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陈丽珊,黄懋
普宁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普宁 515300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1-2]。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损伤患肢功能,甚至导致肢体残疾,另外还有潜在危险,血栓堵塞静脉血管,使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而且栓子脱落,如果进入肺部,则会导致肺动脉栓塞,若进入脑部,则会导致急性脑梗死等症状,这些情况均会导致猝死[3-4]。另外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使住院时间延长,治疗成本增加,对于此则需要做好预防护理工作[5-6]。预见性护理利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实施预见性措施,使潜在护理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使护理风险降低,整体护理质量提升[7-8]。该文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析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现报道如下。
便利选择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存在骨科手术指征;②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③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②意识障碍患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④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90例)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8.16±7.41)岁;总胆固醇均值为(5.71±0.85)mmol/L,甘油三酯均值为(2.77±1.04)mmol/L。研究组(90例)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2±7.39)岁;总胆固醇均值为(5.69±0.91)mmol/L,甘油三酯均值为(2.69±1.11)m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90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密切观察,予吸氧、心电监护,保持静脉通道通畅。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注意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绝对卧床休息1~2周,抬高患肢15~30°(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膝关节屈曲15°,使肢体松弛不受压,缓解腘静脉牵拉。术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以免血栓再次形成。患肢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影响肢体循环血运。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减少噪音影响,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及睡眠。急性期每班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足背动脉搏动。每日监测患肢周径1次,与健肢及前日对比,并做好记录。如患肢出现高度肿胀、皮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刻通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研究组(90例)患者行以预见性护理:首先成立组织,即DVT防治专项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通过进入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请专家来院培训以及医务股、护理部制订全院医护人员培训计划等方式进行实施,让全院医护人员充分认识深静脉血栓防治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水平。制订《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表》,对极高危患者科室提出申请,护理部负责组织2名以上专家库(医疗组或护理组)人员会诊处理,并记录于医疗护理文书。各科根据该方案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培训与考核,护士长严格督查。护理部将组织督查并落实反馈整改,并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列入护理绩效考核。抽查不合格者予以惩罚,院外带入的需于2 d内上报,院内发生的须于6 h内上报并填写安全报表,每天将间歇性气压治疗仪的使用情况记录于DTV防治登记表,患者出院后记录于DTV防治汇总表。围术期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增加其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提高警惕,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对高危人群进行确定,如高龄患者、存在糖尿病史、静脉血栓史等患者。对于高危患者,应选择上肢静脉输液,使下肢血管内膜得到保护,避免血栓形成,同时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干预。②术后护理。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择舒适、正确体位,这对其术后康复而言有重要作用,为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定时变换体位,避免同一体位保持过长时间。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联系,对其感受予以耐心询问,并了解其护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另外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对双侧下肢水平状态下周径进行定时测量,观察下肢脉搏速度,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术后早期开展下肢康复训练,以伤口恢复情况为准,尽早开展下肢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主要涉及到下肢肌肉收缩运动、踝关节内外翻运动、健侧下肢反复抬高运动、脚趾屈伸环转运动等。另外可辅助应用药具及药物,如抗栓压力泵、低分子肝素,定时检测凝血功能,若有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②住院时间;③患肢血流速度;④血浆D-二聚体水平;⑤不良反应:涉及到疼痛、下肢肿胀、排泄异常、肺炎等不良反应。⑥护理满意度:经问卷调查,分值范围为0~100分,90分及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上,不足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为总满意度。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来看,研究组无病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5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93%,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23)。
从住院时间来看,研究组为(10.12±2.46)d,对照组为(14.89±3.79)d,研究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5,P<0.05)。
从患肢血流速度来看,术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2、7.53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血流速度对比[(±s),cm/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血流速度对比[(±s),cm/s]
对照组(n=90)研究组(n=90)t值P值组别20.18±3.12 20.56±3.23 0.636 0.526术前21.10±3.41 26.79±3.68 8.522<0.001 21.55±3.89 26.99±3.79 7.530<0.001术后2周 术后4周
护理前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s),mg/L]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s),mg/L]
对照组(n=90)研究组(n=90)t值P值组别1.76±0.36 1.74±0.33 0.308 0.759 1.33±0.26 0.79±0.11 14.422<0.001护理前 护理后
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疼痛、下肢肿胀、排泄异常、肺炎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从护理满意度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很多种,可能是因血管损伤、体位压迫导致,也可能是因手术操作、止血带使用不当导致,这些因素均会损伤血管,另外静脉穿刺也会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血小板聚集反应,进而产生红色栓子[9-10]。另外因患者术前长时间卧床,手术过程中又长时间静止不动,手术结束之后也需要长时间制动,这一过程均会影响静脉血流速度,使的静脉回流速度减缓,血栓形成风险提高,所以为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11-12]。
预见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掌握,据此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进而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的影响,使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提高[13-14]。该次研究中,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初步评估风险程度,从而制定预防措施,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在急性血栓形成中,D-二聚体属于敏感标记物之一,可以对血浆状态进行准确判断,这也是判断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15-16]。据该次研究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低,说明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对深静脉血栓有预防作用,降低了D-二聚体水平。同时该次研究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发生率为8.93%,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0.12±2.46)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4.89±3.79)d,研究组术后2周、4周患肢血流速度(26.79±3.68)cm/s、(26.99±3.79)cm/s均高于对照组(21.10±3.41)cm/s、(21.55±3.89)cm/s。在高克霞[17]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为22.9%(8/35),观察组住院时间(37.1±2.6)d,对照组(49.8±3.5)d,术后2周、4周观察患者患肢血流速度[(26.75±3.66)、(26.90±3.74)cm/s]优于对照组[(21.08±3.43)、(21.56±3.58)cm/s](P<0.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通过一系列预防护理措施,使患者静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另外该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18]。通过成立DVT防治专项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多种方式培训和教育,可以加深护理人员对深静脉血栓防治知识的认识,提高防治水平,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出现。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培训,并监督护理措施的执行,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更加认真对待工作。通过对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重点关注极度危险患者,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深静脉血栓,减轻深静脉血栓的不良影响。在预见性护理中,术前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同时确定高危人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术后护理中,通过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康复训练以及适当用药,可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以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肢血流速度有改善作用,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