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 连康磊 胡斌
摘要:近年来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因此,关于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如何能够采用有效技术解决这类问题,消除为人体带来威胁的因素、修复生态环境,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持久性的探究。经过实践研究发现,需要把握好相关技术的应用要点,发挥自然修复与恢复技术的应用职能,以技术规避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落实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土壤;地下水;调查;修复策略
引言:关于现场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也迫在眉睫,直接影响了我国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基本成效,因此,关于现场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修复问题需要加强重视,结合实际生态情况探寻有效的整治技术。基于此实际情况,本文针对现场土壤和地下水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采用自然修复与恢复技术予以治理,以期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理效果,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壤和地下水的调查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持续加快的状态当中,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根据我国统计局调查之后显示的资料中指出,处于2018年,我国重金属铬的排放量便已经高达650万吨,同时,针对其中大约340万吨的铬渣并未进行有效处理,在此范围内有1%至2%的铬渣对土壤地下水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污染,在此问题得到关注之后,我国针对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推出了相关整治对策,有效隔离了污染物,但是并未完全去除。经调查之后发现,处于我国范围内极多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产地仍旧存在着自然降解的情况,并且,在这类区域可以使用技术进行自然修復,但是关于此技术的应用却存在着多种问题、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导致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的消极状态[1]。
2 自然修复与修复技术的应用
关于自然恢复和修复技术,更具体指的是运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生物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等的各种方法对污染进行抑制和去除的处理,进而实现对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因此,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生物分解、吸收、挥发等各种方法,真正减少污染的毒性和含量,经过实际观测后表明,大部分污染物都会在自然界当中产生减少的状况,从而减少对人类及大自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不过,在此过程当中必须耗费较长的时间加以处理,如果想要合理掌握环境污染与自然衰减的实际规律,便必须通过对现场的地下水质与土壤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其自然修复、恢复时机、修复效果等加以测定后,才能为恢复现场自然环境提供合理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自然恢复和复原环境的过程中,假如发现了无法在固定时期内实现自然恢复目标的这一问题时,便可通过人为措施进行干扰,予以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保证使之恢复至正常的自我修复时间和修复过程。总的来讲,这种自然修复方式非常有效,且满足污染修复的实际需求,因此,也经常被称为强化自然的修复与还原方式,同时,该种方法的使用具有能耗少、持续时间长等诸多优势,而且已经俨然成了提高土壤原位生态、降解与修复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的最高效方法之一,在使用此技术的处理过程中,人们主要采用了降低污染的生态可或许性转移性、物理封隔、生化转变和扩散这四个基本方法,对遭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了恢复处理。
在以上这四种自然修复和恢复的方式当中,其中存在的三种为非破坏性修复,一般情况下,这四种方式会得到同时使用,发挥出互相搭配、互相促进的基本效能,从而有效增强修复和恢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物理封隔之后使用还原转变技术,从而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3 自然修复与恢复技术的应用步骤和方法
在应用自然修复与恢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确保操作过程的规范化,从而有效发挥出此技术的应用价值。具体可按照以下步骤出发应用该技术:
首先,根据污染的区域进行实际研究和综合分析,以便更精确掌握到区域中污染物的主要污染区域及其污染物含量,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为后期治理活动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针对工作场所内的污染物及其主要受体因素需要进行综合性的生态危害评价,并针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实力的实际进展状况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风险模式,以此为基础,从而辅助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环境恢复管理工作;再次,在展开治理工作时必须要针对场地当中自然环境修复与恢复技术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行细致分析,确保精准了解该技术的应用原理并根据其后果加以分析和评价、处理,进而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再以此为基点研究如何对通过了的强化措施进行评价工作,以便于合理提出遏制环境污染蔓延的相应举措,在进行自然环境修复与恢复技术的综合处理应用之后,还需要建立起了一种更加系统化的环境监测点,从而进一步落实监测计划发挥此技术的应用要点与应用价值;最后,则需要结合监测获得的结果和数据信息,针对是否需要进行强制措施予以整治这一问题展开充分考虑,从而确保自然恢复与恢复过程能够处于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2]。
结束语: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高速的发展状态,但是其中蕴含的多种因素也对周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针对土壤和地下水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治理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实属于当前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问题。并且,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需要通过有关举措整治这类问题,以有效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发挥出相应的技术优势整治这一问题。同时,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修复与恢复工业技术的实际职能也可有效减少资金投入量,同时达到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修复效应,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需求,因此针对此问题需要展开持续性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林雅洁. 某农药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案例分析[J]. 广东化工,2020,47(08):120-121+109.
[2]张长波. 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施工监理的个案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10):152-156.
[3]李小平,程曦. 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08):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