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骨科,福建厦门 361022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暴力暴击、高空跌落以及间接暴力等,导致患者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现阶段,主流的治疗方法为保守石膏固定疗法,或外科手术治疗。前者恢复周期长,后者属于侵入性操作,对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紊乱者不友好;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需要基于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灵活变通。但不论是手术抑或石膏固定,患者恢复期均有一定几率可致关节僵硬问题。此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针对这一问题,主张采取护理方式,以改善患者恢复期舒适体验,改善患者预后[1-2]。有文献资料[3-4]显示对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使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缓解患者不适,进一步增强患者生活质量。鉴于此,该文将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同时实施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者,探寻不同护理方案的差异化价值,现报道如下。
基于病案编号尾号单双数,在患者知情同意下予以分组;该次研究方便选取样本量74例,Ⅰ组与Ⅱ组各37例。Ⅰ组男女比例17:20;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2.64±1.24)岁。Ⅱ组男女比例16:21;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2.62±1.32)岁。
纳入标准:①确诊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5];②患者知情,且主观意愿表示同意支持、加入研究,已签同意书;③上报医院伦理部门,并获准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脱离研究者;②依从性不高;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④突发认知障碍。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Ⅰ组(常规护理):主要向患者提供疾病咨询、基础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等护理服务,在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躁情绪时,通过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Ⅱ组(优质护理):①强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在宣教中保持主动性,借助互联网平台,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包括症状、发病原因,基于视频展示联合白话文讲解,并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存在疑惑,进行针对性的解答。②强化心理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将心理护理体现在每一次的交流中,引导患者主诉心中不快的原由,剖析问题,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期间贯穿案例分享,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积极心态。③体位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将其患肢抬高15~30°,并将软枕放置在患者身下,定期查看其皮肤有无破损,并为患者翻身。④增强巡视:护理人员严格基于巡视制度进行护理巡视,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患者住院期间不适感受,并及时通报责任医师,采取及时处理。⑤饮食管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干预,叮嘱患者不可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需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类的食物。⑥运动锻炼: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如关节的屈曲、拉伸等,需每日进行,大约15~30 min/次。⑦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1 d,护理人员予以相应出院指导,强化患者疾病认识,纠正患者依从性下降问题;建立随访联系,并要求患者家属予以适当的第三方护理监督;制定返院表,要求患者定期来院复查等。
①生活质量量表(SF-36):主要测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与疼痛四大维度,各维度上限均100分,经过分别核算,最后求均值,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理想。
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各量表问题共20小项,各项1~4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为最终情绪量表得分,分值越低提示情绪状态越理想。
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值上限10分,分值越低提示痛感越轻。
④康复情况:以干预下患者的关节活动复旧为优,干预下患者的关节活动大幅改善为良,干预后疗效评级不达优良标准或恶化为差。康复疗效=(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
⑤满意率:利用该院自拟的满意率调查表,指导患者填写,分值上限100分,以0~59分为差,60~79分为良,80~100分为优;满意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SF-36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的SF-36得分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F-36得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SF-36得分对比[(±s),分]
组别Ⅰ组(n=37)Ⅱ组(n=37)t值P值45.64±1.34 45.28±1.31 1.168 0.246 52.67±1.38 63.57±1.27 35.450<0.001生活质量干预前 干预后
Ⅱ组的康复疗效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疗效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SDS、SAS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的SDS、SAS得分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Ⅱ组的满意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SDS、SAS得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SDS、SAS得分对比[(±s),分]
Ⅰ组(n=37)Ⅱ组(n=37)t值P值组别62.84±4.27 63.61±4.34 0.769 0.444 52.48±1.37 43.67±1.25 28.896 0.001 65.94±5.24 65.62±5.64 0.253 0.801 53.18±1.41 45.27±1.51 23.289 0.001 SDS干预前 干预后SAS干预前 干预后
表4 两组满意率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VAS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的VAS得分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VAS得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VAS得分对比[(±s),分]
组别Ⅰ组(n=37)Ⅱ组(n=37)t值P值7.28±1.23 7.67±1.28 1.336 0.186 4.94±0.74 2.64±0.45 16.154 0.001疼痛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骨科多见四肢骨折患者。近年来受城市化建设、交通等因素影响,因工伤、交通意外导致的四肢骨折发病率逐渐提升。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痛苦,积极重建生活质量。手术是该疾病常见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改善疾病症状,但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治疗,术后存在一定几率、程度的并发症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其术后康复,严重者将出现住院周期延长等诸多不良情况[6-8]。循证护理表明[9],在四肢骨折合并关节僵硬患者的围治疗期护理阶段,采取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症状改善,利于其生活质量重建,提高患者康复效率,实现合理控费,更好地争取患者满意度。
该文研究结果得出:唐茜茜等人[10]将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得出对照组护理效果的优良率为72%,远不及实验组的92%(P<0.05),而该文研究结果显示Ⅱ组(97.30%)的康复情况显著优于Ⅰ组(75.68%),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优质护理是临床学者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指导,构建的一种较为全面、兼顾生理与心理舒适度、涵盖患者院内院外护理连续性的新式护理模式。该次研究,强化的健康宣教可有效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以及配合护理的意义,使其愿意自主配合护理,从而有效提升康复率。另外该文得出Ⅱ组的生活质量、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Ⅰ组(P<0.05)。为患者提供主动性的心理支持,能够更好地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重建面对自身疾病的信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体位护理可帮助患者选择舒适、适于恢复的良好体位,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期舒适度,降低卧床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则具有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效果,可依据结果及时调整护理策略,使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护理人员对患者饮食指导,可有效提升患者身体免疫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增强患者体质。经由运动指导,可帮助患者更好地锻炼患肢,促患肢血运,筋骨得濡养,进而加速患肢的恢复,改善患者最终的生活质量。出院前由护理人员实施出院指导,可有效督促患者每日进行锻炼。
综上所述,为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利于患者患肢活动功能更好、更快地复旧,降低围治疗期疼痛感知,提升最终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期情绪状态,应用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