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文学的当代价值
——冰心文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1-04-17 06:16:24邱伟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冰心文学价值

邱伟坛

2020年是冰心先生诞辰120周年。12月18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福建省文联主办,冰心研究会、冰心文学馆承办的“冰心文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本次研讨会设立线上会场,与现场会议同时进行,并展开分组讨论。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多种方式与会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冰心文学的当代价值”是本届研讨会的主题。郭志杰的《冰心诗歌中的当代意识》,伍明春的《冰心小诗的当代意义》,张莉的《冰心作品的当代意义》,曹亚明、麦卫敏的《浅析冰心儿童文学的当代价值》,戴冠青的《冰心审美思想的当代生态意义》,刘福泉的《爱的教育于新世纪的意义》,李东芳的《一剂良药:爱的哲学——浅谈冰心创作的当代价值》等多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广度、深度,对冰心作品作出当代的价值诠释。凌孟华的《抗战时期冰心集外演讲〈偶谈写作〉拾遗——兼论冰心写作经验的当代价值》,对刊于1944年3月14日《西京日报》第四版副刊《旄头》第202期的冰心演讲记录《偶谈写作》进行细读,既是史海拾遗,又是对冰心写作经验当代价值的深入挖掘。林佩璇的《冰心〈燃灯者〉译文的积极改写及其当代价值》,对勘《燃灯者》英文原本与汉译本,揭示冰心译文改写时的人性化特色,从翻译研究的角度谈及其中的当代价值。

与作品的当代价值相关联,张叹凤的《世界一体化新潮中的冰心文学再瞰》,试图从世界一体化格局中探究冰心文学的魅力;夏敏的《冰心文学的乡土情怀与文化自信》,探讨冰心涉及故乡的作品中的文化还乡意识;辜也平的《作家的胸怀与信念》、周立民的《从冰心晚年的阅读看她的眼界和胸怀》,则不约而同地从作家的胸怀去探寻作家和作品对当代价值建构的意义。

对冰心作品的文本解读,往往最能吸引与会学者关注和研讨。在本次研讨会中,也不例外。其中,颇具分量的文本解读有:江震龙的《朦胧快乐的幻想与寂寞忧愁的命运——论冰心重庆时期的小说〈空屋〉》,从空间时间、显示隐藏、对比照应三方面对《空屋》展开分析论述,多元阐释了小说的时空转换、主题思想、意境象征;洪丽霁的《疾病、日记体与非常态的“我”——〈疯人笔记〉中的癫狂叙事研究》,认为《疯人笔记》以非常态人物叙述者的“我”实施的癫狂叙事,是冰心有意打破既有规则和传统进行的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郑斯扬的《反抗溃败的世界:冰心〈关于女人〉的另一种可能》,则正视叙述中女性政治力量隐喻的意图及冰心隐秘的政治视阈,展示了冰心的政治思想、正义观、道德观与抗战进程的真实关联;吕若涵的《欧洲汉学家如何“读冰心”——〈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中的冰心小说导读》,通过对《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中选入的两部冰心小说集(北新书局1932年9月初版的《姑姑》和1935年5月初版《冬儿姑娘》)的文本导读的再解读,从全新的角度,挖掘冰心作品的文学价值;祝敏青的《审美视角的冰心语言阐释》,从审美视角对冰心语言加以阐释,再度探寻“冰心体”语言的艺术之美。宫本惠的《发表在日本〈兵队〉杂志上的日译〈冬儿姑娘〉》,兼具文本解读和翻译研究的特点,介绍了新发现的《冬儿姑娘》吉武译本(1943年3月),并比较中山译本(1940年5月)和仓石译本(1951年11月),认为冰心作品在日本深受欢迎和喜爱。

在冰心创作研究的论文中,学者们从诸多视角展现出各自的思想火花。李玲的《接纳不完美他者的慧心——冰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一个新发展》,从《冬儿姑娘》等作品入手,揭示了冰心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一个新发展:以静心聆听的态度接纳他者生命并不完美的本然状态,区别于其早期主观抒情小说,但在内在精神上又与其早期创作有一脉相承之处。马春花的《“爱的哲学”与冰心的战争书写》,以烟台、北京、重庆三个不同的时空场域中冰心的生活与创作、性别身份与作者身份来论述其“爱的哲学”与战争书写之间的相互关系;乔世华的《冰心的中西戏剧观——以〈中西戏剧之比较〉为中心》,以冰心《中西戏剧之比较》的演讲为阐述主线,认为其对中西戏剧的透视和比较,实则寓含用文艺召唤个体意识、引导人们关注现实人生的强烈意图。

非文本研究一直都是冰心研究领域中别具一格的特色。肖成的《序幕是这样拉开的——冰心与百年中国新文学的海外交流传播》,认为冰心作品从“世界角度”讲述“中国故事”,倡导“爱的哲学”,促进文化交流,其平和、从容的海外写作经验拉开了百年中国新文学海外交流传播的序幕。熊飞宇的《冰心与泰华写作人协会(泰华作家协会)纪事》,通过梳理泰华写作人协会(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两次拜会冰心的始末,进而考察冰心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联与互动。王飒、杨懿、罗艳玲的《抗战时期冰心在云南踪迹新探》,则从当年的故纸堆中找寻蛛丝马迹,详细梳理了抗战时期冰心在云南的生活经历、社会交往。牧野格子的《冰心受洗考》,从冰心老师包贵思的家信中挖掘出冰心受洗的记载,对其受洗的时间和客观性做了详细的考证。刘嵘作为《冰心日记》整理的参与者,她的《〈冰心日记〉的史料价值》,指出日记丰富和补充了冰心及其他作家的传记、创作年表和研究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

此外,在比较研究方面,有涉及作品本身的,如降红燕的《冰心、庐隐小说比较论》,有涉及作家交往的,如许地山侄孙许钢的《冰心与许地山》,有涉及文学史群像的,如程小强的《但凡有傲慢 即不乏偏见——从张爱玲的执迷谈起兼及苏青的评价问题》,有涉及海外华文研究的,如王茹的《泰华“小诗磨坊”与冰心小诗之关系》;在宗教研究方面,有葛刘丽、毕新伟的《从关键词解析民国时期冰心的基督教情怀》,李卓然的《繁星中的晨星——论青年冰心的宗教思想》等;在思想、意识、观念研究方面,有黄长华的《冰心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多重视角下的书写与建构》、赵思奇的《冰心美育思想研究》、王雪瑛的《爱与美是她的人生与文学结合的方式——谈冰心先生的文学创作》、张婷的《儿童世界的凝望:〈晨报副刊〉与冰心早期的儿童文学观》等;其他研究,还有陈卫的《重估冰心文学的当代价值——读王炳根先生的〈玫瑰的盛开与凋谢〉》,相宇剑、赵慧芳的《谢为涵、谢为杰、谢为楫文学创作考》,特别是后者,发掘整理相关资料并细加考辨、论析,谢氏兄弟的创作实践得以较为立体地“浮出历史地表”,正是因为有这样成千上万的文学青年参与到现代文学的“时代大合唱”,才构成了现代文学书写的大基座、大背景,其文学史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

冰心小女儿吴青以83岁的高龄,全程参与整场的研讨,她动情地表示,冰心不仅是福州的冰心、福建的冰心,还是世界的冰心,这次通过新的形式,看到新的力量,给冰心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新的领域,感到十分欣喜和欣慰,希望研究者能从全球化的视野,集思广益,多角度、高站位地理解冰心、研究冰心,充分挖掘冰心文学的当代价值。

本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将于2021年正式结集出版。

猜你喜欢
冰心文学价值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寄小读者》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