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
摘要:元江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对于粮食的需求十分庞大,这需要持续的粮食供给,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的一种,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价值十分重大。玉米的产量决定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土地收入是农民经济收入的来源,玉米的产量越大,农民种植所获得的收益越高。而借助于科学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对于粮食的需要,同时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玉米秸秆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及畜牧业的原材料,对于促进我国工业及畜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农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玉米作为农作物的一种,是我县重要的粮食来源。玉米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支持,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玉米的生长特点,做好全过程的技术及田间管理,在明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既有的栽培经验,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指的是在对玉米进行栽培的过程中,对前期准备、播种育苗以及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进行优化,确保玉米具有良好的长势。在前期准备环节,需要做好土地管理,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翻土,确保土壤的肥沃,可以通过有机肥来进行土壤配制,选择更具有生长能力的优良杂交种子,做好种子的抗虫处理,以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后期生存能力。在进行播种育苗的过程中,在种子发育成苗后做好去苗,维持科学的播种密度,较为合理的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对于云南玉溪市元江县而言,其具有热带地区的地理特征,冬季空气较为干燥温暖,降水量较少,夏天降水量相对较多。在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热带地区的作物栽培特点,做好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管理,维持合理的水、肥料用量,减少病虫灾害,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投入及产出劳动量的合理比例,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确保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玉米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源头控制的重点技术内容。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首先做好种子的选择,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玉米种子。相同的玉米种子在不同地区的种植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确保最终玉米种植的效果,应该根据以往经验来选择更加高产的玉米种类,同时还应该考虑玉米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选择最佳的种植时间,通常在4月下旬及5月初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将出现霉变以及被虫蛀的种子筛选出去,确保播种的质量效果。在進行玉米种植时,还应该做好土地的选择,玉米是一种根系较为发达的作物,对于土壤有较高的适应性,但因其根系较为粗壮,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及养分作为支持,因而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水及养分的供应,选择土壤更加肥沃,能够及时提供水分的环境进行种植。避免在水土干涸的地方种植,在进行种植前,做好翻土处理,维持土壤的适宜状态,使其保持合理的含水量。
2.2做好玉米种植的密度控制
在进行玉米种植密度控制时,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同时结合玉米的品种,对土壤能力进行分析,把握好玉米的种植密度。如果当地的土壤状况较好,可以适当地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以确保玉米能够得到水分、光照以及空气的供应。如果玉米处于生长期,种植农户还应该关注田间的温度,做好施肥管理。对耕地的质量、气候条件、土壤温度可能对玉米长势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确保玉米的存活以及生长率,可以通过增加种子量的方式进行控制。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均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受到影响,因而种植人员需要科学地进行田间播种密度的设置,定期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施肥的过程中,确保化肥及种子之间的合理距离。
2.3中耕培土技术
中耕培土技术是玉米种植新兴技术的一种,当前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在应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土壤环境分析。根据实际种植玉米的水土情况来适当应用,以提升土壤的栽种能力,使其具有更加优良的结构。应用此项技术后,需要将土地中所有的杂草清除干净,确保能够全方位提供玉米根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中耕培土技术还具有抗倒伏的效果,在作物成熟之后,可以推迟收割的时间,从而使得玉米能够充分生长至成熟。
2.4玉米田间管理
玉米在播种完成后,还需要做好田间管理的各项工作。田间管理即为通过对玉米的长势进行分析,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确保玉米能够维持良好长势。如果发现种植密度管控不合理,可以通过查苗以及补苗的方式来使其能够科学生长。根据玉米生长的情况进行田间规划,适当地补充水分,提高玉米的存活率,将多余的玉米秸秆进行清除,以防止养分的流失。综合多种田间管理办法,确保玉米高产可以得到保障。
2.5科学施肥、灌溉
肥料对于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为其营造合理的环境,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通常玉米所施的肥料为有机肥,而化学无机肥可以作为辅料,控制肥料的数量,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促进玉米生长的作用。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需要以及当地的降水情况,对玉米田地进行及时灌溉,使得玉米可以在更加健康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掌握科学的灌溉途径,使得水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减少浪费现象。
3玉米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玉米病害的类型较多,在进行病害治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确定具体的病害类型。大斑病是最为常见的玉米病害的一种,会造成对于玉米叶片严重的伤害,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玉米植株产量受到影响。如果玉米患上大斑病,其叶片会有各种小灰点。如果玉米种植环境的空气中水分含量过大,就会出现叶片的病变,叶片会呈现为黄褐色。这种疾病的防控需要从源头入手,做好玉米品种的选择,选用具有更强抵抗力的玉米种子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维持土壤适当的水分,以降低大斑病的发病率。定期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玉米出现这种叶片的病变,则应该及时处理,或者适当喷洒农药,强化玉米自身的抵抗力。病毒病也是玉米常见病症的一种,矮花病是玉米植株常患的一种病毒病,通常情况下,如果玉米出现矮花病,其整体植株的高度与正常植株之间会有明显差异。对于这种病害的玉米,需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可以适当地喷洒药剂,以使其更具有驱虫的效果。青枯病是玉米常见的细菌疾病的一种,农户需要在种植前做好青枯病的预防,对所有种植田间的土壤进行翻耕,以降低土壤中细菌的存货量。如果一旦发现土壤中出现青枯病的致病菌时,则需要对植株进行销毁,通过烧尽或者是填埋的方式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对于其他植株的影响。
虫害是另一项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虫害对于玉米的健康长势影响非常大,如果一旦出现虫害问题就会导致玉米的产量大幅度的缩减。常见的虫害为玉米螟,通常情况下,这种虫害会啃噬玉米植株,导致玉米植株容易被风吹断。因而在进行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农户需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以及具体习性,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农药的喷洒,以将玉米螟完全消灭,还可以引入天敌的方式,来消灭玉米螟,这种途径能够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2]。除了玉米螟还应该做好玉米蚜虫的防治,玉米蚜虫是较为常见的病虫,其繁殖能力超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产生对于玉米长势的负面影响。
4结语
玉米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当前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玉米种植技术也不断成熟,有了高质量、高产量的玉米种植趋势。在进行玉米种植时,需要做好全过程的技术控制、田间管理以及病害防治。优化玉米栽培种植技术,对于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在确定种植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及土壤情况,因地制宜,以确保最佳的收益值。
参考文献:
[1] 于晓冬.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1(3):29-30.
[2] 张吉英.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J]. 种子科技,2022(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