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葆青运用正阳汤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经验*

2021-04-17 19:52:00孙欣妍吕晶华张葆青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张师肝风正阳

孙欣妍,何 显,吕晶华,张 恒,张葆青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慢性神经障碍性疾病,是以反复、突发、快速、重复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不自主的非节律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常发病于学龄期及学龄前儿童。临床常见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及感觉性抽动。其中,发声性抽动发作部位较为局限,咽喉是发声性抽动的主要定位区。至今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晰,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与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精神心理因素(包括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等相关[1]。目前对于TD的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α2受体激动剂、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剂等[2],但仍存在着副作用大、疗程长、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且药物仅能减少25%~50%的抽动症状[3]。中医药在减缓或控制症状、减少复发率等方面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4],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葆青(以下简称张师)系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第3批山东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30余年致力于中医儿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对小儿神经精神心理疾病的中医药诊疗别具只眼。笔者有幸师从张师感触颇深,现将张师运用正阳汤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抽动障碍作为一个近代被逐渐重视的疾病,古籍中并无明确记载,但对类似症状的描述较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阐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转反戾,皆属于热”。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甚》也提到,无论新病或是久病,都可触动肝风,且目属肝,故风动上可牵引至头目,出现头面部症状。另外,诸如“肝风证”“瘛疭”“慢惊风”“筋惕肉瞤”“胞轮振跳”等病症的论述也与本病相关。张师认为,发声性抽动障碍主要病因在肝,常累及他脏,与脾、肺、肾都有关联,但与肝、脾、肺三脏的关系更为密切。

1.1 病位在肝,主因为风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神气怯弱,易感外邪,从而导致脏腑生理功能失调,《素问·骨空论篇》云:“风者百病之始也。”且小儿肝常有余,风气通于肝,外风行于内,肝失藏血,则致血虚生风。肝失疏泄,则易郁而化热,热极生风,风阳鼓动,故发为风病。内外风同时侵袭,风性主动,肝主筋,故肝风之症多以筋肉瞤动为特点。故《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急惊》曰:“伤风兼肝则发搐烦闷。”咽喉筋肉抽动则出现发声症状。

1.2 与脾关系密切 小儿饮食不节,平素偏食肥甘厚味,《存斋医话稿·卷一·十五则》中说到,肉类有助火生痰之效,可在体内生风动气,多食常弊大于利。或小儿脾常不足,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于内,日久凝聚成痰,阻滞脏腑经脉,影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气机的升降功能失常,上扰清窍而致抽动。咽喉为脾胃之门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上可滋养咽喉。痰浊内蕴,阻于咽喉,可致喉中异声、喉间痰鸣。诸上因素,常可互相影响而致病。痰湿性黏腻,也导致此病具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1.3 与肺相关 中医学理论认为,“外风易引动内风”,“病久皆有气机郁滞不畅”,而小儿摇头、耸肩等症状均似欲发泄以求畅达。口鼻为肺之门户,肺气郁闭则可致喉中发声。热邪袭肺,热灼津液,炼液成痰,痰热互结,热盛动风也可致病。故可以用“调肺”之法来求得息外风、平内风[5]。肺为娇脏,易受外邪,外邪入里易化肺热,且木火也可刑金,肺热上犯咽喉,可致咽干咽痒等症,故部分患儿表现为干咳、清嗓子、口出秽语等症状。

2 正阳汤应用

正阳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五·六气时行民病证治》,关于此方,书中云:“治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病者关节禁固,腰痛,气郁热,小便淋,目赤心痛,寒热更作,咳喘;或鼻鼽,嗌咽吐饮,发黄瘅,喘,甚则连小腹而作寒中,悉主之。”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出现典型的上热下虚的正阳汤证。小儿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尚不完善,阴血难生,则致阳亢,肝亢易生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火亢盛,反克脾土,加重脾虚。两者可相互为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亢可致“左升太过,右降不及”,木火刑金,肺金受灼,可致肺热气逆。金运太过,又在泉之气为阳明燥金,肺脏更易受邪,且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火克肺金,更加重肺脏受邪[6]。肝火肺热则均可出现烦躁、脾气急躁之“气郁热”之症。肺开窍于鼻,肺中热盛可致鼻鼽。邪热致肺气郁闭,则出现喉中发声的气逆表现。热盛动风,也可出现摇头、眨眼等抽动症状。清病生于下,轻者可见舌体胖大、大便稀溏,重者可见小腹冷痛之脾虚之象,甚至有些小儿出现鼓肚的症状。张师认为,以喉中发声为主症的抽动障碍多为肺热所致,再合肝亢、脾虚之证正符合正阳汤证。故张师总结出以“肝脾不调,木盛金燥”为主要病机的发声性抽动的治疗方案,选择地支方“正阳汤”为主方。

2.1 基础方药分析 正阳汤方药组成为白薇、芍药、玄参、炙桑白皮、川芎、当归、旋覆花、炙甘草、生姜各半两。清代医家缪问在《宋陈无择三因司天方》中释义此方言:“少阴司天之岁,经谓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水火寒热,持于气交。民病咳血,溢血,泄,目赤,心痛等症,寒热交争之岁也。夫热为火性,寒属金体,用药之权,当辛温以和其寒,酸苦以泄其热,不致偏寒偏热,斯为得耳。”方中玄参苦寒以清热解毒降火;当归、川芎主血证,当归补血入肝、脾经,正可调和肝脾,川芎入肝经,活血兼祛风;桑白皮甘寒入肺,泻肺经之热,有降气之功;芍药酸以平肝;旋覆花消痰、行气以降肺气;白薇和寒热,维持上下;再加生姜,味辛入肺,肺得所胜,则气机通畅,入脾可畅脾胃;甘草补脾益气,兼调和诸药。药药相合,正可治肺经热盛,肝脾不调之证。

2.2 随症加减 张师以“正阳汤”为方底,常据患儿症状之不同而随症加减。伴眨眼者,常加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清肝泻热明目;四肢及肩颈不舒者,常加葛根解肌祛风止痉;因鼻中不适而耸鼻者,加白芷、辛夷、藁本通窍;咽喉不利者,加桔梗、蝉蜕利咽;若再加下肢动作,常加牛膝;现代临床及研究结果[7-9]表明,抽动障碍的发生发展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密切关系,故张师常加用绵马贯众、炙淫羊藿预防呼吸道感染[10]。

3 医案举隅

患儿,男,10岁,2020年12月29日初诊。主诉:喉中发声近1年,加重伴眨眼1周。患儿自1年前感冒后出现眨眼、扭脖子,于山东省某医院行颅脑核磁、脑电图、生化等多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予治疗。1周前因课业增多,症状加重,发声次频,声响,于情绪紧张及思考时发作明显。平素急躁易怒,纳少,偏食、挑食,睡眠可,小便调,大便稀溏,一二日一行。舌质红,舌苔白厚,脉弦数。诊断:抽动障碍;辨证:肝风证(肝脾不调证)。治以平肝息风,健脾泻肺,予正阳汤加减。处方:旋覆花12 g(包煎),白薇9 g,柴胡9 g,桑白皮12 g,桂枝9 g,炒白芍12 g,葛根18 g,密蒙花12 g,谷精草12 g,蝉蜕9 g,羌活9 g,防风12 g,甘草6 g。12剂,水煎服,1剂/d,分早晚温服。

2诊:2020年1月11日。发声发作间隔延长,音量减小,时眨眼,仍在紧张及思考时症状明显,仍有急躁易怒。近日偶有鼻衄,色暗红,量较少,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白腻,脉弦滑。处方:上方去桂枝、羌活、葛根,加焦栀子9 g,川芎9 g,当归12 g。12剂,1剂/d,煎服法同前。

3诊:2020年1月25日。发声、眨眼症状明显减轻,时有急躁易怒,自觉眼干眼涩,未见鼻衄,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白厚,脉弦滑。处方:2诊处方去白薇,加油松节9 g。14剂,1剂/d,煎服法同前。

4诊:2020年2月11日。发声、眨眼症状基本消失,脾气较前改善明显,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舌苔白,脉滑。处方:3诊处方加酒乌梢蛇9 g。6剂,1剂/d,煎服法同前。后随诊1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为发声性抽动障碍的患儿,此类患儿多因脏腑娇嫩,易受外风,加之肝气有余,肝盛阳亢,木火刑金则肺气郁闭,肺热上攻,则致喉间发声、咽红等;肝风内生,外风引动内风则兼见眨眼、摇头等“风证”,肝火上炎则烦躁易怒;小儿脾气虚弱加之肝旺克脾,导致便溏等脾虚症状明显。该患儿肝风之抽动症状明显,且急躁易怒,后发鼻衄,上见热象明显,但下见大便稀溏之脾虚之象。喉间发声类为“咳喘”之气逆之象。症状与“上有热病,下见清病”之正阳汤证相符,故方选“正阳汤”平肝息风,调和肝脾。方中旋覆花降气消痰,桑白皮清泻肺热,白薇和上下寒热,密蒙花、谷精草清肝明目,柴胡平肝解郁,取桂枝、葛根解肌之效以柔颈,蝉蜕既可祛风又可利咽,羌活、防风祛风止痉。2诊时加川芎、当归增强调和肝脾之效;因眨眼、扭脖子之“风证”见轻,故去桂枝、羌活、葛根;患儿脾气未见明显和缓,故加焦栀子泻火除烦。3诊因患儿病程较长,病渐入络,故加油松节祛风加以通络,患儿寒相渐消,故去白薇。4诊时加酒乌梢蛇加强祛风止痉通络功效。

4 总结

抽动障碍本身病因病机复杂,治疗困难,中医治疗在减少副作用及复发率的同时也有不错的疗效。临床应用运气方不应拘泥于运气,而是要以运气的病机理论为基础,从疾病本身的病机入手辨证运用,若病机相符,则可不论年份使用。本案患儿在辛丑年初继用正阳汤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虽然本病医家多从“肝”论治,对肢体抽动的患儿疗效甚佳,但对部分以发声或头面部动作为主症的抽动收效甚微。张师巧妙地从“肝、脾、肺”三脏入手,主清肺热,疏肺气,加之补脾,兼顾平肝,调节肝、脾、肺三脏的关系,使其达到平衡状态,病自祛除,对以发声为主证之抽动障碍疗效甚佳。临床大部分医家常从“肝”论治此病,如周正[11]、吴旭[12];也有部分医家从“肺”论治,如马融[13]、刘弼臣[14]以风邪犯肺为病因,外风引动内风致肝失疏泄为病机论治。张师却主张内风为主因,木火刑金兼肝脾不调为病机,为发声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目前对于本方治疗发声性抽动障碍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张师肝风正阳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孟河医派张琪治疗心系病经验浅探
王昊然、陈雨婷、郑惠芳、张师与作品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徐正阳 油画作品
新疆艺术(2018年5期)2018-11-28 11:52:50
让妈妈干活
中华家教(2018年9期)2018-10-19 09:53:46
臭榴莲,香榴莲
不想辜负每一碗面条
知识窗(2017年7期)2017-07-31 08:44:43
净月之下·长春之璀
参花(下)(2014年1期)2014-12-12 19: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