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焕柳 黄美嫦 徐福元
绒毛膜羊膜炎主要是胎盘的绒毛膜羊膜因病原体感染,诱发炎性反应,常常可能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和母婴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可导致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另外绒毛膜羊膜炎还可能引起子宫腔内粘连,产妇在分娩后,胎盘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从而造成胎盘残留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升高。绒毛膜羊膜炎分为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以及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两种类型,临床上多数病例处于亚临床感染,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等到诊断明确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对母婴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2]。相关文献报道,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一定的关系[3,4]。本研究收集分析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9 月分娩时确诊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而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度并进行早期干预,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9 月40 例分娩时确诊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40 例同期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15~39 岁,平均年龄(27.8±6.1)岁;孕周28~40 周,平均孕周(35.7±3.1)周。对照组年龄14~44 岁,平均年龄(28.3±6.9)岁;孕周29~41 周,平均孕周(38.1±2.6)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 周;均为单胎;观察组分娩后胎盘行病理检查确诊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者;无其他严重器官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者遗传性疾病。排除标准:诊断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妊娠<28 周终止妊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既往或孕期有宫颈环扎等手术史或孕期有泌尿生殖道感染史。
1.2 诊断标准 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标准:孕妇体温>37.8 ℃;子宫压痛;宫腔异味;孕妇心率>100 次/min;胎儿心率>160 次/min。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血沉(ESR)>65 mm/h;胎盘、羊水或脐血细菌培养阳性;胎膜或胎盘病理学检查为炎性表现。至少符合以上2 个条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诊断标准:绒毛膜、羊膜、脐带任一组织中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每高倍镜视野下炎性细胞数量≥5 个),孕妇无临床表现[5,6]。
1.3 标本采集方法 产妇分娩后胎盘予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科检查,固定24 h 后取材。胎盘、胎膜、脐带肉眼全面检查,胎盘于不同部位取组织4 块,大小约2.0 cm×1.5 cm×0.2 cm,胎膜做成胎膜卷,取组织1 块,大小约2.0 cm×1.5 cm×0.2 cm,脐带于距插入胎盘的3 cm 处离断,切取厚0.2 cm 组织1 块,常规石蜡包埋,行病理检查[7,8]。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72.5%、胎儿窘迫率37.5%、早产率52.5%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7.5%、1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胎膜早破率、死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产褥感染率10.0%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比较 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52.5%、47.5%、75.0%,均高于对照组的17.5%、22.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表2 两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比较 [n(%)]
绒毛膜羊膜炎分为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以及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两种类型。典型的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症状上可表现为体温升高、白细胞高于妊娠标准、子宫激惹、分泌物异常、羊水异味等。但临床工作中较少遇到典型患者,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实验室检查发现异常,则称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又称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它是一种亚临床感染,由于其常常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也无感染的临床征象,故也称为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它是指胎膜有多核白细胞浸润,包括绒毛膜板、绒毛膜蜕膜、羊膜、脐血管的炎症[9-11]。近些年来,研究发现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于产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临床症状隐蔽,长时间的宫腔内感染会造成胎儿子宫内窘迫,死胎的可能性增大,间接性的增加了产妇胎盘植入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也异常升高[12]。产妇出现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时,胎儿子宫内感染的几率也会相应增高,缺氧状态会比正常胎儿更加严重,分娩时,发生窒息的比例也高于正常胎儿[13,14]。产妇出现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其体内的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的表达水平也会相应降低,胎儿肺部气体交换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引起肺部发育不良,影响新生儿结局质量[15]。
本研究通过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早产率、产褥感染率以及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部分产妇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可能会对于母婴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先兆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妇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积极性干预,也显得十分重要[16]。绒毛膜羊膜炎主要是病原菌经过上行途径或者是血行途径,诱发绒毛或者羊膜炎性反应。产妇下生殖道出现感染,可能经过产道、宫腔、母婴接触等传染给新生儿,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几率,进而影响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临床结局[14]。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同时降低新生儿质量,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先兆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孕妇,临床上应进行绒毛膜羊膜炎早期预测,产前及产程中加强监测,同时采取积极干预的态度,一经考虑有诊断倾向,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及早控制感染,尽可能降低母婴感染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虽无临床症状,但其与妊娠结局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对胎盘病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率显著升高。故加强对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可早期对孕妇进行积极干预,指导临床医生对症治疗,对降低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早产、产褥感染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改善妊娠结局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