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雨蒙 ,朋汤义,高兵,吴军杰,王梦娜,虎旭昉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中医医家在恒久的医疗实践长河中,归纳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即四诊。中医和中药相辅相成。中药的应用与中医理论及中医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两者的指导下,才能准确运用中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思维开展多年的深入研究后,安徽省中医院朋汤义主任[2]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药的望、闻、问、切四法,指通过望形色、嗅气味、尝五味、切质地四种方式,口尝身受,利用机体的各个感官,感知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性,为中药的应用提供指导。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与中医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医思维即象思维,象思维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象思维可简单概括为“取象比类”,《周易》中记载:“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中医辨治疾病就是以象思维为指导,病为形徵,症为表象,证为意象,通过“司外揣内”来治未病和治已病[3]。南宋医家张杲所著《医说》中言:“古今论病,多取象比类”。王永炎院士曾指出,中医的临床治疗路径与模式为“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据证言病,病症结合,方证相应”,其核心就是象思维[4]。由此可知中医象思维在古今临床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医家必须具有的思维方式。朋主任提出的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运用四诊探查中药表面之象,比类推知其药性、功效,灵活展现出了象思维的内涵意义,对中医象思维的运用与中药的临床使用都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花类药是取植物的花蕾、花朵用药的中药,花类药的临床开发及应用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大都质轻性平,药效平和,多为轻灵活泼、药性流通之品[5],且无劫阴耗液、损伤气机之弊[6],因而值得不断地深入挖掘研究。本文以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为基础依据,根据临床上常用花类药功效作用不同进行分类分析,深入认识这些花类药的特征与功效,为当今对花类药临床应用扩展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药性是疗效的根本来源。众药都有四气五味之性,但花类药自有其特质。花者大都质地轻柔,轻扬浮散,尤显清灵活泼之性,且芬芳之气有辟秽、燥湿、解郁等多种功用;多数花类药有苦味,寒凉药居多,故能清泄实热;花类药以辛味为著,辛入肺,其升发肃降之功具有调气化浊之效;与其它类中药区别的是,花类药中味甘补益者甚少,但其性质多为平和,既无峻猛伤正之嫌,也无峻补益精之功[7]。
花类药主“舒散”,凝本草之菁华,轻灵清化,性味多平和,能够疏理气机,调治气血。
《香易塘医话》中言:“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偏隘,故肝病尤多,肝经一病,则月事不调,艰于产育,妇科之症,强半由此”。女子乃阴柔之体,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与调畅情志密切相关,若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异常,则导致经、带、胎、产诸多疾患[8]。以绿萼梅、合欢花为代表,可用于治疗证属肝郁气滞、肝郁血瘀等型的患者。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依据于中医象思维,指出基于药物的颜色、气味、形态结构、来源等药物所表现出的“象”之特点,可推测其药性特点,推演其功效作用。花类药多以花蕾入药,在含苞待放之时采摘,极似肝气升发之性,故花类药多入肝经,又因花类药具有轻扬浮散,芳香透达的特点,故能行气散结,疏肝解郁。绿萼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因其感初春木气升发而生,其花萼色青,得木气最全,五色“青、赤、黄、白、黑”对应人体的五脏,青色药物多入肝经,该类药物大多有清肝、疏肝、平肝的功效,又尝其味微酸、涩,亦归肝经,故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功。绿萼梅还可理气而止痛,用于瘀血痛经。有学者[9-11]发现绿萼梅提取物总黄酮等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小鼠不动时间,对小鼠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同时能明显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表现。还有研究者[12]发现绿萼梅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提高皮质酮诱导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可初步推测绿萼梅具有解郁功效的物质基础是黄酮类化合物。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指出,观察药物的形状,也与其功用有密切的联系,合欢花姿态为托叶线状披针形,花丝、花柱欣长而多,呈伞状,具有升发、发散姿态,推其具有梳理气机的功效。望药物外在之色可推其归经,合欢花色淡红,赤色药物大多入心经,闻之微香善散,可推知合欢花具有安心神、解郁结的功效。《饮片新参》言:“调和心志,开胃,理气解郁,治不眠。”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合欢花水提物也能显著缩短悬尾小鼠不动、强迫游泳时间[13],还可提高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4]。
活血类花类药药性并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多数偏温。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为临床常见疾病。若精血充沛,气机通畅,血海准时满溢,经血故能如期而至,经量充足;若精少血弱,血海满溢不能或气血瘀滞,则经行延后或经血量少。常用活血养血,祛瘀通经之花类药包括红花、玫瑰花等。红花,别名红蓝花,其形为头状花序,呈舒展姿态,其味辛,根据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五味入五脏指出,辛味的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活血行气等功效。其色红,赤色药物多入心经,该类药物多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故合欢花能辛散温通、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本草求真》曰:“辛苦而温,色红入血,为通瘀活血要剂”。可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滞疼痛、恶露不出、疮疡肿痛等。现代药理研究得出,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SY)能增加凝血酶原存留时间,阻止血栓形成或进一步发展,且可逐步缓解已形成的血栓,能较好地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等作用,即能够活血通经、散瘀止痛[15]。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认为,药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它能散发出来的气味,而根据气味可以反推该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16]。玫瑰花闻之辛辣,芳香浓郁,可推知其性温热,具升发之性,从而能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本草正义》言“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理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因性温行气,故阴虚火旺者慎服。由文献资料研究可知,玫瑰花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所提取出来的挥发油经试验发现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等作用[17]。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言,闻之清凉味的中药,其性大都性寒凉,而寒凉之性的药物多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此花类药包括槐花、金银花等。槐花观其色白,尝味苦,白色入肺经,能消肿排脓,苦味入心,能泄火、燥湿、坚阴,故推槐花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等功效。故本品可用于肠风便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等的治疗。对于妇科血热所致崩中漏下,倒经或合并痔疮出血者多用槐花,并与地榆同用,出血多者炭用,但脾胃虚寒者需慎用。很早就有研究表明,槐花含有黄酮类、鞣质类等化学成分,该类成分均有止血作用,且槐花内含红细胞凝集素,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能减少凝血时间,制炭后,皂苷、芦丁和鞣质等增加,促凝血作用更强[18]。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其色为白黄,但与槐花不同的是,金银花味属甘,根据中药望闻问切理论,白色药物入肺经,甘者能缓,此类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排脓消肿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在妇科方面的应用,根据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瘀血内滞、瘀热内结所导致的月经不调,头面痘疮。经化学分析,金银花主要含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有机化合物如木犀草甙等,研究证实,较大剂量金银花水提取物能够抗内毒素、抗炎和解热,故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19]。
辨治妇科疾病善从肝论治,尤重肝脾之间的密切联系。若肝脾不和,“土壅木郁”,此时若一味温燥辛散,更易耗伤气阴,每当此时更应考虑优先使用花类药。花类药多具升浮之性,但也有例外,如旋覆花主降,厚朴花能升能降。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认为,口尝中药可推知其药性与作用。尝之味咸的药物多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尝之味苦的药物多具有通泄大便、清热泻火、燥湿等作用。由旋覆花味咸、苦可推断,其能够下气散结,降逆止呕、止噫,可应用于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嗳气呕吐。《金匮要略》用旋覆花汤治肝着,也治妇人半产漏下,更多情况下以旋覆花治痰饮在胸膈而致呕不止,心下痞硬者。现阶段研究出的旋覆花的成份约有40多种,主要有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能够针对5-TH和SP等神经递质,通过阻断5-TH3受体和NK1受体从而发挥止呕作用[20]。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指出,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与其质地轻重密切相关。以手掂之,质地轻虚者,为升浮;质地重实者,为沉降。厚朴花肉质厚,与其他大多数花类药质地轻柔、浮散的姿态不同,推其性沉降。加其气味辛香,辛者发散,香者化湿,故能宽胸理膈、化湿开郁、降逆理气,善治胸闷呕呃,多用于妊娠恶阻、经行腹胀等。厚朴花主要有萜烯类、醇类、酮醚类化合物等挥发油成分,具有调节肠胃、中枢抑制等功效,起到宽中理气、化痰止呕的作用[21]。
花类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之功治经行情志异常,活血祛瘀、通利经络治闭经,下气化痰、降逆止呕治妊娠恶阻,凉血止血治崩漏,清热解毒治宫颈病毒感染等等,花类药在临床妇科应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结合现代技术和理论研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是当下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依据中药望闻问切理论对临床几种常用花类药在妇科疾病的药效及作用进行了分析,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了其发挥作用的药物基础,明晰了作用机制,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花类药今后的研究与创新提供理论上的帮助。通过创新对花类药的研究方法,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更多借鉴,进一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