘召全说,他流转了80亩水田种植荷花,租下11户旧房改建为农家乐与民宿。在他看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值得耕耘的广阔天地。
“这是村里打造的田园综合体‘花渔江山湿地公园,配合镇上的乡村旅游规划,将形成渠江沿线观光景点之一,让村民在家门口赚钱。”明月镇党委书记王军介绍,镇党委突出“党建+脱贫攻坚”“党建+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方向,依托地处渠江边的自然环境,编制完成“明月风光、渠江画廊”12千米6000亩的乡村旅游廊道总体规划,建成“月映江天”滨江休闲长廊、“渠水芳华”湿地景观长廊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提速乡村旅游发展。
接连不断的项目开工,离不开老百姓的参与。通过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明月镇党委及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旅游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情况全程公开公示,由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投工投劳,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乡村旅游发展红利随之而来,2020年,白鹤咀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在13千米外的永兴镇大佛山村,通过党建引领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还打响了村级集体经济品牌。依靠种养产业、商贸服务和劳务服务“三驾马车”,2020年,大佛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0万元。今年2月,大佛山村被表彰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切始于2018年5月,彼时,华蓥市委组织部干部劉松直成为大佛山村第一书记。“当时村民除了外出务工,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玉米、红苕、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和散养畜禽,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经过多方调研,刘松直和村“两委”干部达成共识:“必须举全村之力发展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扶下,大佛山村在全市率先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争取到党建引领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万元。利用资金,大佛山村规划发展了13亩羊肚菌示范种植园,200亩名贵水产渔业园,300亩蔬菜产业园,养殖林下生态鸡8000余只。同时,该村激活村集体企业——大佛山村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经营平台,创立产销一体的禽蛋、土鸡、羊肚菌、苕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甘溪农家”,进行线上线下推介。2020年以来,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甘溪农家”超市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
此外,大佛山村集体经济公司还通过优选村内技术能手、青壮年村民等可用劳动力,组建了一支随叫随到、能建能拆、能挖能安的基建服务队。基建服务队专门提供劳务、环卫、装饰装修、企业推广等产业服务,在解决公司承担项目人工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仅此项领域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300多万元。
“以上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为‘引子,整合资源用好资金,‘小项目也能干出能一番‘大事业。”永兴镇副镇长林超强说,“甘溪农家”已成为永兴镇农产品的统一品牌,大佛山村的创新模式为全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探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华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平表示,华蓥市以农民长期得实惠为导向,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在优势镇村先行先试,串点为线、连线成面,打造一批连片示范带动区,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