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很多機缘,我写作的成长和一本杂志有关。
宁夏街树德里三号,四川省妇联《分忧》杂志所在地,1988年9月,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男人都是孩子》就发表在这里。
那时我二十出头,闲暇喜欢写作。我是没有什么天赋的人,靠的是毅力,所以不断写,不断投,不断失败,不断重来。那会儿投稿也不似现在电子邮件方便,靠手写、邮寄,没一点毅力还不行。
宁夏街树德里是一条巷子,没有任何商铺,连后来流行的法国梧桐树都没有一棵。巷子里一边是高墙,一边是省妇联,尽头是树德中学。我写作的启蒙老师丁芾编辑就在《分忧》杂志社工作。
那时我刚从中医学校毕业不久,分到金堂县中医院工作。很多个值完夜班轮休的日子,我就挑灯夜战,把咬笔杆咬出来的文字一个一个记录在稿纸上。每次写完稿,就信心百倍地用信封封好,小心翼翼地贴上邮票,然后送到邮局寄出去,但不是收到退稿就是石沉大海。
80年代,《分忧》在成都书摊上十分抢眼,因为她是四川省妇联主办,是家乡人自己办的刊物,很多栏目贴近普通百姓,更是女性读者的知心朋友。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看《分忧》,恰好1988年的夏天我写了一篇小说,于是照着杂志上的地址投了出去。
这只是我很多次投稿中例行的一次,投出去也没抱什么希望。但不到半个月,一封印有“《分忧》杂志社”字样的薄薄信封就飞了过来,害得我双手因激动而颤抖。因为有经验的文友告诉我,收到薄的信封,多半是用稿通知。果然,撕开信封就见到了那封期待已久的用稿通知,我的小说《男人都是孩子》将在当年9期发表,娟秀的钢笔字迹落下了编辑的名字:丁芾。
之后的日子盼星星盼月亮,恨不得1988年的9月早些来到。9月初,我终于盼到了印有自己短篇小说的《分忧》杂志上市,我当即选购了多本,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回到家里,就像现在买彩票中大奖一样告诉家人我的处女作发表了……
因为这次发文,激发了我更多的创作热情,我第二个短篇小说《爱情戏谑曲》,也很快在当年11、12合期《分忧》杂志上发表。那之后,我创作的文思如泉涌,发表的瓶颈也一下洞开,先后有多个中短篇小说在《三月三》等文学期刊发表,而且成了《分忧》杂志的常客。因为这个缘分,1990年我应邀参加了《分忧》杂志的年底作者见面会,也因此第一次见到了丁芾老师。她当时三十多岁,和我想象中一样,干练、亲切、随和,让初次见面的我轻松了不少。
从此我和《分忧》杂志结缘,成了他们没有发放聘书的特约作者,在其后三四年里发表了近20篇各类文章。我也因此经常出入宁夏街树德里三号,去编辑部做客,和丁芾老师商谈稿子。丁芾老师也经常回访,记得有一次,丁芾老师来金堂回访作者,我想带她去云顶山看风景,但被婉拒了。丁芾老师说她喜欢看水,就去发源于金堂的沱江边看看。
很多年以后,我创作的小说《百万悬赏》改编成小品《快乐老爸》登上了2016年央视春晚,发表的作品多达数百万字,被聘为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两次被四川省文联评为“推优工程”艺术家。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我总是忘不了宁夏街树德里三号那条几百米的小巷,忘不了给予我鼓励、引领我走上创作道路的《分忧》杂志,还有一位敬业、真诚、善良,让我终身敬重的丁芾老师。
《分忧》即将迎来创刊40周年,岁月不老,青春常在,谨以此文祝福《分忧》杂志越办越好,更祝愿《分忧》杂志与时代同步,成为引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好朋友。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