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凤华(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农学院)
许剑琴(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业大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与新时代健康中国视野下的中兽医药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本文从“中医药+畜牧业”实战案例出发,深入解析我国传统中医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减抗替抗中的优势,确定新时代健康中国乡村振兴视野下中兽医药的发展战略。
“中医药+畜牧业”是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这样一个重要的交汇期提出的发展战略,是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人民健康、乡村振兴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联盟平台提供“中医药+饲料+兽药+养殖+食品”的系统解决方案来探索全新的健康导向型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一体化的命运共同体,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促进减贫治理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农业新经济体系,“中医药+畜牧业”不失为一个崭新的乡村振兴模式。
农业农村部194号公告主要内容是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这标志着中国农业开始实施最严格的禁抗、限抗、无抗政策。因此,194公告的出台为我国畜牧业实施减少和替代抗生素指明了新的方向。
早在2013版《饲料原料目录》中,中兽医药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教授与联盟专家主持了食药同源中药115种列入《饲料原料目录》7.6项,即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为食药同源天然植物发挥动物保健功效、替代饲料中化药、抗生素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此举对推动全国畜牧业关注食药同源中药养生理论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与中兽医药一脉相承。在中兽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食药同源天然植物动物保健,经过中兽医药联盟发起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教授和北京农学院刘凤华教授联合科研团队27年的不懈努力,成功获得畜禽健康养殖饲料端替代化药抗生素、养殖端减少抗生素的科研成果。该成果把人的养生理论用于动物保健,严格按照“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三原则,以及四季(春夏秋冬)、地域(东南西北)、动物生理阶段的变化规律和特点,通过食药同源天然植物全程保健方案替代饲料中化药、抗生素,调理动物的亚健康状态和脏腑机能,让畜禽在健康的状态下生产
安全优质产品。该方案在联盟优势企业推广示范,逐步形成畜禽健康养殖典型案例和保健模板,通过天然植物调理动物的亚健康和减少发病,有力地保障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及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此举创造性地推动了饲料行业原始创新。
1.打通全产业链模式,拓展中兽医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范围。经过科研团队根据养殖对象因时(春夏秋冬)、因地(东西南北)、因生理阶段、因动物品种、因“治未病”五个不同层次深度挖掘当地道地药材资源,通过多层次综合利用组建因地制宜的保健方案,研制的保健饲料针对生猪不同生理阶段进行养生保健,调理其脏腑机能,让猪在健康的状态下生产优质产品。食药同源中药保健后的猪肉产品安全健康,营养风味品质明显提高。在农业农村部检验中心100多批次检测中,21种抗生素未检出;胆固醇含量为普通猪肉的1/2以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普通猪肉的3~6倍。其核心技术就是把12个月以上猪的风味在6个月之内表达出来。白水煮肉,效果惊艳,令人眼前一亮,辨识度高。同时,料肉比下降9.34%,发病率、死淘率下降10.00%和7.78%。综合成本投入产出比达到优质水平,猪肉产品安全、健康、营养、美味,对于品牌猪肉溢价效益明显,平均每头猪增加2000多元收入。
该成果在京津冀、山西吕梁连片贫困地区推广示范中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示范。发挥了科技引领的品牌农业优势,推出了五悦、农畉、吕粮山猪、庄园黑猪等多个优质示范品牌,在专营店、超市、连锁店、线上线下等渠道进行推广。上述成果已经在北京顺义、昌平、怀柔、延庆,河北固安、张家口、承德、邯郸、霸州以及山西吕梁、四川、天津宁河、山东临沂、广州等地养猪场大规模、标准化示范成功,也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农业农村部2019年百项农业科技成果转移重大科技成果。
2.中兽医药对于防控非洲猪瘟意义重大。借鉴中医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成功经验,对非洲猪瘟及重大动物疫病实施中兽医药防控。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筛选出“三方三药”一批有效方药。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人数超过90%,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能够明显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能够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对于重大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白猪风味猪肉
我国早在2018年非洲猪瘟发病之初,中兽医药联盟就发布了非洲猪瘟中医药防控指南——非洲猪瘟之中兽医辨析。联盟牵头组织全国中兽医药专家针对非洲猪瘟的证型提出了中兽医药综合防控方案。指出非洲猪瘟为疫毒之邪侵入猪体所致,属于中医学瘟疫病(明代吴又可认为外邪戾气,杂气从口鼻而入,则发为瘟疫病)范畴。《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毒者,邪气蕴郁不解之意也”。现根据该病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从中(兽)医角度辨证分析,推荐中(兽)医的理法方药,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借鉴。该指南对中兽医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数据显示,使用该方案防控非洲猪瘟生猪复养的成功率可达到70%以上,而不采用中医药防控方案的生猪复养成功率相比较下降到30%~50%。
◎黑猪风味猪肉
从中兽医药联盟专家推动115种食药同源中药进入《饲料原料目录》,到盟员参与农业农村部《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通用要求》制修订,在《饲料原料目录》7.6项下,新的食药同源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将会陆续增加,且有多种不同的原料产品形式,比如全植株、全植株的干燥物、粉碎物、粗提物等及其混合物。但目前每一种天然植物在其强制性标识项仍是空白。
2019年1月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印发了《团体标准管理规定》,鼓励团体标准这一适应市场发展的新机制,此举为团体标准的发展和推进标准化战略指明了方向。鉴此,联盟将2019年定义为“中医药+畜牧业”标准化元年,在2020年—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的关键年,联盟以团体标准为“中医药+畜牧业”的切入点,联合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业委员会、中国肉类协会共同以标准互联互通、分段监管认证,最终目标形成安全优质的动物源性食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畜牧业”标准体系,打通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联盟与德国农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中医药+畜牧业”标准与一带一路国外标准体系互认,促进品牌农业和一带一路合作,参与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建设,通过中非国家标准互认,为全球减贫计划以及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奠定基础。
联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农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郑州牧业经济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一大批企业积极参与到首批团体标准建设上来。自2019年联盟启动“中医药+标准化元年”开始,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为主任的联盟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联盟秘书处经过1年多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了“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团体标准”的征集、公示、立项、征求意见,以及联盟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工作。通过专家们严谨的技术质询、审核评估,一致认为黄芪、甘草等12个团体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制定管理规定》以及《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正式批准发布实施。这些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团体标准从无到有,从0到1对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下一步将争取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团体标准立项上的支持,加快推动标准化进程。
◎风味鸡蛋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特别是动物绿色生产体系,必然是动物生产与中医药健康的有机融合,其内涵在于将食药同源的养生理念、原理、方法、技术和产品贯穿于动物生产、动物保健、疫病预防、饲料替代、新饲料源开发、饲料添加剂、动物福利等各个环节,实现减抗、替抗、无抗、绿色,让动物在健康的状态下为人类生产安全、营养、美味、健康的动物产品和食品。
1.“中医药+畜牧业”赋能农业现代化。正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联盟以“中医药+畜牧业”的模式,提供“中医药+饲料+兽药+养殖+食品”的中医药系统解决方案,让中医药文化瑰宝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新的内涵,贯穿于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之中,是秉承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髓,将构建中国现代农业体系从理论探索走向生产实践,当这些探索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固化、复制传播之时,就意味着联盟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把动物绿色生产与人民健康和大健康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一次创新实践,是驱动新一轮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一场革命,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对于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联盟为世界畜牧业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通过中医药保障动物健康、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以及中药材的综合利用、种养结合,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相呼应,让中医药为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赋能,探索破解食品安全、乡村振兴难题。
2. 中国食药同源生态地理标志产品数字化园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模式设计。依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医药+畜牧业”特色的乡村振兴将以标准化中国食药同源地理标志生态产品数字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抓手,深度挖掘道地药材、文化等品牌价值高的地理标志产品,以县域经济联盟动物保健方案技术转移为切入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从中药材种植、饲料资源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做好动物保健方案,形成优质肉蛋奶产品,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以联盟团体标准固化规范,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复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形成标准化供应链,为对接城乡互通的数字化电商平台做好铺垫。
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示范园区将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在“十四五”结束,在农业农村部2025年创建500个示范区中,增加“中医药+畜牧业”特色园区建设比例,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围绕中医药特色的县域经济的标准化供应链建设和生态品牌进入中高端社区,打造崭新的城乡融通的乡村振兴之路。
◎风味鸡蛋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中医药+畜牧业”理论与实践中,联盟与北京城乡基层社区治理促进会合作,在城乡社区与村镇第一书记培训中,不仅开展党史、党务工作培训,同时嵌入食药同源养生理论与食药同源动物保健技术科普与培训,开展职业农民技术转移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城乡第一书记对接,产地采风互动实施城乡融通框架下的城乡对接,充分调动和挖掘社区第一书记和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精准对接优质农产品消费资源,鼓励退休党员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通过直播带货、进驻电商平台,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完成示范园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和闭环。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经过数千年医疗实践证明有效并已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兽医药科学,自古以来就与华夏大地的动物养殖、食品安全、人口健康和社稷安定息息相关。以主动健康治未病——预防为主的“中医药+畜牧业”是我国悠久历史所积聚的文明和宝贵的科技存量,是国家应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战略工具。因此,开发应用我国的中兽医药宝库,加强系统研究,加快团体标准研制进程,创新中医药特色的地理标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对于“中医药+畜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意义重大,对于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与产业的推广责任重大!
地处北京全国创新型城市定位,联盟呼吁,以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从健康中国和生态文明战略出发,借鉴中医药发展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框架下,联合所有关注中兽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部门,共同制定中兽医药创新发展战略纲要,从政策、指导思想、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发展规划、国内外合作交流等各个环节,全面推动我国现代中兽医药事业的发展,让祖国传统兽医学为健康中国提供基础支撑,让中华文明在新一轮农业的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农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