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历史形成分析

2021-04-18 23:42支立平
公关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百年的历史实践形成了救亡、图存和复兴的百年命题,中国共产党能够回答并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命题,在解决百年命题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百年命题

近代以来中国的百年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初心萌发点,在解决百年命题的历史进程中以初心为动力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近百年来的使命。

回顾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中国近代史,其核心命题就是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与复兴。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都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并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但真正完成了这个百年命题的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正是在回答百年命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一、中华民族的百年命题

从1840年起,以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为标志,闭关锁国千年之久的古老中国至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给中国带来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命运由此跌入一个历史的低谷。面对如此境况,仁人志士都纷纷试图寻求救国之道: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主义竞相产生,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场。中华民族在历尽艰难、曲折的选择之后,最终才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中流砥柱绝非历史的偶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阶段是个农耕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农民构成了社会的主体。因此,每逢灾难袭来,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是首先是农民阶级。因此,近代首先扛起抗争大旗的是农民阶级自发的斗争运动。近代中国社会,农民阶级处于社会底层,缺乏教育,难以形成本阶级科学系统的革命理论,但革命又需要用一种思想来凝聚力量。例如,代表农民阶级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其所选择的思想武器,其实就是基督教义的中国化。然而,这种生硬的改造,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的失败。相反,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地主武装打着“保国、保种、保教”的旗帜,很快团结起了一大批地方武装。相比之下,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地主反动武装所提出的口号更适应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惯性,而太平天国所提出的思想难以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主流,再加之双方客观力量的悬殊及其他因素,最终,在清朝军队和地方武装的围剿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了。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以后,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其发展重点是机器制造和科学技术,而非社会制度。洋务运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积极效果,晚清曾一度因此出现了“同治中兴”昙花一现的局面。事实上,十九世纪末的东亚地区,都面临从一个传统封闭的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外部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例如,与大清国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曾面临类似命运,以1841年被迫与美国订《神奈川条约》为标志,之后深受诸多西方列强的欺凌。然而,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脱亚入欧”的强国之路,在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刻变革,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

此种情况下,十九世纪末的东亚地区呈现出的态势是:一个是回光返照的大清封建专制大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日本近代国家态势。之后,双方在甲午海战一绝高下,结局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随后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更使中国人的信心至此跌入谷底。甲午海战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彻底地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这时,中国另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认识到仅仅从“术”的层面变革显然不行,应该从“道”上着手,从体制、政治制度方面试图变革,开始了维新变法,目标是君主立宪。但遗憾的是维新派先是把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后又转身希望得到靠封建地主军阀袁世凯的帮助,将自己陷入一种以“地主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自相矛盾中,很快遭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反扑,仅仅维持103天的变法遭到失败,康、梁被迫流亡海外,戊戌变法失败。历史证明,根本利益问题只能采取流血革命。中国的革命与英国和平过渡式的“光荣革命”显然不同,倒颇似血雨腥风的法国大革命。这警醒了接下来的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的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没有经历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较弱,没有能力完成西方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先是把希望寄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后又把希望寄托于立宪派人物袁世凯,结果导致辛亥革命发展成果被袁世凯篡夺。

历史证明,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与复兴需要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一种新的政治理论。本质上需要一场不仅仅是政治体制上的变革,不仅仅是某个阶级自己的革命,而是一场社会革命——全民族、各阶级、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革命,哪种政治力量能成功地完成这个百年命题,哪种政治力量就会被人民和历史所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基于中华民族近代的百年命题,来自于中国人民的需求和希望。这就客观上要求决不能抛开民族命运和民众幸福抽象地谈党的初心。简言之,党的初心是根植于国之初心,发展于民之初心,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之基。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他们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 信仰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其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理论,是因为能解决中国问题,能在革命实践中完成中国近代的百年命题。从而,这种信仰就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组织起全民族、各阶级的民众,为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而朝同一方向努力。中国共产党在选择信仰时就深刻地理解了命题的答案,而这个解答就是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谈信仰,不能空谈,它是实实在在建立在对中国百年命题中的解答基础之上的。一旦中国共产党人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到了这个来自不易的答案,那绝不会轻易放弃,会为所信仰道路以命相搏、不惜牺牲流血。应当说,当今中国正走在一条来自不易的道路上。

首先,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百年来救亡图存命题的延续与升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在数千的历史中已经融于一体。然而,这个多民族的统一体在近代落后了,不同的政治力量试图完成救亡图存,终未成功。因为这不是仅仅依靠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就能完成的使命,而是一场全民族统一体、各阶级联合体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使命,并将这一使命继续推向前进,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之上,承担起谋求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

其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百年来救亡图存命题的落实与成果。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其性质决定了不是代表少数社会精英的“贵族党”,而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与中国人民的意志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标志。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为人民谋解放的初心出发,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出发,实现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出发,最终将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中国梦。无论是谋解放、谋幸福还是以人民为中心,诠释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执政党的性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 。

再次,為世界人民谋大同是在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展望。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大同在逻辑上是统一的。中国无论从人口数量、疆域面积,还是对与世界的发展贡献率来讲,都对世界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不进步,无以谈世界进步;中国不发展,无以谈世界发展;中国不建成大同社会,无以谈人类的大同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无疑对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人民有重要的借鉴和引领意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类无法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未来中国将成为对世界霸权和强权政治的有效遏制力量,推动人类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同世界。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0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 2020(作者简介:支立平,硕士,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当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意蕴
沂蒙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