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倩
1957年,西南财经学院許廷星教授写了一篇文章,最早提出“财政是分配关系”的观点。当时邓子基才34岁,他从中得到了启发,一连写了《略论财政本质》、《试论财政学对象与范围》、《财政只能是经济基础的范畴》三篇文章,对这个观点进行系统阐述,倡导发展。邓子基在当时提出的“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的观点,使他成为我国财政学界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的代表性人物。
然而,如今作为我国财政主流理论的“国家分配论”,在当时的确立并非一路坦途。“国家分配论”是经过四次学术争论才得到发展的,各次争论邓子基都虚心接受专家的意见,取长补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
20世纪末,市场经济大潮汹涌,不少人开始主张将生产消费领域全部交给市场,并鼓励采纳公共财产论。面对新形势的挑战,邓子基在2001年8月第十六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上,作了《坚持、借鉴、整合、发展,树立正确的财政观》的主题报告。他提出“借鉴西方‘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的论点,坚持中为体洋为用,从实际出发,两优结合,发展和丰富“国家分配论”的内涵与外延,使之能够适应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
作为“国家分配论”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数十年来邓子基一以贯之地坚持关于财政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捍卫这一财政理论体系的基石。他毫不含糊地坚称自己是一个“国家分配论者”,坚信“国家分配论”不仅反映了古今中外几千年的“财政一般”的本质,而且突出反映了社会主义“财政特殊”,适合中国国情。这体现了一个经济学家对自己的科学信念的执着坚守,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学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