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创意传播研究

2021-04-18 12:54黄劭光石雯源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黄劭光 石雯源

摘要: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是中原地区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创意传播有利于加强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对坚定民族自信、树立文化符号、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也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升级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建设教育基地、创新文旅模式、促进媒体融合等传播策略,探索新时代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实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创意传播,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关键词: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创意传播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09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创意传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10475030

文化公园的设立,是我国公园体系的创新。我国在文化公园建设的道路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即便已经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公园,但是仍旧缺乏完备体系的指导,官方也没有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定义有过准确的解释。文化学者范周认为,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同时具备爱国教育、实践科研、游玩娱乐和跨国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建立、规划和监督管理的特定区域,是区域文化特色的集中表现[1]。

一、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传播意义

(一)加强资源保护,推动文化传承

黄河文化的推广传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各方面均有体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魂魄,对于中原地区文化引导和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形成发挥着关键作用,承载着大量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黄河文化,给予了民众文化自信,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的基础[2]。为了加强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挖掘新时代黄河文化的现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黄河故事”。讲好黄河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中华文化叙事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也是黄河文化现实意义的体现,能够延续黄河文化脉络,促进黄河文化的创造性改变[3]。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基于国家的建设主旨,提出了详细的建设与管理规划,深入研究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公园建设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讲好黄河故事的物质载体与可视化呈现,加强郑州黄河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增强民众的黄河资源保护意识,加深民众对于黄河文化的认识,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系统地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不仅是延续中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黄河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二)树立文化标杆,坚定文化自信

以炎黄二帝山体雕塑、黄河母亲哺育像和黄河碑林等为代表的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文旅资源,加深了民众对中原地区黄河文化的独特性与唯一性的理解,是中原地区黄河文化特色的展现,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4]。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国家保护黄河文化资源的态度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决心,提升了黄河文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对黄河文化未来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树立起了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为特色的文化标杆。

(三)助力对外传播,促进国际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也需要与时俱新,不断探索与改变[5]。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在构建多平台、多元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黄河文化内涵,依靠文化公园设施可以更好地展示黄河文化,记述黄河历史,讲好黄河故事,扩大黄河文化的传播广度与深度。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使黄河文化在国际传播方面迎来了新的机遇,为跨国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平台。跨国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文化属性的国家进行沟通交流的活动,是文化信息在同一时空传递、共享的过程,也是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的重要途径。加强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可以更广泛地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将黄河文化作为主要传播内容,形成讲述黄河文化的新视角,有利于开展国际文化传播,讲好黄河故事,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二、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在原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对外开放景点40余处,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秀美的文化环境,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不明确,向文化公园转型的道路并不清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目前的资源整合方式仍缺乏特色,各个文化资源间联系较弱,呈现各不相谋、分散发展的局面。文化资源所发挥的作用不充分,尚不能满足国家对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功能要求。

(二)传播方式单一

第一,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目前的传播手段仍局限于商品化的传播形式,没有借助各类新型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文化宣传。第二,由于资源的挖掘深度不足、整合能力较弱,导致传播的内容单一,传播范围有限。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足,难以吸引民众的关注。

三、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创意传播策略

(一)制定战略规划,升级文化品牌

河南省各部门高度重视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将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实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特色化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组建了专业的文化公园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要求,站在全省的高度布局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应当顺应当地的政策,找准自身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中的定位,大力弘扬具有中原特色的黄河文化,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着力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7]。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升级文化品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优化品牌文化框架,丰富品牌文化内涵。通过建立二元维度的文化框架,在大历史观、大战略观的指导下,建立适应品牌未来发展目标、适应品牌未来消费群体心理的坐标体系。还要明确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在“自然、人文、精神”三个维度不变的情况,该怎样丰富和表现各个维度。另一方面要搭建文化营销载体与平台,一是要加强文化产品开发与推广,让消费者看到文化升级成果。二是要建设文化升级后的传播载体与平台,可以举办“炎黄周”“黄河大讲堂”“日行文化公园”等丰富的文化活动。

(二)挖掘文化内涵,创意整合资源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具有丰富多样的黄河文化资源,不同文化资源所展现的方式和文化内涵也各有不同。“黄河母亲哺育像”是黄河母亲的具象化体现,在她的哺育滋润下,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生息,华夏文化由此起源发展,从她身上能够感受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伟大;“大禹像”是炎黄子孙抗洪的精神象征,抗洪精神贯穿黄河变迁发展的历史,是黄河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炎黄广场”包含的农耕文化和“炎黄”文化符号是黄河文化的核心;“黄河碑林”见证了在黄河文化影响下我国书法艺术的演变与进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时期书法作品的魅力与独特之处,将黄河文化与书法艺术相联系,独具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才能够探寻到黄河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而提升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传播效果。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文化资源挖掘不能受到地区范围的限制,文化公园应当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核心,吸收周边地区优质的文化精神,在兼容并包、吐旧纳新中整合出更具整体性和独创性的系列文化与优质精神。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周边具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应当以文化公园为核心形成辐射效应,形成黄河文化示范区,让文化公园感染一方精神文明。

各地对黄河文化公园资源整合模式的交流,是促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体系良性运转的基本动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对黄河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有着重大影响,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文化资源与内涵具有中原特色,不能涵盖全部的黄河文化内涵。搭建一个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资源信息平台,将各个地区不同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归纳整合,把地区间不同的黄河文化内涵串联起来,将独立的个体连点成线,实现各个地区间黄河文化公园的信息共享,为黄河文化的多样化传播提供条件。

(三)发挥教育功能,建设文化基地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仅要重视文化传播的工作,更要重视文化公园的爱国教育功能。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要发扬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依托园区内的各种纪念馆、博物馆、文旅资源建立黄河文化教育基地。首先,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应当合理利用地域特色,把黄河文化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造符合文化教育基地的研学路线,实现“游、学、研”的有机结合,再通过研究黄河文化资源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兴趣,扩大黄河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其次,文化教育基地应当与学校形成配合,开展第二课堂,实现黄河文化和学校的合理互动。在学校老师和专业文化工作者的引导下,避免教育单方面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研学过程中“只游不学”的情况,将教学与实践的合理搭配,形成完整的文化研学体系。最后,协同各方构建开放统一的文化教育基地共享平台,实现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减少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增强文化基地的灵活性。

(四)创新文旅模式,提升文化体验

受众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文化体验,将直接影响黄河文化传播的效果。创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文旅模式,可以使受众更乐于接受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创新文旅模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实现文化公园的传播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增设线上体验方式,如利用H5、MR等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文化公园”的旅行方式,让游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就可以游园感受文化景点,不再因为地理位置和天气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游览文化公园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2021年6月2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需要完成“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的目标,正式将沉浸娱乐与城市综合体、公关空间、旅游景区等产业的结合写入官方文件,代表着沉浸式体验项目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业态和产业[8]。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也可以借此趋势,打造独特的沉浸式黄河文化体验,可以从园区场景设置、工作人员服装、游客角色扮演、任务发布等方面着手改变,增加游客与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互动,让文化体验不再局限于思想层面,而是融入活动当中,提升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文化体验感。

(五)促进媒体融合,加强文化宣传

文化的传播不应当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渠道,在传播媒介丰富的时代背景下,打造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实现媒体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文化的传播效果。首先,要重视数字传播方式的运用。目前主流的传播渠道已经向短视频、新媒体平台和互联网方向转变。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在选择宣传渠道时,应当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作用,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受众的文化需求,利用直播等方式将黄河文化优秀作品传播出去。其次,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手段,合理利用电视节目的优势,提升文化公园的知名度。以2021年河南春晚为开端,河南卫视“中华节日”系列节目立足于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以根铸魂,厚积薄发,以古老厚重的文化元素、别开生面的视听设计、丰富多元的现代表达形式积极讲述中国故事,努力传播中华文明,有效树立文化自信,汇集美感、网感、民族感、科技感、时尚感、艺术感于一体[9]。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可与河南卫视携手打造黄河文化及文化公园相关的中华美学节目,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刺激受众感官,引导受众关注和思考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

四、结语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我国公园体系在黄河文化领域的突破,也是中原地区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表现,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国家与地区的政策支持为郑州黄河文化的创意传播提供了机遇。通过升级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教育基地、创新文旅模式及丰富传播渠道等途径,提升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更好地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立黄河国家系列文化公园传播的标杆。

参考文献:

[1] 王克岭.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思考[J].企业经济,2021,40(4):5-12,2.

[2] 刘翠玉.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机遇与路径[J].新闻爱好者,2021(3):70-72.

[3] 習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J].北京人大,2019(10):12-13.

[4] 傅辰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四个自信”[N].中国民族报,2021-09-28(006).

[5] 杨威.拓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的若干核心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6(5):11-27.

[6] 邢祥,邢军.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3):29-32.

[7]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J].现代城市研究,2021(9):131.

[8] 程雪霏.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赋能文旅经济发展[N].承德日报,2021-09-08(B02).

[9] 余俊雯.以创新性还原艺术本真性:探寻河南卫视爆火节目背后的章法[J].当代电视,2021(11):47-53.

作者简介 黄劭光,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传播。石雯源,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