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选编比较研究

2021-04-18 23:58陈巧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龙腾诗歌选诗歌

陈巧云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随后,又根据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六省市于2019年秋已率先使用统编版新教材(高中必修上、下册),预计2022年前其他省市将全部使用新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建设,探索新版语文教材的发展之路,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与台湾地区2010年何寄澎主编的龙腾版高中国文教材(2016年大陆引进并更名为《不一样的语文》)诗歌选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吸收借鉴、革故鼎新。

一、价值取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侧重不同

语文教材选文的价值取向是指语文教科书的编选从特定的背景和立场出发,选择或倾向于某一价值或意向,以实现语文学科所追求和向往的价值理念。[1]何文胜将其划分为八大类即个体、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世界、自然、其他, 并详细地论述了每一大类下面所包含的分类细目。而具体到诗歌选文的价值取向分类,则可以从人这一主体出发,进一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人与人的关系即人的价值取向(一般包括个人的道德品格、生活感悟、理想追求和亲友关系等),第二类人与社会的关系即社会取向(包括国家、民族、世界等宏大视角),第三类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取向。

通常情况下,三类价值取向往往围绕着人这一主体相互交织在一起很难完全割裂独立,由此对诗歌选文的价值取向统计很难用绝对量化的形式开展,只能在主价值的引导下进行宏观分析。在人的价值取向方面,龙腾版教材共选编此类诗歌16首,占了全体诗歌的66.7%,既包括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对远大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有对爱人、亲人、友人的思念,但对自身品德修养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统编版教材则充分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当中,在选编的23首诗歌里,除了4首思念爱人的诗歌外,其他选文的主题都是忧国忧民。与此同时,个人的理想追求与人生际遇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国家兴则个人安宁,国家衰则个人困厄,然而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在社会价值方面,两版教材都主要集中在热爱祖国和对边塞生活与平民生活的描述。龙腾版教材突出的特点是选取了台湾本土爱国诗人沈光文和邱逢甲的两首古典诗词,但总体篇目数较小,距离当代较遥远。而统编版教材则在唤醒民族血液里的爱国之情外,还特别强调当代社会参与和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另外,在自然取向方面,两版教材都存在明显缺陷,无单纯赞美自然万物的选文,都与个人情怀、理想追求相联系。如两篇以事物为主题的诗歌《再别康桥》与《致云雀》,前者是诗人徐志摩在借助“康桥”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生活的不舍与眷恋,后者则是雪莱将自己化身为“云雀”这一意象,去追求光明与美好的世界。

二、选编标准:具体描述不同,但都指向于学科核心素养

龙腾版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它们都以教育部门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台湾称之为“纲要”)为编写依据,前者所依据的是台湾2010年《普通高级中学国文科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后者则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虽然两者在有关诗歌选编标准的具体表述方式上有所差异,但其思想内核最终是一致的,始终都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高度概括,要求诗歌选编既要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发展,又要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成长需要。具体到诗歌选编,就是要求教材便于学生逐步掌握诗歌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学会对具体的诗歌选文进行鉴赏,发现诗歌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建筑美、人性美等,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自觉创造美的精神追求,最终将学生对诗歌热爱转化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升莘莘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力,防止文化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台湾2010版“课程纲要”虽然并未明确使用“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但根据总体课程目标及理念,可以概括出龙腾版教材语文诗歌选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欣赏、研读与创造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诗歌、涵养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強人文关怀、开拓生活视野与当代环境对话,尊重诗歌中所存在的多元文化以理解文明社会之基本价值、启发文化反思。[2]由此可见,两者都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当代文化生活的参与,都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发展需要,都要求诗歌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

虽然两版教材的诗歌选编标准都指向于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具体要求与细节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龙腾版倾向于对诗歌选编进行具体而详细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统编版多从宏观角度提出整体性的要求与指导。在诗歌选文配置方面,龙腾版特别强调了文言文选文与本土作品所占的比重,即文言文不得低于全部选文的60%,具体到诗歌选文上为每册应选一至二课古典诗歌、一课现代诗歌,且应以台湾本土作家的作品为主。[3]统编版则只是强调诗歌选文应当文质兼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诗歌选文编排方面,龙腾版虽要求按文字深浅、内容性质作系统编排,但仍以单篇成课的方式呈现,还提出每课范文应附有题解、作者、注释、问题讨论等项。统编版诗歌选文则是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融合”的基本思路,整合于具体的任务群或主题中,实现语文课程体系的结构化,因此诗歌选文常要求以多文聚集的方式出现,未对选文编排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与实施建议。[4]

三、编排方式:传统选文与双线索结构化选文的对立

从诗歌选文数量与来源来看,龙腾版教材总共三册,按学年划分为六部分,总共编选了57课,如表1所示共选诗歌24首,组成独立课文11课,其中包含古代诗歌18首、现代诗歌4首。统编版教材分为必修上、下两册,供高一、高二使用,每册由八个单元加古诗词诵读构成,如表2所示共选编诗歌23首(古代诗歌18首,现代诗歌5首)。通过对比可知,两版教材在诗歌选文总量上接近,古代诗歌所占比重都远远高于现代诗歌,重视古典诗歌是两版教材的共同落脚点,而在教材的时代性方面略有欠缺。与此同时,龙腾版教材独立编选了本土古典诗词而未涉及外国诗歌,可见其更重教材的本土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材的多元文化性与开放性。

从编制模式的角度来看,龙腾版教材是典型的以选文的学习为中心的传统文选型教材,课与课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未按照“主题”“文体”等标准组织单元,而是根据“纲要”与“编辑大意”的总体要求,进行独立编排。如高一上册共9课,未划分单元,而第五课《乐府诗选》、第七课《现代诗选》与相邻的第四课《醉翁亭记》、第六课《论语》之间无法找到特殊的联系。而统编版教材不同于传统的单元编排与文选型教材,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同时单独设置古诗词诵读部分进行额外补充,充分考虑到了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5]如第一单元围绕人文主题“青春价值”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编选了包括《沁园春·长沙》《红烛》在内的五首诗歌。总体而言,龙腾版教材内部缺乏系统性,犹如一部随性的诗歌文选极具美感,同时更接近与现代“碎片化”“零散化”的真实阅读情景,而统编版教材在结构编排方面更具科学性,更适合于系统化的语文课程教学与学习。

在教材体例方面,龙腾版教材在诗歌范文之外还设置了配套的学习重点、题解、作者、注释、问题与讨论以及课文解析六项,这与统编版教材的导读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然而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龙腾版教材的相关内容更加详细具体,更加贴合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提供了指导。相较之下,统编版教材过于简略,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自学的需要。以两版教材共同的选文《琵琶行》为例,统编版教材只提供了字词注释与简单的几句学习提示,而龙腾版教材在此基础上,还明确地提出来学习重点和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及对诗名和作者白居易进行了详细的资料补充。总而言之,龙腾版更偏向于自学性导学而统编版则是教师主导下的导学。

四、总结与启示:“守正创新”是高中语文教材完善的基本立场

“守正创新”既意味着在遵循中央“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基础上,用多元开放的眼光开展教材編写工作,又意味着积极吸取现有的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编写经验,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创新发展,还意味着在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融入现当代文化潮流当中。因此,要完善高中语文教材应当坚持“守正创新”这一基本立场,同时还可以从以下三个具体方面着手。

首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适当增编反映个人价值与自然取向的选文,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国的意识形态,是实现国家教育总任务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强调“立德树人”,语文课程更应当如此。在语文教材价值取向上,既要唤起青少年在当代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与民族复兴建设之中,又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文关怀,尊重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正如《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始终都是“治国”与“平天下”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经营好自己小家庭的能力,没有对世间万物存有深切关怀,又何谈心怀天下,又何以扛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担。

其次,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在遵从教材多样性与开放性的基础上,彰显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合理选编由本土作家创作的或反映本地文化生活的优秀作品。高中语文教材是高中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资源,编制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选择哪一时期与哪个作者的文章、采用哪种编排方法与体例都在紧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在这全国“大同”的总体趋势下,如何发展好“小异”就成为了进一步完善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切入点。语文教材并不是简单的“一标一本”“一核心一本”,在未来的语文教材建设中不能食古不化或只懂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结合本地区或本校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改革、大胆尝试,推出多样化的具有开放性的地区性教材与校本教材。

最后,密切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构建出全方位的科学的高中语文助学体系,让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支架。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语文教材内部系统,以具体的单元目标为依据,对导语、选文、注释、插图、练习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使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成为一个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于此同时,也需要处理好真实的阅读情境与系统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与结构化的编排模式体现了语文教材的科学性,但过于强调系统化而忽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可能会陷入机械僵化的误区,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代语文学习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逐渐形成了碎片化与零散化的阅读方式,虽然其具有极大的弊端,但已经无法忽略这一事实的存在。后续如何将语文系统化的学习与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境进行衔接,如何将学生自学教材与教师指导进行结合,仍是语文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龙腾版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诗歌选文在价值取向、选编标准以及编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众多差异,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在未来的高中语文教材建设工作中,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围绕着“立德树人”和“语文核心素养”,构建出全方面的助学体系,使学生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下进行系统化的语文学习。今后,高中语文教材的进一步革新,会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更多的优秀经验,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使其不仅仅是教材问题的发现者和教材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能成为教材问题的解决者与教材资源的开发者。

参考文献:

[1]何文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56-162.

[2][3]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121/17/5368_993369.shtml.

[4][5]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4-18.

猜你喜欢
龙腾诗歌选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复原
七月诗歌
国庆70周年感赋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无题
观武警某部战术训练有感
欢乐今宵
面窗而坐
我喜欢你,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