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玉花 罗 旋
金震出生于吉林省和龙县八家子镇,父亲金成洛,母亲陈致玉。他自幼酷爱音乐,先是学习和演奏手风琴、小提琴。1946年5月,加入了原延吉县吉东军区保安团宣传队,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员。当时他边做演奏员,边做部队的文书工作,有时还亲临战场参加战斗。自1948年3月至1951年,他在延边文工团(延边歌舞团前身)做小提琴演奏员并担任乐队副队长职务。1955年他被国家公派赴朝鲜平壤音乐舞蹈大学留学,师从著名的伽倻琴散调传承人、著名艺术家安基玉(1894—1974年)③安基玉(1894年—1974年),男,出生于全罗南道罗州市南平面大桥里(今韩国),1946年到朝鲜,是朝鲜伽倻琴散调传承人。先生,后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并逐渐成长为伽倻琴艺术家。
金震的老师安基玉师从伽倻琴散调创始人金昌祚,1946年到朝鲜,先后担任朝鲜古典音乐研究所所长(1947年)、国立古典艺术剧院总负责人(1951年)、平壤音乐舞蹈大学民族音乐系器乐教研室主任(1962年)等职。他的主要作品有唱剧《春香传》《兴夫传》,合唱曲《法圣浦船歌》、民族管弦乐曲《祖国山川》等,此外编写了《伽倻琴校本》《杖鼓演奏法》等教材。他培养了包括颇多国际比赛获奖者在内的优秀的民族音乐家,他的学生在第三届、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得伽倻琴演奏特别奖和金奖。他本人曾担任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评委,其伽倻琴独奏在对外演出中颇受赞誉,1952年获“朝鲜功勋演员”称号,1956年被选定为朝鲜人民演员,获国家一级勋章等许多嘉奖。安基玉对金震关怀备至,为了使金震能够更多地掌握金昌祚的伽倻琴散调,他把金震介绍给其门下弟子任孝淑,令其每周给金震授课两次。因为有了安基玉的精心栽培,留学时期金震不仅掌握了伽倻琴散调的多种演奏法,而且演奏技巧越发娴熟自如、得心应手。这为他后来在伽倻琴散调的演奏和传播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基玉对弟子金震的发展,尤其是在帮助金震掌握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首先,他让金震体会散调的即兴性。他的音乐表演自如娴熟,赋予了乐曲如新生命似的的创造性,既遵守旋律的流动,又不拘泥于乐谱规定的条条框框,金震领悟到了伽倻琴散调演奏的即兴性特点。
在安基玉先生的伽倻琴散调演奏中,金震认识到了伴奏乐器杖鼓演奏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上伽倻琴散调课时,当综合演奏时,安基玉老师按照旋律的变化,将杖鼓节奏时而拉长、时而缩短,伴奏丰富多彩。安老师强调当曲调丰富、节奏频率时,伴奏应根据基本节奏加进短而快的节奏型或配以变化的节奏型。另外金震还体会到,安基玉在即兴伴奏时,边敲杖鼓边和声助兴渲染气氛,这恰如其分地衬托着演奏者的情绪和乐音的流动。所有这些都成了金震在中国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基石。
不仅如此,安基玉先生除了传授伽倻琴演奏技艺外,还下大功夫让金震领略朝鲜传统音乐。安基玉先生经常嘱咐金震:“在继承传统音乐中,除了学伽倻琴外,还要学杖鼓、盘索里甚至要学律舞,将来要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尽心竭力。”④金震:《我的老师安基玉》,金震亲笔手稿(由笔者收藏)。安基玉先生的嘱咐与教诲,对金震从事音乐事业的全过程以及后来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20世纪50年代开始,安基玉十分重视民族艺术遗产的收集工作和民族音乐理论的体系化整理工作,并围绕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和理论上的问题出发,取得了突出成果。⑤参见〔朝鲜〕咸兴万:《解放后的朝鲜音乐》,《国立民族艺术剧场演绎》(朝鲜文),平壤: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出版社,1956年。安基玉不仅格外关心金震伽倻琴演奏的技能和对传统音乐精髓的掌握,还十分重视提高其研究能力,如金震于1957年就有幸参加了安基玉负责启动的伽倻琴散调的乐谱化工作。安基玉每次上伽倻琴课时,要求金震把自己的演奏记成五线谱。丁南希和安基玉编纂的《伽倻琴教程》⑥〔朝鲜〕丁南希、安基玉:《伽倻琴教程》(朝鲜文),平壤: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出版社,1958年。中大部分散调是由安基玉演奏金震记谱的。这些记谱工作使得金震更加明确了乐曲的旋律结构和轮廓,对他正确而熟练掌握伽倻琴散调起到关键作用。金震后来把留学时期记谱的多位名人演奏家演奏的伽倻琴散调带回中国,不仅直接用于专业教学,而且也适用于伽倻琴的普及教学。综上,金震师从安基玉先生,系统学习了伽倻琴散调记谱、细腻的音乐处理手法、弄弦原理以及演奏风格等。通过四年的刻苦学习,金震已经熟练掌握了伽倻琴的演奏技巧,并受邀在平壤广播电台演奏伽倻琴散调。在安基玉的关怀和指导下,1959年,金震在毕业音乐会上演奏《安基玉散调》全曲,经朝鲜国家考试委员会严格审定,授予他“伽倻琴演奏家”称号。
金震师从安基玉先生学习伽倻琴,以琴为纽带维系着他和安基玉家三代人之间的伽倻琴情缘,他与安基玉之子安圣铉⑦安圣铉(1920年—2006年),男,朝鲜功勋演员,安基玉之子,在朝鲜先后任国立古典艺术剧场指挥(1954年),两江道艺术团指挥(1962年),尹伊桑音乐研究所研究师等。主要作品包括编曲《阿里郎组歌》《渔夫之歌》等,原创作品有《海棠花》《流奔吧 大同江》等。和安基玉的孙女、安圣铉的女儿安华烈⑧安华烈(1957年—),女,伽倻琴演奏家,安圣铉之女,朝鲜平壤音乐舞蹈大学伽倻琴教授。的因缘被传为佳话。由金震建立起的纽带,安基玉及其子孙三代同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建立起长久而稳定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和特点有:首先,安基玉向金震传授了伽倻琴散调,使其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在中国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次,因安基玉之子安圣铉和孙女安华烈同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交流,尤其通过他们赠送的资料,众多中国学者进一步认识到整理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有力地推动了伽倻琴音乐教育的发展并给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民族音乐教育以强有力的推动,进而更加重视民族音乐专业的创新发展。可以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伽倻琴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安氏一家密切相关的。
金震是在中国传播伽倻琴散调并在中国推动伽倻琴艺术创新发展的主要的艺术家。1959年10月金震回国,受到国务院的特别邀请,和1000多名留学生一起参加了国庆10周年纪念活动,荣幸地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到延边歌舞团的金震于1961年受邀在延边人民广播局、吉林省广播局、黑龙江省广播局录播节目,演奏了郑镇玉作曲的伽倻琴协奏曲《追忆与欢喜》,1962年在北京举行的青年音乐家演奏会上弹奏了安基玉的部分伽倻琴散调,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文革”结束后,金震重新开始了伽倻琴的教学工作。1987年,延边州广播电视局和延吉市广播电视局专门把金震的伽倻琴散调演奏以及他的艺术人生拍摄并制作成专辑播放。与此同时,和韩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令人鼓舞。1990年7月16日,在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举行了金震同韩国伽倻琴散调演奏家梁胜姬的联合演奏会,开启了中韩伽倻琴艺术交流的先河。1992年10月24日,金震赴韩国参加第12届大韩民国音乐节,他在音乐节上演奏了安基玉的散调,这在韩国音乐史上尚属首次,备受音乐界瞩目,并成为公认的伽倻琴散调传承人。从朝鲜半岛南部传播到北半部的安基玉的伽倻琴散调,又从朝鲜半岛北半部传播到中国,再从中国回传到朝鲜半岛南部,在这近百年的跨界环流中,金震先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源于金震的长期而艰辛的努力而展开的中朝、中韩伽倻琴艺术交流在东亚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金震为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62年起,他在延边艺术学校给学生传授伽倻琴,为中国朝鲜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级专门人才。首先,金震作为教育者,在伽倻琴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视教学目的的明确性以及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他常向学生强调作为演奏者要具备做人的基本原则,据金震弟子金桂玉回忆,他认为“伽倻琴声是人类以深奥的自然界响声原理创造出的艺术,所以成为艺术者之前首先要做人”。还常以艺术道德、伦理嘱咐学生:“诚实真诚的人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伽倻琴是声音的艺术。弦要弹出活生生的自然界的响动声,所以演奏者自己应融合到自然界里,具备如同和自然共呼吸的和谐姿态。”⑨金桂玉,女,金震弟子、延边歌舞团演奏员。金震用伽倻琴音符和音律解释人和艺术、人和自然的关系。
他还为提高伽倻琴的演奏技巧和创新伽倻琴艺术理论,指导具体的伽倻琴教学实践。他重视伽倻琴的生命论,说“伽倻琴的生命是弄弦”。同时强调,要根据音律的流动和组织,拨弄弦音或弱或强或长或短,使用弄弦应恰如其分而不要滥拨弄弦。特别教导弟子们,主音“多”绝对不可弄弦,这原理源于主音是音的栋梁,所以不可摇动栋梁,这是个“铁律”。
金震在伽倻琴教学中重视示范演奏。他继承了安基玉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示范演奏,采用多种方法解释原理。据其伽倻琴弟子李秀莲的回忆,尤其对像按节奏、流向和速度的变化,不同的“深弄弦”“浅弄弦”“微分音的引音”等难而丰富的弄弦演奏原理,金震解释得有条不紊,层次分明。⑩李秀莲,女,金震弟子、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伽倻琴教授。他亲自给学生标记弄弦的个数,并对肩、手臂、手腕等弹拨弄弦时的姿态做出示范,用动态的原理联系颤音奏法⑪颤音奏法:颤音是指在某个乐音里高低幅度约震动半音的装饰。、连音弄弦奏法⑫连音弄弦奏法:又被称为左雄声和左侧声,用连音()符号标识。左雄声弄弦先拨弄某一根弦后,用左手按住提高2、3、4度音后再拉下来。左侧声弄弦是与左雄声弄弦正好相反的弄弦法,首先按住弦,达到要求的音高后,再拨弄弦起到音的变化。、滑下记号和提上记号⑬提上记号:临时按弦改变音的奏法。的演奏法。另外,他根据伽倻琴散调曲子音调的走向,坚持示范各种演奏法及其运用原理、线调律法等。金震不拘泥于安基玉流派的伽倻琴散调,教伽倻琴散调时,广泛地演奏收录到教材里的金昌祚、安基玉、丁南希等各个流派的散调音乐。他在授课时,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乐相,耳闻目睹进而熟悉到得心应手为止,使他们领会伽倻琴散调的真谛,示范弄弦和装饰音,直至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风格特点。
他在30多年的伽倻琴执教生涯中桃李满天下。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伽倻琴教授金星三⑭金星三,男,金震弟子、“伽倻琴艺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秀莲、崔美鲜,延边歌舞团的伽倻琴演奏员金桂玉、金英、咸今花,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伽倻琴演奏员张伟玲,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文红宣,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民族声乐歌手卞英花,延边歌舞团的民族声乐歌手崔丽玲等都是他的弟子。金震不仅在伽倻琴传承方面尽心竭力,而且在为民族音乐传承输送人才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殚精竭虑。
金震深知在伽倻琴教学中教材的意义,所以十分重视伽倻琴教材的编写。他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使命意识培养后代的同时,对教材的开发也倾尽了全力。他编纂的《音乐基础知识——伽倻琴演奏法》⑮金震:《音乐基础知识——伽倻琴演奏法》,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1964年。《伽倻琴曲集》⑯金震编:《伽倻琴曲集》,内部资料,1964年。(5卷)等完整地构筑了伽倻琴散调的演奏体系,在朝鲜族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些教材当时就被选定为延边艺术学校教材,为伽倻琴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编写的《音乐基础知识——伽倻琴演奏法》,主要以伽倻琴散调创始人金昌祚门下弟子安基玉的演奏法为主。除此之外,他把名演奏家的散调音乐做了体系化的编程,在演奏法里叙述了伽倻琴散调的结构、名称等基本知识,以及散调演奏所必要的基本演奏法,标注了便于演奏用的记号。在具体的演奏方法上,主要详细地记述了右手的撮、挑、剔、勾、抹、托奏法、八度演奏法、切音部奏法等。左手演奏法把着重点放在弄弦法上,主要记述了弹拨弄弦的位置、弄弦时的姿势、颤音奏法、颤音震动数、连音的弄弦法、后装饰音演奏、短音中的滑音、经过音的弄弦奏法。
关于《伽倻琴曲集》,金震将在平壤音乐舞蹈大学留学时期对安基玉、金昌祚、金光俊、丁南希所演奏的伽倻琴散调的记谱和改编民谣的伽倻琴曲均编入其中,包括安基玉作曲的《晋阳调》,改编自民谣的《阿里郎变奏曲》《新春》,丁南希作曲的《扎进中莫里》等伽倻琴散调等,并且记载了西拿余⑰西拿余是巫俗音乐的民俗器乐合奏曲,演奏乐器包括大笒、筚篥、奚琴、伽倻琴、雅筝、杖鼓和小鼓等。、“灵山会相”⑱灵山会相是风流音乐代表性器乐曲,由弦乐灵山会相、平调会相、管乐灵山会相组成,是宫廷或者民间所演奏的类似于组曲的音乐。的状况。通过学习、审视金震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广泛吸收安基玉等前辈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伽倻琴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为中国朝鲜族伽倻琴艺术的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作为民族音乐理论家,金震在音乐学术论著、音乐评论等方面成果颇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金震于1962年到1964年在延边艺术学校任唱剧研究所所长,推进了唱剧《春香传》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并最终把该唱剧搬上了舞台。1963年到1966年,他指导了民族乐器改革小组,亲自操持锯和刨子,为民族乐器的改良走在第一线,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
1983年10月,他以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加了在平壤举行的亚洲音乐研讨会。1986年2月,金震任延边民族民间艺术集成办公室主任,埋头于延边民间艺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负责组织并编写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吉林卷》⑲《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吉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吉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年。(金震任副主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戏曲志》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戏曲志》编辑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戏曲志》,长春:吉林省文化厅,1988年。(金震任副主编)、《中国朝鲜民族艺术教育史》㉑《中国朝鲜民族艺术史大计》编写组:《中国朝鲜民族艺术教育史》(朝鲜文),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等,在艺术史研究和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1988年10月中国文化部和2000年中国艺术科技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优秀工作奖。
金震还撰写了有关伽倻琴散调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伽倻琴散调音乐》㉒金震、肖之:《伽倻琴散调音乐》,《中国音乐》,1989年,第4期。《由伽倻琴音乐看朝鲜民族音乐的特征》㉓金震:《由伽倻琴音乐看朝鲜民族音乐的特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1986年7月。等,围绕着伽倻琴散调的产生和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发展,提出独特的见解。他强调和主张:第一,“伽倻琴散调是继承和发展伽倻琴的基石。”第二,“伽倻琴改良首先应该懂得伽倻琴散调。不善于演奏散调,就不能理解伽倻琴音乐的深度。这是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正确的态度。”第三,“要发展中国朝鲜族的伽倻琴,必须靠伽倻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创作大量的作品。”他还发表了《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工作》㉔李志曙、于三江、德伯希夫、金震:《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工作》,《人民音乐》,1960年,第Z1期。《朝鲜族音乐工作之我见》㉕金震:《朝鲜族音乐工作之我见》,《文学与艺术》,1985年,第6期。等有关民族音乐的评论文章,为朝鲜族民族音乐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阐述了朝鲜民族音乐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展望朝鲜民族音乐的未来。
综上所述,在金震及其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下,伽倻琴作为朝鲜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全面普及,比如朝鲜族的各艺术团和文化馆就都拥有伽倻琴专业演奏人员,且在民间也深受老百姓喜爱。中国朝鲜族伽倻琴艺术彰显着民族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文化艺术生命力。金震传承的伽倻琴散调同朝鲜伽倻琴演奏家安基玉紧密相连,他把伽倻琴散调传播到中国,为中国朝鲜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所实施的伽倻琴散调音乐乐谱化工作,对伽倻琴散调音乐的发展功不可没。他念念不忘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以他独到的眼光和执着的信念,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实践等方式,不仅实现伽倻琴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创新性发展,而且将中朝、中韩伽倻琴交流推向新阶段,同时,也促进了朝鲜半岛南北伽倻琴散调的交流。他的伽倻琴艺术传播与创新以及交流活动,呈现着跨界艺术发展所具有的互动与对话、融合与创新、回返与影响的特征,而其跨界既有思想、理念、地理、国界的超越,又有语言、文化、民族的超越,可谓伽倻琴艺术的东亚环流。由此观之,绝不可低估金震先生在伽倻琴艺术东亚环流中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这就是金震及其伽倻琴艺术活动在中国朝鲜族伽倻琴艺术史、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乃至中国与朝鲜半岛艺术交流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金震不愧是20世纪中国朝鲜族伽倻琴散调的奠基者、著名的伽倻琴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他的名字将被永远载入中国伽倻琴艺术发展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