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研究*

2021-04-18 03:26:06徐玉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医学

徐玉梅,刘 翠

(潍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军地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3]这为高等学校全面主动服务健康需求,加快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适应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和实践要求的紧迫性,转变传统的人文教育观念,关注健康问题的“大健康”人文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4]。

1 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的价值要求

1.1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民对健康的要求更高,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和医疗需求。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医学人才是关键生产力,也是办好人民满意医药卫生事业的基础。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结构还不是很均衡,如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相对匮乏,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康复、儿科医学人才相对不足等;重知识传授轻铸魂育人现象依然存在;大健康人文理念还未确立等[5]。高等医学院校要紧紧抓住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机遇,解决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与医学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实现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矛盾转化的新时代健康人才。

1.2 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医学生“以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健康、大卫生”观;要求医学生全方位认知健康的影响因素,实现从单纯疾病治疗到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的转变[6];要求医学生辩证认知“从疾病到全生命周期”“从医学到健康”“从患者到全人群”“从行业到全社会”的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的健康演进历程;要求医学生要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具有健康优先意识、健康服务意识和健康服务能力,既要为担当全民健康的历史使命做好服务者和贡献者,又要成为全民健康的享有者。由此可见,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要义客观上对医学生的素质要求,不仅仅是一般性医学人文素质要求,而是首要、优先的健康人文素质要求,更是一种国家层面的特定要求,是一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使命担当精神。

1.3 医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在医学教育中,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和做法依然盛行,医学的自然属性被过分强化,缺乏对健康的全方位理解[7];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缺乏基本的融合,忽视了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培育的一体化;医学人才的评价还缺乏统一性的人文评价标准;还存在着重“治”而轻“防”、重“专”而轻“全”等问题。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指出,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医学教育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预防、诊疗、康养等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等医学院校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医学教育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轨式改革,优化医学专业结构,构建科学的医学教育体系,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向,着力提升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1.4 医学职业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

医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健康责任的承担者,能否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新健康观,对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对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专业关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凸显了新时代医学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如何让医学生从政策上学懂弄通,从理念上学深悟透,从实践上转换落实,健康人文教育至关重要。因此,要大力加强医学生的健康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增强新时代健康使命意识,勇做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2 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的内容要求

2.1 以服务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健康国情教育

培养医学生健康优先的健康国情认同。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健康中国战略能否实现,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直接参与者,承担着提高国家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因此,应当加强医学生健康中国的国情教育,引导医学生从国家的经济水平、居民的健康水平、国家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方面来认清国家的健康国情,增强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提高医学生对建设健康中国的认同感,树立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理念。

塑造医学生服务人民的健康服务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医学生是人民健康发展的后备力量,要将医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医生,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使命。因此,医学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教育医学生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崇高理想信念,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在个人理想实现过程中,时刻以人民健康为目标,始终服务于祖国的健康事业,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2.2 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健康文化教育

培养医学生传承创新的健康文化自觉。健康文化建设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文化是全社会成员在协调人与自然和疾病斗争过程中积淀而成,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健康意识、健康素养与行为层面的健康行为[8]。提升健康文化自觉是医学生进行健康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9]。医学生要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高度的健康文化自信,自觉的通过各种渠道把健康文化理念向全社会推广,促进健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全社会良好的健康文化氛围。

涵养医学生大慈恻隐的健康人文情怀。随着时代发展,医疗服务的内涵不断丰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仅意味着治疗,更意味着患者的就医体验不断提升,获得感持续增加。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和大慈恻隐的人文情怀,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如何对病人和家属的不良情绪、悲痛进行安慰;学会如何去理解生命,加强人文关怀。此外还要具备系统思维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成为至善至美的践行者、追求者。因此,医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深入理解大慈恻隐、悲天悯人的价值要求,时刻以人民的健康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培养大慈恻隐的人文情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2.3 以敬佑生命为核心的健康生命教育

培养医学生生命至上的健康生命意识。传统医德历来重视人的生命,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自序》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只有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心中存有对生命的敬畏,就会自觉地把病人的健康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视抢救病人的生命为至高无上的道德使命和自己的神圣职责[10]。尊重生命,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应当成为医学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学校应加强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生命神圣观教育,让医学生不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更应树立起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至高无上的观念[11]。医学生只有树立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观念,才能树立强大的生命信心,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提高医学生身心和谐的健康生命质量。现代医学对生命本身不仅非常重视,同时对于生命质量也同样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就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患者不仅强调健康,还有更多的心理和情感的需要,这就对医生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不能仅仅以治愈病人为目的,而是要体现对病人健康的预防和维护,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医学生应树立身心和谐的健康意识,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大力提高心理疏导和心理问题解决能力,把挽救病人的生命、延长病人的生命、促进病人身心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2.4 以厚德仁爱为核心的健康道德教育

培养医学生医者仁心的健康道德品质。我国著名医学家、现代外科学奠基人裘法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12]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学生的职业是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健康的职业,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直接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心理感受。医学生除了要医术精湛外,更要求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要有一颗济世仁心[13]。因此,要大力培养医学生的敬业和精业精神,不仅要热爱所学专业,提高专业技能,更要有仁爱之心,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尽最大努力解除患者的痛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提升医学生大爱无疆的健康道德情操。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始终把维护人的生存权利、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视为神圣的责任。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疫情的关键时刻,更需要医务人员的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应培养医学生的大爱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医学生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崇高理想信念,具有关爱他人、甘于奉献的高尚人文情怀,坚定执着、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在危险和考验面前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全力维护人类的健康。

2.5 以笃行济世为核心的健康责任教育

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健康责任意识。医务人员作为医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者和掌握者,在保护与增进人类健康方面担负着特殊的职责。医治疾病、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永恒的使命。医学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生力军,培养救死扶伤的健康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因此,在价值多元化时代,加强医学生的健康责任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社会的健康状况和健康发展水平,正确认识世界、国家和个人健康的关系,正确分辨社会中的各种健康观念,坚定自身的健康责任,树立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神圣职责,肩负起对国家、对全人类的健康责任。

坚定医学生甘于奉献的健康使命观念。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医务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冲锋在前、临危不惧、坚守一线、义无反顾,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甘于奉献的崇高使命担当,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因此,要强化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品质,树立舍小家顾大家保国家的家国情怀,增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道路上,担当尽责、全心全意,利用所学知识医济苍生、爱泽天下。

2.6 以守法用法为核心的健康法治教育

提高医学生崇尚法律的健康法治意识。医学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又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强化医学生“法律至上”的意识,培养医学生对法治的深厚感情和遵守的主动意识,使法律内化为政治信仰和道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强医学生卫生健康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让医学生熟悉卫生法律法规,明确自己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应当履行哪些法律义务,养成健康法治意识,树立健康法治精神,更好地参与到健康中国建设中。

锻炼医学生依法行事的健康法治思维。健康法治思维,是指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关卫生健康方面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医务人员如何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培养医学生的健康法治思维,在观念上具备法治思维、在行动上贯彻法治思维,学会用法治思维保护健康权利,学会用法治思维看待医患关系,学会用法治方式应对医患矛盾,不断提升在法治的框架下处理危机、化解矛盾的能力,从而构建和谐有序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保护自身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3 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的路径要求

3.1 全课程:构建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医学院校要发挥课程体系在健康人文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把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融入思政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可开设“健康中国”思政课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二是挖掘课程思政中的教育资源,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指出,“要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一批有思想、有内容、有温度的课程思政“金课”,建设一批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以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榜样教育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引导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是开设健康人文相关课程,根据健康中国建设和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要求,科学编制健康人文、生命教育等教材,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大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强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等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3.2 分阶段:实施全过程的培育贯通

医学院校要发挥阶段培育在健康人文教育中的重点作用。一是基础学习阶段重点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从招生宣传、入学通知书开始就要凸显浓厚的医学文化氛围,从入学起开展医学生誓词宣誓活动,广泛开展“大医精诚”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加强青春梦、医学梦与中国梦主题教育,坚定医学生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的远大志向。二是专业学习阶段重点加强职业精神教育,使医学生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担,扎实提高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增强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三是见实习阶段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医德医风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医学生真正明确医生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道德风尚,立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四是继续教育阶段重点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学习期间,要做到工作踏实、作风朴实,甘于付出、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神圣的医学之路上奋力前行。以上各教育阶段既相互贯通,又有所侧重,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3.3 多载体:完善全要素的教育方式

医学院校要发挥教育载体在健康人文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一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医学生的健康职业人格。二是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态,加强校园医学文化软硬件建设,建立良好的健康文化,成立各种大学生人文社团,开展各种人文教育活动,如邀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有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以及医学专家作报告,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接受教育。三是搭建良好的健康网络教育平台,加强线上健康人文教育阵地建设,开辟线上学习资源、线上人文讲堂、线上直播课程、线上互动交流等,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实现医学人文优质资源共享。四是提升学生的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人文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实现以教促学和以学促教的良性互动[14],为医学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4 强实践:搭建全覆盖的实践平台

医学院校要发挥实践平台在健康人文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一是广泛开展校园健康人文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要加强活动的设计,如举办“健康中国,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征文、演讲、人文音乐朗诵会、情景剧大赛,组织“最美逆行者”学习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二是强化专业实践锻炼活动,开展医学实验实训、教学实践、技能大赛、学习参观等活动,与社区、养老机构、农村等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健康卫生知识宣传、健康义诊服务等活动,提高医学生的健康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15]。三是定期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健康行为调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等,提高医学生的健康责任认知和健康责任体验。四是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义务献血、医疗服务、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志愿服务精神。

3.5 优考评:建立全链条的考评体系

医学院校要发挥考评体系在健康人文教育中的保障作用。一是要注重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师要对医学生医学人文课程的问题讨论、撰写论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实践感悟等情况进行及时、针对性的评价,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增强学生将学习的关注点从考试分数转移到学习效果上来,从教与学两个维度的互动、改进来达到教育结果[16]。二是要注重运用过程性评价,是在健康人文学习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习者参与的、渐近的价值建构过程,是对课程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医学生对医学人文学习过程的认识,推动学习者成就感的生成,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三是要注重运用终结性评价,要在医学人文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医学人文知识点的掌握运用效果进行评价,这既是对传统医学人文知识考核方式的一种延续,也是对健康人文教育考核的一种延展,有利于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四是要加大评价考核的激励力度,开展先进个人、道德模范、最美大学生、志愿服务标兵等评选表彰,并开展向先进学习活动;完善医学生健康人文素质考评办法,把考评适时与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充分发挥考评激励的作用,实现评价与激励的协同。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医学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