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咏梅
在新课程、新课标的背景下,人们都在呼吁课堂中能够进行积极的互动式教育与人际交往,打破单纯的知识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忽视互动式教育与人际交往,以及虚假的互动与交往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中的互动式教育,更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与终身发展,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上,孟子雄辩天下,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成为当时社会一流的人才,“舌辩家”“纵横家”曾经风靡一时。自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以书面文卷取士,文人的一生命运系于一纸文章,口语训练越来越被忽视,到今天,囿于应试教育,语文教学渐渐只剩下读写二字,根本谈不上口语交际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口将言而嗫嚅”,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口语交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电话、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交流已经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因此口语交际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2.合格人才的需要。“人才不一定有口才,而有口才的人肯定是人才。”可见口语交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些用人单位在公开招聘时也提出了“语言表达能力强,社交广者优先考虑”的条件。还有单位的用人面试,如公务员的公招考试,选拔领导干部竞职演说等,无不体现出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善说、不擅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生存并发展下去。因此,我们要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成功人士”,就更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寝室、班级、学校首先要和谐。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待人接物、立身处世时以和谐为目标,表意在清楚准确的同时还要文明得体,让听者如沐春风,如品香茗。实际生活中,人际交流时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述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若话说错了,或是不得体,不中听,小则让人误会,大则造成身体、精神、经济损失。所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容忽视。人与人交流、沟通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即掌握沟通的技巧,有礼有节,有根有据、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才能让对方容易接受,这样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冲突,从而通过顺畅的交流来达到人际交往的和谐。如果学生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人人都能具有较高的现代口语交际能力,那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指日可待。
4.《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目标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为明天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石,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生活而服务,使学生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口语交际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差,表现在复述、答问、交谈或讲述中,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或手足无措,表情全无。有的学生甚至连汉语拼音字母都读不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差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练也是白练,耽误时间,况且中考、高考语文考试中不涉及口语测试。因此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急功近利,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没有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舞台,忽略了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在小学的汉语拼音没有学好、学牢,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没有掌握,一旦脱离文字的凭借,就会出现误读、错读、夹杂方言的现象。
3.学生在日常口语交流中多用网络语言、校园语言、地方土语等。比如动则就“晕““我靠”“酷毙”等挂在嘴上,并以此为时尚。
4.不少语文老师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不能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及时准确的纠正。
5.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不少中学生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能书面答题就行,不愿张嘴说;不敢大声说话,吐字不清;搔头抓耳,态度不自然;回答问题不够完整、重复、啰嗦,前后不联贯,缺乏条理。当众说话、发言时心慌气短,过分紧张,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摇头晃脑。
综上可知,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努力通过加强“说”的训练,带动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垫下坚实的基石。
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怎样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受用,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课堂提供“和谐互动”“说”的舞台
1.以鼓励开道,树立学生“说话”信心。老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口语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达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采取鼓励性的谈心,消除他们内心恐惧说话的障碍,讲清口才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由怕说到想说。教学中适时抓住契机,视问题的难易程度,抽不同层次口语能力的学生,给他们创造在人面前说话的机会,一旦有所进步,便不吝鼓励,哪怕抓住其一點点进步,如发言时某个词语的正确使用,朗读的音色、音调方面等,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的关心,树立起说话的信心与勇气。
2.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师生互动与交流“的欲望。在语文课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说话详尽、有条理是阅读课教学的目标。以前在课堂提问时,老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再也不肯多“施舍”一个字。我们可以尽可能在课堂中多创设些开放性的话题来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在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代,你们该如何行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聆听教师的讲解、朗读或者同学朗读之后,按要求进行说的活动,在聆听或观看有关课文之后进行口头的评述;还可以表演课本剧、话剧、即兴表演等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
(1)语文组长每周工作汇报中训练口语。我平时在教学管理中把很多项语文任务分解给小组长,把背书、听默写、摘抄、练字、随笔等任务下放给小组长检查,组长在一定时间当着全班同学汇报各位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在他们汇报时我会适当给予他们在表达上的指正,对说话响亮、讲究说话艺术的组长多多表扬。每个组有八位组长左右,所有的组长加起来有40人左右,是全班的四分之三。为数众多的学生长期坚持汇报工作,许多组长现在已经可以当着全班的面声音响亮、镇定自若地侃侃而谈了。
(2)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两分钟评说”活动。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公众却胆量顿消,为此我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纸条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每周“美文推荐及赏读比赛”。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课前精心准备一篇课外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小组朗读,并说出自己为何推荐的原因,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评分,得分最高者代表小组到班级朗诵,然后评选出优胜者,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对美文的鉴赏能力。
(二)社会生活中锻炼学生口语实践能力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通过学会与人的有效正确的交流、沟通,发展成为真正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我采取了以下这些途径:
(1)让学生与朋友或同学有效沟通、交流。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多内心的想法已经不再找老师、家长倾诉,他們此时最信任的是朋友、同学,但是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又难免会发生摩擦、矛盾、纠纷。教学中我时常抓住日常生活的事例来教会他们如何有效沟通,比如有了误会怎么办,想道歉怎么措辞,想主动交朋友怎么开口等,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离不开口语交际能力,要能学习之,运用之。生活中这些形形色色的范例就是我们极好的口语交际素材。
(2)让学生大胆与老师交往。有的同学生性比较胆小,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尤其对老师,一般有着敬畏之心,我们要鼓励他们多与各任课老师沟通交流。我们可以先教会学生进办公室的基本用语,礼貌用语,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措辞,比如去找老师解决疑难问题、考试过后找老师分析卷子、在与老师产生意见分歧时怎样沟通等,这样就可以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培养与老师、长辈打交道的口语交际能力。
(3)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让学生坐公交车、买东西等时候,遇见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对象使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
(4)让学生经常与家长有效沟通。时常听见家长抱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家话越来越少,叛逆心严重,因为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动辄就和家长顶嘴,甚至闭门不出,拒绝交流。教学中,这些也是随处可见的范例,我们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处理与家长的矛盾时,更应该教会他们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让学生试着用老师教的办法同父母主动沟通,消除误会和隔阂,增进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方法和途径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语文课堂点滴着手,并联系生活实际,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动嘴,多给他们“说”的机会,让他们尝到“口才”带来的成功、喜悦,相信我们的学生嘴巴不仅会“动”起来,并且会越“说”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