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虎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甸中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玉溪 653204
羊疥癣病又被称为羊螨病,是由羊螨以及疥螨寄生于羊只皮肤表面或者皮内而引发的一种慢性体外寄生虫病。该病的发生不仅会阻碍羊只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其机体消瘦、出现贫血症状,还容易影响羊毛的产量以及质量。
羊疥癣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的羊只,其易感性屈居于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健康状况。幼龄羊以及瘦弱羊发病概率较高,一旦发生病情也较为严重。
一方面,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健康羊与被污染的饮水、饲养工具、存在灌木的放牧地等接触也可导致该病的间接接触传播。
在发病初期,仅无毛处或者稀毛处皮肤存在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逐渐扩散至全身,导致皮肤发炎以及奇痒不止,病羊被毛逐渐脱落,体型日渐消瘦。
在任何季节羊疥癣病均可发生,但是在寒冷的冬季该病发生概率更高,一旦发生往往呈现流行性趋势;然而,在炎热的夏季以及秋季,该病可能出现个别散发,同时绝大多数羊只为隐性感染。
作为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如果没有及时对羊疥癣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容易导致该病的地方性流行,进而造成严重的危害。
病羊患病部位奇痒难耐,烦躁不安,常常用嘴啃咬患处、采用蹄子踢打患处或者用患处不断摩擦墙壁。病羊毛发杂乱,极易脱落,患处皮肤发炎,厚度明显增加,不断流出渗出物,渗出物干燥后出现痂皮。因病羊食欲不佳,无法获得充足的休息,导致其机体日渐消瘦。
将适量甘油涂抹于外科手术刀,接着从病羊机体上刮取病变部位的皮肤以及病变部位与健康部位相交处的皮肤,直至轻微出血。在载玻片上置入刮下的皮屑,接着滴入50%的甘油,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疥螨虫体。
在黑纸上置入刮下的皮屑并用酒精灯对其轻微加热,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活的疥螨虫体。
羊疥癣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注射,较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一般为伊维菌素以及阿维菌素等,通过注射适宜的药量能够实现寄生虫的有效对抗。养殖人员需要结合患病状况确定适宜的注射剂量以及注射频率,在药物注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一般注射剂量为0.03 mg/kg,避免因药物摄入过多而导致羊群的健康生长受到影响。伊维菌素仅能够有效杀灭成虫,无法彻底清除虫卵,因而养殖人员需要在首次用药14 d 后再次用药。此外,还需处理体表病灶,将患病部位的被毛剪去,采用肥皂水或者来苏儿进行刷洗,干净后采用清水冲洗,第2 天涂抹双甲脒溶液或者5%的敌百虫溶液。
如果患病羊只较多,一般采取药浴方式治疗。首先,保证羊群饮入充足的饮水,避免药浴过程中的羊群因口渴饮入药液,最终引发中毒。在药浴过程中,需要对药液用量合理控制,同时及时做好药液的补充工作。由于药浴方式也无法将虫卵彻底杀灭,在首次治疗后一周还需再次治疗。在药浴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药物一般为螨净以及溴氰菊酯水乳剂。如果养殖场内羊疥癣病发病概率较高,需要对治疗药物交替使用,以防耐药性的产生。在药浴过程中,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7 ℃。
首先,因羊疥癣病高发于寒冷的冬季,因而在每年的9~10月份需要对羊群进行一次驱虫。其次,养殖场内尽可能采取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在引种时一方面需要对引入羊只进行严格的检疫,另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确保其健康无病后才可混入大群。此外,还需不断改善圈舍的饲养环境,保证圈舍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对圈舍内的粪便进行有效清除,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保证圈舍始终处于干燥卫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