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联播》的语态变革与价值书写探析

2021-04-18 13:13伍浚心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摘要:近年来,中国传统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文章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为例,结合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探索过程,从内容构建、语态变革、价值书写角度对《主播说联播》的样式呈现与传播内涵进行剖析。

关键词:《主播说联播》;感性叙事;语态变革;价值书写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107-03

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趋向感性的语态传递主流媒体的声音,内容上实现对新闻的再生产,形式上贴合新时代传播样态,及时、真实地向大众传递信息。其充分发挥了扩大传播矩阵、实现裂变式传播等特点,作为主流媒体的创新实践吸引了大量粉丝和网民的关注。

一、内容构建:从“理性叙事”到“感性叙事”

(一)叙事方式的“感性”基因

《主播说联播》是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官方新探索,它的开创目的不同于传统新闻栏目,叙事方式也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理性叙事”,“感性叙事”使其传播效果更好。它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推出的短视频栏目,其叙事性重在传递主流意识,交互认知共鸣[1]。在公共话语空间中,公共情感的搭建需要新闻情感效果、情感力量的渗入。如今,情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新闻专业人士感知和重视。《主播说联播》与公众搭建起了一个情感交互的空间,叙事方式感性化拉近了主播与公众的距离,使受众更容易认同传播内容。

在短视频行业呈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UGC的多产性、泛娱乐化性也正在逐步削弱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降低主流媒体的受关注度,与此同时,PGC的专业化产出要适当调整传播策略。《主播说联播》把PGC与UGC相结合,拥有硬核内容、专业制作、精良策划,呈现出“三贴近”的新闻短视频方式,深入浅出、垂直输出。李良荣教授曾指出:“国内短视频行业中质量上乘、品相较佳的资讯类短视频仍存在较大缺口,与新闻资讯相结合是短视频未来发展的下半场的一大趋势,短视频或将成为未来新发布的重要方式。”[2]《主播说联播》在“感性”基因的加持下,逐步成为定位明确、内核强硬、路线亲民、核心竞争力强的资讯类短视频的领军栏目。

(二)选题方向的多元吸收

《主播说联播》在选题上有两个方向的来源。一是巧用当天《新闻联播》中的时政报道消息,挖掘宏大主题,把握主流方向,增强传播效率。例如,2021年9月28日的《新闻联播》播出了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开幕的消息,当天《主播说联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介绍了本次航展的具体情况和对未来的展望,这也是对《新闻联播》热点话题的进一步延拓。二是挖掘网络社会热点等其他信息来源,且信息趋向平民化、大众化。例如,天津大爷“快板式凡尔赛”、患者的行程轨迹被发布后大众感叹生活不易、一个孩子得了一百分全班为他鼓掌,这些选题体现了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的叙事表达。

从“理性叙事”到“感性叙事”,主流媒体通过对叙事方式的调整与改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对社会话题传播、舆论生态场域的正确、有力引导。《主播说联播》在新媒体端稳定的高收视率带动其他主流媒体,如《新闻联播》的持续走高,体现了“意见领袖”的主体作用。内在的故事化情感线路、见微知著的前瞻能力、具有网感的报道内容,外在的客观有力的话题支撑、权威的时政信息,让整档栏目实现全民认同情景,也不断适应着年轻群体的用户口味。

(三)丰富立体的视听呈现

《主播说联播》的视听呈现体现了丰富立体的仪式重构,通过拍摄场景、背景音乐、字幕变化、图片视频等设置、加工达到一定的可视化程度。在拍摄场景方面,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拍摄场景,打破在演播室里固定的画面场景,以更加生动、身临其境的方式带给用户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在背景音乐方面,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符合场景的音乐或音效,起到烘托氛围、渲染主题的作用。在加入图片视频方面,谈到时事新闻会适当加入图片或者视频,使之更具说服力,可视性更强。

立体丰富的栏目呈现改变了原有的理性叙事规则,在感性叙事与理性叙事融合的栏目呈现中,极大丰富了受众的情感抒发,增加了受众的感知触点,符合受众的当代观看需求,从而增强了传播效果。

二、语态变革:多种语言的融合调用

中国电视新闻语态经历了从“讲话”“说话”到“对话”的历史沿革。当前主流媒体电视新闻语态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发生的新变革,既是其在历史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结果,也是主流媒体面向新的媒體生态提升传播效果的必然[3]。《主播说联播》的话语调试呈现出紧跟时代、网感强的特点,副语言表达灵活多变、收放自如,总体表现出多种语言融合调用的特征。

(一)紧跟时代的话语调试

在媒介化社会下,主播是主流媒体从“理性”走向“感性”的重要力量,互动、生动是传播的重要基因。《新闻联播》中的主播总是给我们一种端庄严肃的感觉,而新闻播报工作中确实需要这样的表达状态。反观《主播说联播》,主播有了个性化表达、平民化语言、互动式交流,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主流媒体的声音。

个性化是彰显《主播说联播》特色的重要表达方式。主播的表达在具有规范性、严谨性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个人的个性特征、风格样式,以树立主播独具一格的个人形象。2021年9月12日,“你笑起来真好看!李梓萌用歌声为他们点赞”的短视频中,主播李梓萌就展现了个人亲切、温婉的形象特征。

平民化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平民化语言指受众能够普遍听懂、能够普遍接受的语言。2021年10月21日的《主播说联播》用了“智商下线、丢人、迷惑行为”等通俗、极具网感的词语来评价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违规下车事件。

主播与受众互动式交流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从而形成主播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黏性。2021年7月11日的《主播说联播》给大家分享了面对暴雨应该该怎么做,宝晓峰语言干练温暖,给出了切实具体的小贴士,做到了与大众互动,极具对象感、交流感。

主持人的人格化传播是指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实施传播的一种传播样态,人格化是其本质与关键,跟AI主播相比,人的有声语言创作重在人格化、想象力、感性赋予,所以要有效抓住关键点,形成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在《主播说联播》中,几位主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播音风格、语言特性,这也是该节目能快速出圈、吸引大众、提高受众黏度的原因之一。

(二)灵活多变的副语言释放

在《主播说联播》中,副语言的运用更加灵活多变,不同于在《新闻联播》中固定不变的样态。从配合拍摄场景调度来说,主播播报姿态有新闻坐播、新闻站播、新闻走播、全景状态。在《主播说联播》中,这四种方式都有体现,播报姿态的更新、组合使节目调度活跃起来,祛乏祛燥,不喧宾夺主。从肢体语言来说,形成立体式感性互动结构,主播们通过手势、点头等一系列肢体语言,更加生动地辅助了话语内容,强调了主持人的主体性,充分表达情感,明确阐释态度。

《主播说联播》在语态变革中所做出的改变,也进一步反映了主流媒体对年轻受众心理的关注,拉近了主流媒体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增进了主流媒体与年轻群体的相互了解,拓展了主流媒体与年轻群体的话语交互。主流媒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年轻群体进行主流价值输出,强化正向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进而增强年轻群体对主流媒体的信任感。

三、价值书写:移动视域下“顶层设计”的恒定内涵

《主播说联播》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短视频栏目,它承担着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探索新道路的重任。在短视频实践中,还是得以社会效益为第一标准,构建弘扬正能量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事框架[4]。《主播说联播》的深层内涵与实质是恒定不变的,它的价值书写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舆论引导观的坚守强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5]。从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可看出《主播说联播》中舆论引导的坚守与强化。

抓住时。在新闻舆论工作之中,新闻媒体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其中以《主播说联播》为代表的央视新闻新媒体节目更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阵地优势,先声夺人,赢得先机,优先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把握住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志这一关键。媒体融合视域下的舆论引导,时效与时机需双管齐下。要充分认清国际舆论态势和国内舆论走向,在任何事件的关键节点,进行预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掌握度。报道从实际对象出发,清楚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探索事物的内部联系以及发展规律,把握分寸。报道要分清轻重缓急,讲究适宜,把握力度。及时进行活性调整,把握节奏。

注重效。新闻宣传要产生好的效果使群众听得明白、听到心里,就要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不能讲空话、套话、大话。

从宏观角度来看,舆论引导观的坚守在于主流媒体引导舆论导向的理念、方向、方式要随不同的时代而改变,舆论引导观的强化在于形成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舆论引导是要进行适时化调整,避免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不断强化舆论引导方式,提高水平。其中,时、度、效是舆论引导观的关键因素。

(二)主流品牌式的创新重塑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品牌已然变成了一张名片、一种标识。品牌可以是价值观的外部体现,也可以是整体内核的精神象征。对于一个栏目来说,打造、重塑良好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要建立品牌忠诚度,以提高观众黏度,提高公信力,增强社会影响力。

首先,《主播说联播》依托于《新闻联播》,受到权威节目和官方品牌的支持,展现在大众面前的就是一个正面形象,其突出特征是具有公信力。《主播说联播》作为主流媒体的新探索栏目,其首要目的还在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只不过加入感性叙事后其传播效果更强,但其权威性、专业性、准确性依旧是其品牌形象的主要构成因素。

其次,《主播说联播》在《新闻联播》趋于理性叙事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感性叙事,增强“人”在其中的主体作用。贴近观众、贴近人心,这也是《主播说联播》迅速出圈的核心所在。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时代导向、符合受众心理,使其栏目的品牌化发展有温度、有定向、有特色。

最后,主播形象在栏目品牌塑造上也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正面的主播形象、具有公信力的话语能够为栏目品牌的塑造助力,对大众进行正面引导。

主流品牌式的创新重塑需要系统谋划、打造、维护,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主播说联播》这个主流媒体下的新媒体品牌栏目来说,更要把握机遇,抓实栏目内容,培育稳定受众,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与新媒体浪潮的结合作用,增强品牌效应,从而打造出一张响亮的主流品牌式创新重塑新名片。

(三)大众话语权的流动释放

话语权的释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价值书写的体现形式,传播主体的语言和意识会潜在地影响现实,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曾指出:“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6]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史上,主流媒体是话语权绝对的拥有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带来的一场话语变革逐渐分化主流媒体的话语输出,大众话语权在移动视域下得到充分流动和释放,用户可以弹幕、评论、转发、点赞、留言等多种方式与媒体进行互动,促使情景活化,不再是单一的媒体表达,而是双重话语空间的融合表达。

与用户进行平等对话,倾听大众声音,引导互动体验,是主流媒体从“理性”走向“感性”的重要途径。信息的获取与发布不受时间、空间、载体的限制,传播渠道的多元得益于信息平台的成熟,表达不再局限于固定、单一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看你想看、说你想说。新媒体赋予了普通大众主动接收信息和发布想法的权力,从之前相对“理性”的传播样式、相对闭塞的传播渠道到現在相对“感性”的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构建和满足大众有立场、有想法、有态度、有情感的情感抒发场和价值依托。

四、结语

《主播说联播》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截至2021年11月9日,微博话题阅读量达99.1亿次,讨论次数达212.2万,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主流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是有成效、有价值的。从“理性”至“感性”的语态变革与价值书写也启发着更多媒体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然而,在紧跟时代、创新话语体系、寻求大众“味觉”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碎片化、泛娱乐化、情绪化传播的问题,把握分寸、平衡得失,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刘秀梅,朱清.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困境与突围之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7-12.

[2] 李良荣.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J].青年记者,2018(30):4.

[3] 崔林,陈昱君,林嵩.“互动”与“亲民”:融合发展背景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11):22-28.

[4] 何顺民,裴梦茹.传播姿态的调适:《新闻联播》移动短视频的实践创新[J].电视研究,2020(9):20-22.

[5]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cac.gov.cn/2014-02/27/ c_1116669857.htm?from=groupmessage,2014-02-27.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作者简介 伍浚心,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有声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