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特点*

2021-04-17 21:03:24李修元李茂敖素华唐倩
中医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热化热病传染性

李修元,李茂,敖素华,唐倩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极其严重的威胁[1]。在国内,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查阅中医经典,结合新冠肺炎患者证候特点,笔者对新冠肺炎的病邪特点分析如下。

中医学涉及“疫病”的经典论著很多,例如,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论》,明朝末期吴又可的《温疫论》,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王孟英的《温热经纬》、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等。但运用这些现有的中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却不能充分防控疫情。如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等[3]。

回望历史,大多新的学说、治疗经验或重要著作均问世于大瘟疫暴发之后[4],但总结历史经典,其实每次传染性疾病都是不同的,根本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案或经验可循,因此,每一次传染病的暴发都是对现有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的整体考验[5-6]。现有的中医学理论虽然不能完美解释这次新冠肺炎的病邪特点。查阅资料,结合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笔者认为新冠肺炎可归属于中医“湿沴疫”。

1 明确“疫”“沴”的规范概念

1.1 “疫”的规范概念,新冠肺炎属于“疫”的范畴

清代吴有性的《温疫论·正名》云:“夫温者热之始,热者温之终,温热首尾一体,故又为热病,即温病也。”书中亦提及“夫疫乃热病也”,说明其将疫病寒热病性定义为热性[7]。清代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所论述的“疫病”是指“瘟疫”,全书很多论述中甚至称“热疫”,主药主方中均以石膏为主。《疫疹一得》记载的“疫”也是属于热性病[8]。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以上所提及的温病种类中也以热病类为主,显然,温疫也是热性的[9]。学习现有的关于疫病的经典论著,很容易误认为疫病就是热病类,或以热病类为主,但其实不然。

“疫”的概念,《说文解字》称:“疫,民皆疾也。”《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得出“疫”的准确概念是“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病的总称”[10]。从现有的经典论著分析,疫确实以热疫为主,但疫不是热病所独有的,疫可以是热性疾病,也可以是寒性疾病[11]。新冠肺炎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所致,有很强的传染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肺炎明确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12]。

1.2 “沴”的概念及特点,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沴”的范畴“沴”的提出首见于《难经正义》。《难经正义》云:“疫者……大则一城,小则一镇一村,遍相传染者是也,乃天地沴厉之气。”沴厉,即沴疠,沴疠之气即恶毒之气。《疫证治例》云:“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失时,是谓六沴。沴,恶气,疫毒气也。”《康熙字典》载:“沴,恶气也。”新冠肺炎全球暴发,传染性极强,感染者症状相似,病情危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因感恶毒之气所病[13]。综合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这与《难经正义》所记载的“天地沴厉之气”类似,笔者认为新冠肺炎病毒符合“沴”的范畴。

2 新冠肺炎的病邪特点

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的舌苔为厚腻腐苔,湿浊之象很明显。新冠肺炎有着惊人的传染性,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14]。结合清代叶天士所云:“温疫白苔如积粉之浓,其秽浊重也……此五疫中之湿疫。”《诸病源候论》云:“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综上,新冠肺炎称为“温疫”或“瘟疫”不够妥当,该病不是热性病,而是湿性病[15]。笔者认为新冠肺炎应定义为“湿沴疫”,是感染恶毒、独特的邪气而发,不能简单照搬“瘟疫”的相关理论治疗。

“湿沴”之气复杂多变,传变急速,易生坏病,可随地域不同而发生寒化或热化,以寒化为主生寒湿,亦可热化生湿热,还可表现出“毒、瘀、闭”等多种特点[16]。

2.1 邪气疫毒的性质随地域差异而变化总结新冠肺炎临床诊治特点发现,长江以北地区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含有麻黄的中药方效果好,尤其是温肺化湿类方,也反证了新冠肺炎的致病因素“寒化”的理论[17-18]。而广东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湿邪应天而热化,生湿热,热邪偏重,疫气化毒,亦成湿沴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省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的肺炎1号方[19],又名透解祛瘟颗粒,其实是一个清热解毒的时方,临床疗效甚佳,也证明“湿沴”之气可热化的特点。

2.2 从病因病机依据方面分析“沴疫”是指因感受阴寒毒沴之气,或者寒邪与疠气或秽湿等具有传染性质的致病因素的合邪,引起的急性流行性传染性疾病[20]。《重订通俗伤寒论》认为疫是寒邪与疠气或秽湿夹杂所致,正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感而为病。长幼率皆相似,互相传染。其所以传染者,由寒气中或挟厉风,或挟秽湿。病虽与伤寒相类,而因则同中有异。”

2.3 从新冠肺炎患者证候特点分析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来看,多以发热、乏力、咳嗽、舌苔厚腻等表现为主,症状类似[21],起病急骤,传染性强,传变较快,病情危笃,这即与《难经正义》所谓的“天地沴厉之气”相似。

综上,新冠肺炎属于“湿沴疫”,病情复杂多变,传变迅速,可寒化、热化、或生他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针对确诊病例,推荐清肺排毒汤为基本方,广泛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分析其方剂由射干麻黄汤、五苓散、麻杏石甘汤等经方加减而成,全国广泛使用,临床疗效达到99%,也证实了新冠肺炎为“湿沴疫”的客观事实。中医经典论述“疫病”的病因多认为是触冒了深山老林的秽浊之气,针对其病因多用“山岚瘴气”“岭南瘴气”等概括,与现在西医研究发现的动物是每次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中间宿主不谋而合。

3 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特点:“湿沴上受,首先犯肺”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湿邪首伤脾胃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奇怪的是新冠肺炎的致病因素为“湿沴”,首伤的却不是脾胃,而是肺卫,而且主要病位也在肺,这与现有的中医理论不相符,需要从新的视角探讨[22]。

新型冠状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首先伤肺,可迅速波及他脏,表现恶寒、发热、乏力疲倦,舌多厚腻而白等一派寒湿象[23]。《温疫论·原序》云:“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证治例》曰:“沴气之作……与岭南之岚瘴同气。人在气交之中,呼吸吐纳,清浊混淆。中其毒者,率由口鼻入……稽留气道,蕴蓄躯壳,病发为疫,证类伤寒。”同时,笔者借鉴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经典理论,认为新冠肺炎的病邪致病特点可概括为“湿沴上受,首先犯肺”。

《难经正义》中所记载感“天地沴厉之气”而患疫病,现代医学已经找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病原微生物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总结其致病特点,笔者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难经正义》所论述的“沴气”中的一种。

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上含有一种特定的蛋白质,能够很好地结合人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现代研究发现,人类的呼吸道表皮细胞上大量分布ACE2,肠道表皮细胞也有一定分布,病毒对人的气道、肠道有天然的亲和性,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入侵人类的呼吸道,引发肺炎,有时侵袭消化系统,发生腹泻。这也为“湿沴上受,首先犯肺”提供了现代科学理论依据[24]。

每次传染病暴发责任病原微生物不同,每种病原微生物有其特有的结构,进而决定了对人体特异部位的亲和能力,从而决定了每次传染病独特之处。大千世界,病原微生物种类无穷无尽,随之传染病的种类也会数不胜数。吴又可所提及的“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当理解及此。也就是说“疫”总是有其独特之处,总会有超越现有的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之处,如何充分运用人类已有的医学理论与新发传染病战斗是对全球医疗科技的极大考验。制订正确防治方案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其责任微生物或病邪的正确研判。

4 结语

笔者认为新冠肺炎应定义为中医“湿沴疫”,病邪为湿沴异气,兼秽浊杂气,可寒化生寒湿,可热化生湿热,病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肠、心、肝、脾胃、肾等脏腑,以及脑等奇恒之腑。病机特点为“湿沴异气”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传变迅速,波及多脏,易生坏病。

猜你喜欢
热化热病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长波红外光学系统混合被动无热化设计
红外技术(2021年9期)2021-10-08 01:25:30
浅谈“热病可灸”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5
基于MTF的红外镜头无热化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