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鹏,王 军,张 爽,费寒冰,冯 爽
1.永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永吉 132100;2.永吉县黄榆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永吉 132100;3.永吉经济开发区畜牧兽医站,吉林永吉 132100;4.永吉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吉林永吉 132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牛肉的数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另外,养牛业的发展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还能带动饲料、兽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解决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转化等问题。因此,高质量发展肉牛产业,提高肉牛的产量和质量,加快肉牛的品种改良、创建吉林地区肉牛品牌尤为重要。
1.1 能繁母牛存栏量严重下滑,配种成功率低,犊牛成活率低,农户养牛积极性不高。截至2021年4月,我市肉牛存栏量近48万头(主要集中在桦甸、舒兰、蛟河地区),其中能繁母牛仅占27.5万头。2022年末,要达到肉牛存栏100万头的目标,能繁母牛的存栏量还有很大的缺口。能繁母牛的存栏量缺口大,就需要提高配种成功率及犊牛的成活率。但是现在基层冷配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操作不规范,造成多种不孕症,延长生殖间隔。难产死亡、营养缺乏和管理不善也是造成犊牛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养牛户的饲养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此外,由于玉米价格高、养牛底子高、封山禁牧、环保监管等因素,使农村散养牛户养牛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1.2 肉牛品种单一,选择强度低,生长周期长。优质肉牛比重小,良种化程度低、育肥牛增重慢、饲养成本高仍然是制约我市肉牛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对新品种新技术掌握滞后,严重影响了肉牛品种的改良和优质品种的推广进程。除了品种因素外,还有繁育体系不健全和饲养管理不科学因素:大多数养殖户对牛群数量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牛群质量的追求,见母就留,有的养殖户采用“低精料,长周期”的养殖方式,这样就导致牛在育肥过程中出现牛的月龄、品种和饲料好坏的差异,就会延长肉牛的出栏周期,导致生产效率低,经济收入差。
1.3 产业化程度低,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连接不紧密,品牌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更少,而且缺少稳定的销售渠道。目前,大众消费市场仍然是牛肉销售的主渠道,具有不分品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部位、价格便宜、质量较低的特点。这一市场将牛肉的价格压得很低,不能体现不同品质的牛肉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随着人们对牛肉品质要求的提高,我们应该把较高档次的消费市场定为目标。在加工环节中,一些小加工企业,综合加工能力差,缺乏加工机械和冷储设备,屠宰仍然依靠分散个体屠宰手工操作。全市范围内肉牛市场网络尚未形成,市场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储运手段落后,信息反馈迟缓等,这些短板直接影响着我市肉牛及其产品的销售。
2.1 落实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吉林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成立肉牛产业开发综合服务中心用于服务肉牛产业。以养牛户为基础,建立肉牛合作社或养牛协会,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养牛的综合效益。与养牛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免除农民养户的市场风险和后顾之忧。大力提倡发展肉牛产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创建吉林优质肉牛品牌文化。以市场为导向,现有资源为基础,加大肉牛养殖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大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的比重,以科技为手段,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组织开展自主研发和招商引资,建立肉牛副产品深加工体系,比如皮革精深加工和生物制品研发(牛本身除了牛肉有食用价值外,它的血液、牛肺、牛心、牛眼等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研发成生物药品)。另外,还可利用牛的排泄物加工成生物菌肥,不仅变废为宝,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循环经济效益。
2.2 加大肉牛产业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农业产业化资金应多向肉牛产业倾斜。加强政府对动物的良种扩繁推广、动物的疫病防治、本地龙头企业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比如现有的优质肉牛种公牛站要加大优质品种的引进,更新品种。在政府的协调下养殖户与企业和规模的养殖场建立相互合作的模式,同时应协调各大银行争取相应的贷款服务,争取让银行把肉牛产业开发作为投资重点之一。重点扶持养牛专业户,加强肉牛的养殖生产及深加工,逐步形成牧工商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强牲畜疫病的防疫、检疫体系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保障行政所需要的经费能够正常运行,加强服务意识,强化公益性技术服务,防止疫病入侵,保持牛群健康。
2.3 强化肉牛产业的科技支持。要求各级畜牧技术人员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有效的服务意识,深入到基层的技术指导中去,能够有效的解决基层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进肉牛产业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积极的培养对肉牛产业能够发挥出作用的技术型人员。充分利用现在先进的畜牧技术力量,整合技术资源。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定期开展技术交流,索取经验。在牛的养殖技术推广方面,应大力推广普及黄牛冷配、肉牛专用饲料加工、肉牛育肥、秸秆氨化青贮、人工种草、疫病防治等比较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基地,通过科技下乡、巡回指导、技术培训等形式,不断将先进的技术带到生产一线去,提高养牛场户的科技饲养水平,从而加速肉牛养殖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肉牛个体生产能力、饲料转化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在提高肉牛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养牛的经济收入水平,从而增强农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