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淮
[摘 要] 学校管理中常常看到管理者应对工作油腻的现象,有缺乏担当和作为的,有缺乏勤奋和智慧的,有缺乏动力和热情的,有缺乏正义和求真精神的,对此,校长应该带领管理团队成员,树立理想、革新观念、不断学习,树立共同愿景;要建章立制、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的机制;要明确标准、树立典型,养成正气行风,弥补制度管理不足;要优胜劣汰、任人唯贤,优化干部队伍。总之,要正视油腻现象,冷静深入地思考分析,找到症结,敢于顶真碰硬,智慧应对。
[关键词] 校长;中层;油腻;解决策略
学校管理中常常出现这些情况:校长的一项工作布置下去,好多天过去也没多少进展;批评下属期待有改进,可是一段时间后看不到什么明显变化,再深究,有些管理者,理由一堆,用些鸡毛蒜皮的事扯皮;校长办公会确定重点推进某个项目,谁知做下来,结果远远达不到预期,虽然在决策前经过调研论证,而且全体行政人员都认为能做……诸如此类,可以用一个很流行也很形象的说法——“油腻”来形容。管理队伍中出现了油腻的人,油腻的人多了,油腻的现象就多了,管理效率下降,管理队伍就呈现油滑推诿、执行乏力、偷懒耍滑的状况,就像一种肌无力的病症,学校的组织管理得了病,工作被打了折扣,严重影响管理效益,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那么,学校管理中有哪些油腻的现象?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如下:
首先,趋利避害,缺乏担当和作为。
学校管理一般都有明晰的分工,如教学、德育、科研、行政、后勤等,但每项工作都不是简单地归某一个人或某一部门来独立负责的,其中要牵扯到许多人。比如学生参加区或市英语剧比赛,就不能说学生竞赛归学科组教导处负责,只需要教导处来完成就行。而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学生的舞台形象需要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老师配合,道具搬运需要后勤配合,经费申请、信息联络需要行政人员介入,由此可见,所谓分工只是明确了牵头人和责任主体,许多工作其实需要大家协同完成。这在一个善于团结协作、积极上进的团队里并不是问题,但倘若队伍不团结、协作意识不强,队伍中有推诿塞责、自私偷懒的人,这种和谐平衡的关系就被打破了。还以英语短剧比赛为例来谈,因为参加比赛获奖就涉及奖项归于谁的问题,证书上署名的人自然积极,没有署上名的人是否还能无怨无悔积极投入,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呢?有的人趋利避害,能推则推,能懒不勤,出勤不出力,这样的状态很难被说什么,但却影响着工作的进程;而那些顾大局、明事理、淡名利的人,往往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能多承担一些工作,直至任务被完美完成。一个积极上进健康和谐的团队有拧成一股绳的合力,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一个趋利避害,利己损人的团队往往是很难做成事的。
其次,行不力,缺乏勤奋和智慧。
学校工作中,一些学校管理者面对需要协作的事往往不愿出力,即使是一些分内的工作也常常做不到位。比如某校德育主任,抓班级管理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其分内事,校长办公会明确说开学两周要狠抓学生的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他开班主任会只是把校长的话重复一遍,说给班主任听一遍就算完成任务了,并没有仔细分析本校学生有何常规习惯的问题,也没打算去寻找和解决,如此而已。开学两三周过后,学生的行为常规依旧,错过了开学教育的契机。分析德育主任的行为,显然属于执行不力,校长室的决策和指令落在他的身上,就像一拳捶到棉花团上,既没冲击力,也没爆发力,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管理质量,降低了学校管理的品位。分析这种油腻行为,一是缺乏勤奋,懒散不作为;二是不动脑,做事不做深入细致地思考应对,不能智慧地解决问题,凡事总等着领导想办法给他,而不是智慧地去执行。“我做了呀,但是只能这样!”“我也没办法,不信你来做!”这样的中层干部习惯将这类话挂在嘴边,耍赖、推诿,无视职责要求。
再次,目标不一,缺乏动力和热情。
学校管理中,校长提出某项工作,部分管理者会上也不提意见建议,工作推进也不积极。比如某校决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前期探讨过程中大家表面不反对,甚至各抒己见热火朝天,校长因此整合了一套方案。照说,实施时各自分工,分头行动即可。但是有的主任行动消极,甚至教导主任私下说:“有那么多钱搞建设、盖楼房,还不如发给教师做奖金呢。那样大家干劲儿足,教学质量高,学校声誉好,比什么文化都强。”后勤主任说:“建那么多文化长廊、书画亭有什么用啊?后面还要不停地更换,老师烦,学生烦,做多了影响学生学习。”很显然,这两位主任并没有理解此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凝聚共识,一厢情愿,是很难推进的,即使完成了,也会带来长久的非议。这可能是由于校长在针对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项目进行调研和决策时没有充分听取民意,也有可能是调研讨论时个别干部自己没有真正理解项目建设的意图和价值。问题的关键更在于那些不真诚的管理者,如上面的两位主任显然在教育理念上过于落后、消极,看不到环境育人的价值,没有积极更新理念,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这样的管理者如果经常落后于学校发展需要,自然不能也不适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了。管理队伍中成员的理念不新,思想顽固,行动缓慢,缺乏积极融入的团队意识,管理怎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呢?
最后,搅事和泥,缺乏正义和求真。
管理中也有这样的干部,教师中有什么不满意的,有些管理者常常充当代言人,经常炮轰行政会,情绪比当事人还激烈。校长或某位管理者提出一个新工作项目,他也会提出各种质疑或反对意见,说出一堆上不得台面或者不对辙、没凭据的理由。工作中说他唯恐天下不乱虽然有点夸张,但他就是怕事小,爱闹腾,喜欢搅事。也有一些干部,遇事不敢不愿發言,即使是明显的不公允不正义的事,也不愿意明确自己的立场、仗义执言,遇到这样的事情要么畏首畏尾、逃之夭夭,要么做和事佬,东拉西扯和成一锅糨糊,左右糊弄一下过去,这是和稀泥。诸如此类,都是管理者缺乏责任和担当的表现,对于学校管理组织的建设都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倘若管理队伍中这种人多了,这种现象普遍了,管理队伍的价值取向就会出问题,变得是非不分、黑白混淆,凡事缺乏原则,遇事缺乏较真,更没人顶真。时间长了,教师队伍就会正气不足,管理团队便会失去公信力,教师队伍纪律涣散、离心离德、分崩离析就在所难免。
学校管理中的油腻其实不只这四类,还有其他表现,但这几种情况应该属于最常见的,比较普遍地存在于现实管理之中。管理者的油腻从表面看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现象,直接影响组织管理的效率,也影响管理团队的形象;从深层看,长此以往,不但影响老师对管理团队的认识,也客观影响组织的建设。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消除管理中的油腻,有利于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效益,更能切实推進师生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消除管理中的油腻,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消除管理中的油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理想,革新观念,建立共同愿景。
去除油腻,首先,应从理想信念上入手。想办一所怎样的学校,要进行怎样的教育教学,怎样为这样的教育教学提供管理和服务?这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弄明白的事,这也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来不得含糊。办学的理想信念、目标方向确定了,每一个管理者都认同了,才能真正开始落实后续的管理事务。要做到这一点,还是要进行学习,经常阅读教育书籍,更新教育理念,还要学习新时代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比如时下比较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线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如何学习?不只是看书、听讲座,还可以参观、考察、实践、驻点实习等,切实革新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观念。其次,还要有结合学校的具体项目来行动。没有落实于具体的项目实践,只是空学,空洞地学习理论常识概念,空泛地学习知识技能,还是等于零。只有在相应的项目实践中,管理者才能将所学实践于学校,用所学服务于教育教学。比如学习了翻转课堂的教育案例,结合本校实际引进,就要制定本校的实践方案。全体管理者就要为这个项目的推进而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去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这样做才是真学习、真实践。最后,带动团队共同实践。管理者认同的新理念还需要落实到教师行动上来,光管理者认同还不行,还需要教师认同。如何才能让教师也认同这些新理念呢?除了校长等主要领导要积极进行宣讲,还要在全校范围制造舆论,形成主流的价值影响,要求各管理者带领各自的团队学习理论,通过实践行动,积极践行,在行动中消化思想,认同观念。这样,管理者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真正认同学校的建设方向和各项管理举措,也才会更深入地推进工作。如此推进,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普通教师,在学校内树立行风正气,个别管理者的油腻思想和行为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偶或出现,也会格格不入于环境,便会熄灭于萌芽之中。
第二,建章立制,督促过程,实行绩效评价。
管理者的油腻形成原因复杂,有管理者自身的因素,也有校长要求不高、管理不严、督促不紧、评价不细和奖惩不力等因素。一种现象的消除,需要校长英明果断地及时解决,从长远看更需要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进行约束,限制其萌生和发展。油腻现象根源复杂,可能产生于各个岗位各个环节,更在于人的思想态度,这需要在修订制度时就要列出条目,加以明示和限制。此外,管理过程中更需要严格对照职责和要求,敢于直面问题,及时矫正纠偏,要重视过程的督促,明确督促帮扶是在帮助管理者规范行为。不然,等事情结束再回头找失败原因,既为时已晚,也会责罚到人。过程中的督促是提醒,也是帮助,更是助人成功。此外,还应建立绩效评价的制度,要形成目标管理的风气和意识。一个部门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负责人,要负责到底,年终总结或是项目验收,要明确谁优谁劣,成效功绩尽量量化,要明确主体。坚持这样的绩效评价,明确各人的责任分工和绩效评价标准,事情便会有人做,便不会有推诿、分工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标准不清楚的情况出现,便不会有含糊扯皮,就不会说不清。一些单位人浮于事,往往因为没有责任到人,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标准,使得大家无所适从,也无上进作为的动力。
第三,明确标准,树立典型,养成正气行风。
学校管理也是一种复杂的管理形态,许多工作难以量化,绩效难以计数,这就需要在量化管理基础上,还要进行质性评价和榜样激励。比如有些管理者工作勤恳踏实,但是由于工作业绩无法量化,本人又为人低调,不善言辞,也不善总结,遇到荣誉自己不去争不去申请,如果按照一些常规的考核方案往往难以得优,虽然本人也许并不在意,倘若这种榜样长期被忽视,被评价制度挡在外,就会严重影响学校管理的公信力。这就需要校长视情况创新管理方法,采取其他的激励方式加以辅助或者补充。比如有位校长创新设立“感动人物”年度评选活动,由教师员工提名或自荐,由他人来讲述感人事例,如此一来,就将那些长期默默无闻躬耕一线的老师和管理者的动人事迹给呈现了出来。这样的管理形式有助于在校园内树立典型榜样,既正面宣传了先进,挖掘了管理教育的好素材,又充分肯定了一线管理者和普通教师的辛勤劳动,也教育了全体管理者和教师,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标准,积极向他们靠拢。一所学校长期坚持这样做,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学校的风貌会为之改变。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特殊团队组织,知识分子都好情面,他们也许不在乎什么证书奖金,但是却很在意大家的口碑,在意校长的理解和认同。管理者是知识分子中的优秀者,自己的辛勤工作被全体教师所看到和认可,自然感激于校长的深情厚谊,更会积极地做好本职工作。有些油腻的现象或行为被包围在积极奋进的氛围中便会自惭形秽,进而促使相关人员主动修正行为,见贤思齐,跟上管理的步伐。
第四,优胜劣汰,任人唯贤,优化干部队伍。
学校管理中的油腻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所以,消除油腻其实是对管理团队成员的优化。一个管理团队中的人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和选拔淘汰的机制,是很难形成有生命活力的队伍的。因此,要利用好管理队伍的优胜劣汰的选聘机制,真做实干,不断优化管理干部队伍。有的校长深谙其道,建立了管理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全体中层一律竞聘上岗,几年一聘,每个学期(或年)一次述职,让管理者直面群众,由群众来评判好坏优劣,校长再结合群众意见进行最终的评判。如此,几年下来,管理队伍就会不断得到优化,任人唯贤就会成为风气,“能者上,庸者让”就会成为标准,让每一位管理者都有危机意识,有责任意识,有绩效意识,工作中就会更加务实,更加用心,油腻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学校管理的效能就会得到提高。
总之,学校管理中的油腻是表象,也是学校管理理念乃至学校文化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的外显,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蔓延成风,既会侵蚀学校管理组织的肌体,也会败坏学校的风气名声。作为校长,要正视管理中的油腻现象,冷静深入地思考分析,寻根究底,找到症结,敢于顶真碰硬,智慧创新应对的思路和方法,果敢坚决,消除学校中的油腻现象。要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历经磨砺,学校便会脱胎换骨,呈现茁壮成长健康积极的蓬勃状态。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