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分析

2021-04-18 01:00马斌张璐魏光普高耀辉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优化建筑学风景园林

马斌 张璐 魏光普 高耀辉

摘   要: 园林植物相关知识是基于应用与实践的,植物类相关课程是一系列集理论、实践、应用于一体的课程。针对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对园林植物知识产生的实际需求与薄弱环节对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途径。首先分析现有园林植物类课程的结构体系,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其次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及调研数据分析课程体系及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通過调研明确课程改革及优化方向。为培养兼具植物专业知识和景观空间营造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 建筑学   风景园林   景观植物课程   课程优化

1.引言

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平衡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目前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办学院校众多,主要是建筑学背景和农林类背景两大类。内蒙古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以建筑学为依托,与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相互联系,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设计学科群。

植物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改善生态、保持水土、修复环境、营造景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内蒙古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自2013年办学以来开设了一系列园林植物类相关课程,不断进行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力求寻找出具有工学特色和内蒙古地域特征的办学路径。

2.课程分析

2.1课程设置

目前,内蒙古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和植物景观规划两门课程,详见表1。

由表1可知,目前植物类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仅在第4学期和第8学期设置了植物类的专业必修课,一门为理论课程,一门为专业设计类课程。所占课时较少,且两门课程间隔时间较长,很难衔接与贯通知识体系。另外,设计类课程难以单独考虑植物,与其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差别不够明显,未能突出植物类课程的特点。

2.2教学效果分析

为完善本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相关课程体系,进一步进行植物类课程建设,现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019届—2020届毕业生及未毕业高年级学生为对象,针对植物类课程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1份,反馈如下:

收到的81份有效样本中,收到2019届毕业生问卷反馈为23份,占总样本的28.4%,2020届毕业生26份,占总样本的32.1%,未毕业高年级学生为32份,占总样本的39.5%。

通过81份问卷整理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植物类课程课时太少(图1)。问卷中虽然有30.86%的学生认为植物类课程课时设置适中,但可能仅仅是针对现有教学内容而言的,并不是针对整个植物类课程体系而言的。课时不足影响了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甚至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课时少,知识多,导致对于植物的认知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

在植物类课程兴趣度调查中,不感兴趣的同学仅占7.41%,虽然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并不是绝大部分,1/2的学生对于植物类课程不太敏感,兴趣度一般,由于是建筑背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植物类课程属于边缘课程,但只要加以建设,增强学科的活力,依然能够吸引兴趣度一般的部分同学。

图2—图5反映了植物类课程的教学效果。81位学生对于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常用植物掌握情况极其不理想。风景园林师通常要求能正确辨识并掌握500种以上常见园林植物,经过系统学习后大部分学生仅仅能辨识10种—20种常见乔木、灌木、草本。且灌木和草本的辨识情况低于乔木。就调查情况而言,学生对于常见园林植物的辨识能力远远无法实现课程预先设置的目标,对于每种园林植物的生活习性及栽培习性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且图5反映仅有约1/5的学生反映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应用很吃力,大部分学生反映很好或一般,说明学生经过植物相关基础知识积累后,后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普通项目的应用要求。且结合历年学生网上匿名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学生对于植物类课程授课较为满意,因此,教学效果较差可能更多原因在于课程体系设置得不合理,课时偏少。

3.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

3.1学生反馈

风景园林专业办学至今7年,毕业生3届,针对景观植物类课程的兴趣度、满意度、教学内容等对2013级—2017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在81份有效问卷中,87.65%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内容及课时,学生认为纯理论的学习,对于知识的认知不能非常深入,且无法较好地融入设计当中,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也有较多同学认为应该增加理论课课时。其实在调查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反馈,我们应该做出一些思考,如何有效完成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而不是单纯地增加课时。

通过图6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是景观植物的种植设计原理和观赏价值,对于该部分内容知识的需求也是最高的,也是最直接能够反映到设计方案中的内容。仅有少数同学对于植物的病虫害管理和植物的栽植养护感兴趣。

在81份调查问卷中,调研内容为学生对景观植物的哪方面较为了解,超过88%的同学认为自己对观赏特性更了解。

3.2整合与优化

由此可以看出,经过5年的学科发展,越来越意识到了植物类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植物类必修课课程设置,虽然未明显增加植物类课程占比,但授课方式发生了变化:

第一,优化后的课程体系针对专业必修课的植物类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以讲授课为主,使学生将植物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的体系,使讲授的理论知识为规划设计系列课程服务,最终体现为整体方案水平的提高。

第二,增加了多门植物类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深入学习。

第三,增加了非教学周内的实践类课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

相比之下,优化后的植物类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明确,授课方式发生了转变,选修课和实践课程使得园林植物知识更加立體化地呈现在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

3.3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建筑学平台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基础薄弱,因此近几年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目前,园林植物教研室已引进两位博士研究生,建立了教学科研团队,也申报了多项科研项目,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逐步建立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3.4教学平台建设

风景园林专业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一样,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实践得到进一步提高。内蒙古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积极筹建各类教学实践平台,植物类相关实验实践平台也在近期相继建立,并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了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4.结语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区别于建筑学和城乡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现有内蒙古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景观植物类课程逐步改革和完善,提高教学团队科研水平及教学水平,着眼未来,立足当下,相信我校风景园林专业会弥补植物类教研的不足,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和专业技能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景观学学科的三大领域与方向——同济景观学学科专业发展回顾与展望[C]//国际景观教育大会.2005.

[2]冯晶红.高等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000(023):178-179.

[3]陈静,李文敏.基于传承与创新的风景园林植物课教学探析——以同济大学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

[4]宗桦.建筑学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探索——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027(001):77-81.

[5]吴沙沙,翟俊文,陈凌艳,等.美国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相关课程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08):210-212.

[6]张晓曼,黄大庄,肖建忠,等.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林业科技,2017,000(001):50-53.

[7]于静,李敏贤,孟祥军.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

[8]廖飞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新园林专业植物系列课程设置及内容整合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000(001).

猜你喜欢
课程优化建筑学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工艺与设备课程的优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