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2021-04-19 00:00徐敏霞徐宁汪新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中介作用心理资本

徐敏霞 徐宁 汪新建

摘 要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测量了800名高三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就状况。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否认拒绝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父母亲过度保护和心理资本各维度、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2)心理资本各维度(除韧性外)和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3)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资本;学业成就;中介作用

分类号 B849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1.04.001

1 引言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网课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高考也经历了延期,高三学生作为学业生涯中压力最大、学习最为紧张的学生群体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他们的学业成就受到来自父母、学校、环境和自身心理状态的多重影响。其中,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情感气氛的集合体,也是父母传达给其子女的一种态度。父母教养方式是教养观念、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它是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倾向,不随外界改变而变化(Darling & Steinberg, 1993)。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学業成就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研究皆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业成就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Garcia & Serra, 2019; Shen, Cheah & Yu, 2018)。Aunola(2000)指出忽略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提高孩子的学生成就上无济于事,他们虽然没有对子女进行干涉和控制,但他们不管不问不作为的教养方式只能对其子女的学业成就产生负面作用。Aunola和Nurmi(2004)的研究指出持有心理控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通常比较冲动和情绪化,他们的言行使子女感到挫伤和内疚的同时却不能提供有效的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来提高学业成就。Lee(2012)指出积极控制型教养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目标感并减少学生诸如逃学之类的行为问题,从而来对提高学业成就产生积极作用。有研究认为积极温暖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业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业成就得到提高(Carlo, White, Streit, Knight, & Zeiders, 2018)。国内学者针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亦有大量研究。黄振中、张羽(2016)特别根据高考成绩对高三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作了研究。其结果发现,“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是显著且积极的。此外,“家长的过度干涉”对孩子的高考成绩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假设H1: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

为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者还引用各种中介变量来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Diaconu-Gherasim (2016)以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14到18周岁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并且指出,成就动机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中起中介作用。Hoshiar(2018)以学业自我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并且指出,学业自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近年来,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以积极的视角关注问题的产生、发展及结果(Stiglbauer, Gnambs, Gamsjager, & Batinic, 2013)。在此背景下,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变量开始在教育情境中被评估(You, 2016)。Carmona-Halty等人(2018)通过对14到17周岁的高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各维度均和学业成就呈正相关。Rand等人(2011)通过比较心理资本的希望维度和乐观维度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从而指出,希望维度对学业成就产生了影响,但乐观维度并无影响。Jesus(2018)研究了心理资本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和学业自我产生影响从而对学业成就有了影响。他通过对学生当下学业成绩和长远学业成绩影响的两组实验,说明心理资本对学业成就有着深远影响。拓宽和构建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B&B)同样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从积极情绪的角度来解释学生的心理资本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B&B理论认为,积极的情绪会扩大自发产生的思想、行为、冲动和倾向的范围(Fredrikson, 2001)。也就是说,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人们有更深层的认知评价、更广的语义范围、更广泛的社会认知,以及更加放松和扩张的身体行为(Fredrikson, 2013)。换言之,通过体验积极的情绪,人们将增强他们的个人资源,进而可能获得更持久的积极幸福状态和未来的积极成果。Turner等人(2009)以及Fulton(2008)以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并证实了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中存在中介作用。Waters等人(2019)的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点,并指出,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强烈促进学业成就动机,从而提高学业成就。因此,本研究假设H2: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合各类文献以及理论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和学生的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国内对高中生尤其是高三毕业生这一群体的相关研究非常少见。以往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以往研究中以高中生为对象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和学业成就的研究仅仅局限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部为高三学生,分别来自全国百强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和非省级示范性高中。(2)以往研究中关于学业成就的测量往往采取某一次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这就使得学业成就的指标拉不开层次,研究结果必然受到一定局限。本研究采用浙江省新高考制度改革之后的高考成绩作为学业成就的指标,更加严谨合理。(3)本研究结合拓宽和构建理论分析,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高三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状况及其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以期为高考助力。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宁波市三所非寄宿制高中的高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有效样本为606人,其中男生283人,女生323人,平均年龄为17.94±0.40岁。三所高中分别为全国百强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非省级示范性高中,从中考的录取分数线看,三所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是:全国百强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非省级示范性高中,且三所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呈较大差异,因此学业成就也呈现一定梯度,其研究结果更具现实意义。

2.2 测量

2.2.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采用蒋奖、鲁峥嵘、蒋苾菁、许燕(2010)编制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中文修订版。共有42个条目,分为父亲版和母亲版,每部分各21个条目,题目相同且都包含三个维度结构:情感温暖、拒绝和过度保护。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计分,从“从不”到“总是”,修订后的s-EMBU-C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测验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问卷效度指标拟合良好(父:χ2/df=2.95, CFI=0.91, TLI=0.90, RMSEA=0.06;母:χ2/df=2.99, CFI=0.91, TLI=0.90, RMSEA=0.06)。

2.2.2 关于心理资本的测量

采用张阔等人(2010)编制修订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信度系数分别为:0.81、0.75、0.77、0.75。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共26个项目,4个维度(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本次测验中,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6、0.83、0.80和0.76,全问卷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0,显示它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效度指标拟合良好(χ2/df=3.09, CFI=0.91, TLI=0.90, RMSEA=0.06)。

2.2.3 关于学业成就的测量

关于学业成就的衡量,采用浙江省高考选考的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浙江省高考选考成绩是浙江省高考成绩的一部分,总共有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功课组成,考生不分文理,可从七门功课中选择三门进行考试。浙江省高考选考为最大程度保证考生成绩的稳定性,避免临考失误,在考试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选考考试在高二学年进行一次,高三学年再进行一次,学生取两次考试中每门课的最好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由于浙江省高考选考成绩本身就是权威性的高考成绩,且没有文理之分,能够较充分体现高三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学校,所选科目也不同,因此我们将各门课程的得分转化为标准化分数,并以平均Z分数作为学生的学业成就指标。

2.3 数据分析

運用SPSS 22.0和AMOS 20.0进行数据处理。使用SPSS 22.0对高三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业成就进行相关分析。运用AMOS 20.0对积极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行中介作用分析。

3 结果

研究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的方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未旋转的情况下共提取出19个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解释了总方差变异的20.34%,低于40%的临界值(Podsakoff, Mackenzie, Lee, & Podsakoff, 2003),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1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资本、学业成就之间关系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知,父亲否认拒绝维度和心理资本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父亲情感温暖和心理资本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度保护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除希望变量)。父亲否认拒绝维度和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维度和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度保护维度和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

由表2可知,母亲否认拒绝维度和心理资本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情感温暖和心理资本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度保护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否认拒绝维度和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维度和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度保护维度和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

从表1、2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学业成就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自我效能、希望维度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乐观维度与学业成就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韧性维度与学业成就则相关不显著。

3.2 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中的中介效应

心理资本在父亲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良好(χ2/df=2.99,RMSEA=0.05,GFI=0.98,AGFI=0.96,NFI=0.97,IFI=0.98,CFI=0.98)。Bootstrap方法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情感温暖→心理资本→学业成就”路径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0.02,0.10】,验证了心理资本在父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双尾检验结果显示,父亲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效应显著(p<0.01),情感温暖、心理资本(p<0.01)和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直接效应显著(p<0.01),说明心理资本在父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而情感温暖与学业成就之间的间接作用同样显著(p<0.01),由此可见,心理资本在父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其中,父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学业成就的直接效应是0.06,占总效应(0.11)的55%,间接效应是0.05,占总效应的45%。

心理资本在母亲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良好(χ2/df=2.90,RMSEA=0.06,GFI=0.98,AGFI=0.96,NFI=0.97,IFI=0.98,CFI=0.98)。Bootstrap方法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情感温暖→心理资本→学业成就”路径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0.02,0.09】,说明心理资本在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双尾检验结果显示,母亲情感温暖、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效应均显著(p<0.05),然而只有母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对心理资本的直接效应显著(p<0.05)和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直接效应显著(p<0.01),而情感温暖与学业成就之间的间接作用同样显著(p<0.01),由此可见,心理资本在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其中,母亲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学业成就的直接效应是0.05,占总效应(0.12)的42%,间接效应是0.07,占总效应的58%。

由以上结果可知,心理资本在父母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维度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父、母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效应均显著(p<0.05),然而父、母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心理资本的直接效应均不显著(p>0.05)和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直接效应同样不显著(p>0.05)。

4 讨论

4.1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资本

本研究发现,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与高三学生心理资本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与Shute等人(2018)的研究结果相似。身处高三毕业班的孩子,他们的学业压力更大,他们更需要外界的理解、包容与鼓励,因此,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更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坚定追求目标的信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对未来的人生路充满希望。

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否认拒绝维度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也不谋而合,经常遭受父母拒绝、否认乃至控制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消极态度,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更加明显(Assadi, Smetana, Shahmansouri, & Mohammadi, 2011)。学生在高三阶段,由于较大的学业压力和频繁的模拟考试,学生的精神更为紧张、敏感和脆弱,如果此时父母不能体恤孩子的内心,用苛求、责罚以及嫌弃的态度对待孩子,则更容易让孩子变得消极悲观、信心不足,积极心理资本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父母教养方式的过度保护维度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过分担心、过度保护让学生在行事时变得更患得患失,缺乏自信和把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乐观的态度,对心理韧性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4.2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维度与高三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否认维度与高三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显著负相关。Martin(2016)的研究也指出,温暖型、权威型和保护型的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正面作用,而忽略型、消极型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负面作用。高三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学业水平已经大致定型,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宽容接纳、温暖鼓励的态度来让孩子有更稳定更积极的心态,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助于稳定孩子的临场发挥,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而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績产生显著的消极作用。

4.3 心理资本和学业成就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Carmona-Halty, Marcos, Salanova, Llorens, & Schaufeli, 2018)。一旦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既定目标有充分的信心,并且能够付诸努力去实践的时候,对于良好学业成就的获得必然会存在很大的推动作用。心理资本中的希望这一维度同样和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人是要有梦想”的,有了明确的梦想和目标,才能更有的放矢,从而获得更理想的学业成就。乐观在帮助学生取得优秀学业成就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Ouweneel, Le Blanc, & Schaufeli, 2011),一个态度积极乐观的孩子能够在高三生活中更轻松淡定地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并能够积极看待成绩的正常起伏,更有利于他在考场中发挥稳定的学业水平。韧性这一维度在本次研究中没有像心理资本其他维度那样与学业成就体现出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如今“零零后”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享受着父母全部的宠爱,所以,他们的韧性普遍一般。

4.4 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中的中介作用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维度与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不完全的中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结果高度相符(Fulton, & Turner, 2008;Turner, Chandler, & Heffer, 2009;Waters, Loton, & Jach, 2019)。高三学生处在学业生涯的重要阶段,一个被父母理解接纳并且受到父母赞许鼓励的孩子必然能形成良好的心理资本,建立自信、希望,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高三这一年繁重的学业压力,并能取得相对理想的学习成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资本的相对稳定性,采取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的父母,他们并不是这一年突然对子女善解人意,而是从小就建立了良好的情感纽带和沟通方式。因此,当这些子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倾向于和父母表达困惑和苦闷,与此同时,父母也更容易发现孩子在情绪上和学业上的问题,这种彼此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能够给予孩子更强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自我的信念,这种积极心理资本在高三这一年也显得尤为宝贵。

心理资本在父母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维度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在父母拒绝否认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程度必然很低,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更倾向于跟同龄人诉说。Jesus(2018)的研究指出,心理资本对于学业成就的影响不仅限于一个阶段一个年级和一场考试,心理资本对于学业成就的影响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因为心理资本激发了人的成就动机,因此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更深远和绵长的。

因此,我们更应重视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资本的影响,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远的,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到童年期直到青春期,这个影响将始终存在并可能加剧其负面效应。到了高三,尽管很多孩子已经成年,受父母的影响慢慢减少了,但由于心理资本相对稳定,由于之前受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影响难以一时散尽,其负面作用依然对学业成就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它也在提醒家长,对孩子的温暖理解不仅仅是高三这一年的事,而是一以贯之的教育态度。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论:(1)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影响高三学生学业成就;(2)心理资本在父母情感温暖维度与学业成就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郭明春, 吴庆麟(2011). 父母教养与学业成就:心理因素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34(2), 376-380.

黄振中, 张羽(2016). 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高考表现的影响揭秘. 教育发展研究, 36(2), 54-63.

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 许燕(2010).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7(1), 94-99.

张阔, 张赛, 董颖宏(2010). 积极心理资本: 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与行为研究, 8(1), 58-64.

Assadi, S. M., Smetana, J., Shahmansouri, N., & Mohammadi, M. (2011). Beliefs about parental authority, parenting styles, and parent-adolescent conflict among Iranian mothers of middle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35(5), 424-431.

Aunola, K., & Nurmi, J. (2004). Maternal affection moderates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ol on a child's mathematical performa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0(6), 965-978.

Aunola, K., Stattin, H., & Nurmi, J. -E. (2000). Parenting styles and adolescents' achievement strategie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3(2), 205-222.

Carlo, G., White, R. M. B., Streit, C., Knight, G. P., & Zeiders, K. H. (2018). Longitudinal relations among parenting styles, prosocial behaviors, and academic outcomes in us. mexican adolescents. Child Development, 89(2), 577-592.

Carmona-Halty, Marcos, Salanova, M., Llorens, S., & Schaufeli, W. B. (2018). How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diates between study-related positive emotion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y, 605-617.

Darling, N., Steinberg, L. (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nt: An integrative modl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113, 487-496.

Diaconu-Gherasim, L. R., & Mirean, C. (2016). Perception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mediating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9, 378-385.

Fredri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 218-226.

Fredrikson, B. L. (2013).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and buil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7, 1-53.

Fulton, E., & Turner, L. A. (2008). Students' academic motivation: Relations with parental warmth, autonomy granting, and super-vis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8(5), 521-534.

Garcia, OF, Serra, E (2019). Raising Children with Poor School Performance: Parenting Styles and Short-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Adolescent and Adul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6(7), 1089.

Hoshiar, Sangawi. (2018). The impact of parenting styles on children developmental outcome: The role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as a mediato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53(5), 379-387.

Jesus Alfonso D. (2018). Psychological capital bolsters motivation,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ies.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3(3), 260-270.

Lee, J., Yu, H., & Choi, S. (2012). The influences of parental acceptance and parental control on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 South Korean children: The mediation role of self-regulation. Asia Pacific Educational Review, 13(2), 227-237.

Martin Pinquart. (2016). Associa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8, 475-493

Ouweneel, E., Le Blanc, P. M., & Schaufeli, W. B. (2011). Flourishing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positive emotions, personal resources and study engagement.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6(2), 142-153.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Lee, J. Y., & Podsakoff, N. P. (2003).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8(5), 879-903.

Rand, K. L., Martin, A. D., & Shea, A. M. (2011). Hope, but not optimism, predicts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law students beyond previous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5(6), 683-686.

Shen, J. J., Cheah, C. S. L., & Yu, J. (2018). Asia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emerging adults'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 and self-regulation ability. 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9(2), 140-148.

Shute, R., Maud, M., McLachlan, A. (2019) The relationship of recalled adverse parenting styles with maladaptive schemas, trait anger,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59(1), 337-348.

Stiglbauer, B., Gnambs, T., Gamsjager, M., & Batinic, B. (2013). The upward spiral of adolescents' positive school experiences and happiness: Investigating reciprocal effects over time.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51(2), 231-242.

Turner, E. A., Chandler, M., & Heffer, R. W. (2009).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fficacy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50(3), 337-346.

Waters, L. E., Loton, D, & Jach, H. K. (2019). Does strength-based parenting predict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erseverance and engagement.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4), 1121-1140.

You, J. (2016).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learning empowerment, and engagement.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9, 17-24.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中介作用心理资本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