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域下的企业文化管理建设

2021-04-18 23:28刘瑞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企业

刘瑞洋

摘要: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管理对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管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基础,探究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将人的本质视为企业文化核心,从而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企业;人本文化管理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在探究历史规律、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形成的。正是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同时,将其应用与发展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一部分,才有了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实现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中国化,不断发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批判了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的方式解决人的问题,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其“基本内核”建立起来一种崭新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人有自主性与客观现实性;其次,认识社会关系的载体;最后,人是自然的改造者和历史的缔造者。总之马克思所诠释的人的本质的观点对实现个人价值与个人需要意义重大,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改造世界、看清自己、完善与发展自我。在揭示资本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同时,他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体现着对人本身的关注与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标志着科学人本思想的诞生,更是将全人类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其奋斗的最终目标。

(二)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从传统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新发展和新阶段,企业文化管理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凝练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哲学的基础,把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以实现管理目标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管理是通过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把员工的个人价值、企业价值、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将企业文化渗透、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是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结晶。企业文化管理基本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2.从理性的硬性制度管理和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到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机制和文化。3.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向现代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调试,在重视企业经济责任的同时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企业文化管理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具体实践

新时代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为更好融入社会实现良好发展,在经营管理方面与时代特征结合进行完善,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运用至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中,科学管理企业提高效率,使企业文化管理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

(一)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的描述:工厂设备陈旧,噪音污染严重,“蒸汽机整天地转动着,轮子、转动皮带和锭子整天在他耳边轰隆轰隆,扎拉扎拉地响着”,“对工人说来是一种最残酷的苦刑”,“最能使工人身体衰弱,精神萎靡不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人的死亡率很高,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一些工业区的工人平均寿命不超过42岁。《资本论》中也写道“我们的白色奴隶是劳动的牺牲者,劳动把他们引向坟墓,他们无声无息地憔悴而死了”。资本家为了节约成本,给工人的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在工人劳动的同时,资本家支付给工人无法维持生存的报酬。马克思向世人揭示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反伦理性,必然导致劳资关系尖锐对立、恶性发展,促使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文化环境可以有效地调节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首先,企业要建设良好的生产环境,注重改善劳动条件,加强文化娱乐与休息环境和文化设施建设,以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其次,良好的人力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员工提升素养和综合能力,做到人尽其才。再次,良好的福利待遇是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劳动者繁殖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指出的费用。因此工人所获得的报酬必须满足工人自身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以优秀的企业物质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制度文化以企业制度本身为基础,企业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发展的需求,通过制度文化建设,继续发扬优秀文化,摒弃阻隔低劣文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了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已经到令人无法置信的程度,资本无限制的突破道德的界限和生理界限,也进一步推动各国制定相关法律,限制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有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马克思认为:我们必须在法律中“最后的明白的规定工人出卖的时间是何时终,属于工人自己的时间是从何时起”,并引用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联合大会的决议:“以八小时为标准劳动日”号召工人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8小时工作制被1919年10月国际劳工会议所承认。在企业内部制定制度,应依照法律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各项制度工作中来,倡导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方式,企业各项制度建设要得到员工的认可,遵循企业文化理念建立规章制度,有利于保障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行为层,是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服务、人际关系活动、学习娱乐中体现出来的行为活动的总和,培育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管理竞争力的保障,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首先,马克思认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接范围扩大时,上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集中,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化。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因此,消费是确保经济活动的正产运转的前提条件,企业生产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只有這样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地发展。其次,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人的二重性学说,揭示了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是生态自然因素与经济社会因素的有机统一体。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偏好不受约束,企业经济行为必然破坏自然环境,最终危害自身的长远利益。因此,企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在促进人类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等地维护自然的利益,促进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统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由此说明,企业行为,如消费者权益维护和环境保护都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按照企业文化的整体规划创建和实施企业行为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文化动力。

(四)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代表企业风格和企业形象并具有鲜明的本企业精神特色。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重点在于培育企业的“人本精神”。马克思对人性问题的关注、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往,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除了满足自然需要,人还必须要有时间去满足精神和社会需要,满足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的需要还可以分成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层层递进。生存需要是前提和基础,发展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境界。人的需要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同时也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担任只有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不断发展,并且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也是需要的特征。人的需要产生于社会,需要总是经历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活动,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的本能属性,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根本特征,只有劳动才能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求企业精神文化要做到以员工为本、以顾客为本、以投资者为本、以债权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使企业的精神文化凸显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打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对内体现内凝聚力,给人以理想与信念,对位表现为辐射力,优化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管理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建议

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基础上建立企业文化管理是顺应时代趋势的需要,企业文化管理建设要在具体实际的基础上科学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使之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特征。

(一)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动力机制

任何事物的运动必须有动力,企业生产经营同样需要动力,管理动力机制应实现正确地、综合地运用管理基本动力,充分调动员工在企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首先,物质动力是人类对基本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的追求,物质是第一性,正是物质的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工资、奖金、保险、住房和医疗等物质利益,满足员工对物质利益的需求,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精神动力是人们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某种需要。企业应尊重员工,适当进行表扬、奖励、树立企业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有效结合,使企业动力机制发挥巨大作用。最后,信息动力是员工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信息,现代社会是一种信息社会,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应用,掌握信息越多的人越有生活的动力。企业应常组织员工接受外界信息,重视社会性信息,知识、资料、新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动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努力开放员工的创造力,发挥员工的潜能和智能。“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人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建立动力机制,其根本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收益。

(二)企业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开展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工作,它是推进企业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企业内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首先,可定期开展讲座,企业上下员工交流学习,定期对员工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理论上的宣传与教育,使企业员工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容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建设企业文化管理给自身带来的利益。其次,可进行系统培训,弘扬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加快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所提倡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因此,在我国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企业管理者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和良好的思想作风,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企业员工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促使员工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和生活。做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保持长久活力不断向前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健康运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刚虹.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J].江南论坛,2005(12):25.

[2]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我心中的企业文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