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玮蓉
(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核心精神。2019 年6 月,在西宁举办的生态环境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青海省委省政府发致贺电,并提出青海要努力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要求。 在不损害环境为大前提开展生态旅游,并实现当地居民经济增益, 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结合三江源自然资源优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具有气候、地理和文化上的特殊性,考虑到本地环境承载力的特殊性及生态旅游体验项目提供的特殊性要求,以及旅游购买者的个性化需求。 本文针对学界对生态体验模式疏于研究的问题,从梳理生态体验项目管理相关研究成果入手,以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州)三江源生态体验项目①为基点,着重就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作了初步探索。
青海三江源保护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2000 年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2003 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立。②2015 年国务院在对一期工程验收完成的基础上,批准并印发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建成《二期规划》),二期规划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包含格尔木市唐古拉镇的基础上,由玉树市、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四个州属行政区域的原16 个县扩展到21 个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也由原15.24万km2扩展至39.5 万km2, 三江源保护区划的二期规划总面积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此前,是以自然保护区的形式对三江源进行保护,到了2016 年3月,③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2020年3 月21 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家林草局共同发布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白皮书(2019)》,《白皮书》总结了全国首个国家公园论坛于2019 年8 月在青海省会西宁成功举办,总结了一年来国家公园示范省体制试点取得的主要成就,解读了该论坛上达成的《西宁共识》精神,将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投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2]自此,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部署被三江源公园及示范省建设战略所替代,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建设和保护理念的差异: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向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转变,标志着当地政府对提供生态旅游服务要素的管理理念从 “自然资源为主体的可持续利用”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转变。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背景下,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3]三江源保护与建设战略的转变,对当地政府提供生态旅游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居于世界第三级又享有“中华水塔”美誉的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决定着园区内可提供范围内的资源提供受到十分严格的限制, 因而,生态旅游概念引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被限制,而生态体验理念引导下的个性化旅游提供模式符合国家公园资源提供特殊性的特点,可以根据顾客需要将旅游资源特定化,从而减小批量化资源提供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可能性。
纵观三江源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进程,从刚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后来因不符合环保监督小组的审核而被关停,他们的命运恰恰反映着生态旅游项目管理的缺失。 政府的宏观战略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部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动因,园区内可开发利用的资源禀赋又成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限制,而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存在实际缺位的情况。 因而,顶层设计、实际需求以及既往研究的缺位,致使一种新的模式即三江源国家公园精益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当被关注。
生态旅游 (ecotourism) 由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最早于1983 年提出[4],当时国际生态旅游协会(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在1990 年将生态旅游的概念确定下来。④[5]此时,生态旅游概念,更加强调生态旅游行为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收益的内涵要素。 随后,生态旅游的概念在实践中不断增添新的含义,比如这种行为应当受到限制,在不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增添环境的负面影响、 不减少生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开展一定的生态旅游活动,进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增益当地居民的福祉。 但是,生态旅游受到旅游供应地资源禀赋的限制,因为在限制性生态旅游理念下开发的旅游项目是以增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要旨的。
随着消费市场对个性化需求程度的不断升高,程式化旅游要素的提供难以满足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者个性化的情感需求,单纯的强调旅游经济与生态可持续间的调和关系是生态旅游的初衷,但是这就会导致生态旅游提供要素与市场需求要素之间供求关系的差距,为弥补此差距,生态体验(Ecological experience)的概念营运而生。 生态体验(Ecologicalexperience)的概念,在中国最早是由刘惊铎教授所提倡,并著于《生态体验论》和《道德体验论》书中,生态体验概念的内涵更加强调一种被优化了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旅游相比,更加强调生态旅游服务的购买者通过生态旅游的行为所获得的心灵震撼、育化感动与教育体验。
在旅游管理模式的既往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强调旅游目的地资源禀赋的重要性,认为旅游提供方的资源特质决定着生态项目的质量,也是该种类生态旅游项目可否在市场中立足的重要因素,因而强调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注重旅游目的地资源品质的提升。 另一部分学者强调注重生态旅游购买者的需求,以买方市场为导向,在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中强调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顾客对旅游资源的满意度。 其中,一部分学者强调个体需求的重要性,通过重视旅游动机将旅游者的实际体验与旅游动机相关联,认为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出游动机是提高旅游资源价值量的关键。[6]就此研究路线继续下去,另一部分学者找到了能够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的综合变量,比如有学者认为旅游体验感的获得包括内外部两方面的因素,其中先在因子通常对旅游体验的内部发生作用, 是由于旅游者自身的特征决定的,如游客平时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而影响游客旅游体验感获得的干涉因素被称为是中间变量,主要是指游客对本次旅游的期望或特殊要求;先在因子和干涉变量在瑞恩(Ryan)的变量因子研究中都属于起到直接作用的因素;只有旅游行为变量属于三大因素中唯一的外部影响因子,是指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旅游景区中的住宿、餐饮和路线安排等[7]。 生态体验项目质量相关研究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体验项目地旅游要素质量[8][9],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探索;二是生态体验项目地旅游服务质量,从竞争软实力的角度进行研究。 现有生态体验项目地竞争的相关研究中,一方面是对生态体验项目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0]
通过对既往研究梳理可以发现,旅游资源禀赋的重要性受到关注,大多数研究注重通过旅游目的地资源质量的管理来提升旅游体验感,而少部分研究关注到可以通过个性化需求等内在因素的管理提升游客获得感。 欣喜的是,即便对个性化需求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但是从瑞恩(Ryan)等人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对三大影响旅游获得感的变量因子的总结,可美中不足的是,并未对三大变量因子的管理,即如何通过启发三大因子而提升旅游的实际获得感进行更深一步的论述。
根据生态体验项目精益化服务管理的既往研究,本文从“生态体验项目治理管理研究”及“生态体验项目服务管理研究”两方面深入探索,在兼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
1.资源禀赋的类型化分析
一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一方面,青海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战略,守好“中华水塔”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责任所在;另一方面,园区内百姓的生计与脱贫问题,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的。 因而,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 实际上是一个平衡生态与生计的转换策略。 结合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从旅游的角度入手, 运用生态体验概念引领模式探索,结合既往研究对旅游管理模式的经验,走一条关于生态体验项目精益化管理模式探索的道路,以此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研究论述中可以看出,对旅游资源提供地的资源划分在精益化管理模式的探寻中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以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M 县现有的旅游资源禀赋进行类型化分析,进而提倡在类型化的同时将旅游要素进行开发,这是从旅游资源地的资源禀赋出发,通过提高“硬实力”的方式提高竞争力。
2.特殊资源的特定化分析
三江源国家公园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因其海拔高度较高、生态脆弱性极大,能够提供并参与开发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特殊性,甚至有些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旅游资源。 可是,在平衡生态与生计的过程中,要减少牺牲园区内居民可获得收益的机会成本,因而,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部特殊的可提供的旅游资源,根据旅游参与者的个性化需求特性, 采取以顾客为导向的旅游产品特定化的过程,被称为是特殊资源的特定化。 这一分析过程的理论基础是既往生态旅游即生态体验项目的旅游服务管理研究。[11]一类研究是针对生态体验项目的提供地的资源个性化路径,是将生态体验服务地的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作为可以提升的重要路径,如Assaf 指出可以通过对旅游服务提供的人力、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优化,达到内部要素个性化的目的用以提升旅游竞争力[12], 再如Byrd 等人通过对服务要素的深入探讨,基于酒庄旅游体验的实际研究,得出应当在提升生态体验项目地服务要素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竞争力,这里的目的地服务要素构成包括产品和消费体验、 空间环境、酒店与住宿服务等。[13]因而,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精益化管理模式探索的理论模式框架下,通过实地调研,对调研地具有气候、地理等环境特殊性的资源的类型化分析的前提下,以旅游者需求为特定化指向,满足需求的特定化,是特殊旅游资源特定化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是以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和生态体验两种不同的理念进行辨析,选定由生态体验项目的方式开展对园区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进路,统揽既往研究,对旅游目的地资源禀赋的开发以及对满足旅游参与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是提升旅游竞争力最重要的两种手段,本文基于此,以果洛州M 县为实际研究地,深入该地可挖掘的旅游资源,通过类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再结合精益化管理中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理念,将这些特殊的旅游资源根据访问者的需求进行特定化,既实现了生态资源效益的提升,也避免了生态资源不可全面开发的缺憾。 沿此研究框架,进行生态体验项目精益化管理的概念和路径的探索,最终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笔者团队深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即果洛州进行为期半年的实地考察 (2020.3~2020.10),由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位置特殊, 平均海拔在4600 米以上,具有半年以上的结冰期,所以本研究的调研时间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 M 县是果洛州域内拥有三江源核心区规划管理土地最多的县之一,一共有6 个乡的M 县其中有4 个属于三江源核心区,应当受到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公园核心区的管理和控制,其生态地位可见一斑。 青海省在2000 年和2003 年分别设立省级和国家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海某市共9 个行政乡镇涵盖六千余平方公里均在三江源保护区内,这其中就有超过70%的土地面积处于三江源核心区⑤内受到环保政策制约。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沿革,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 年《自然保护区条例》对保护区的分区划分,在此政策中,对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保护实属重中之重。 按照《条例》的规定,要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分区划分,将三江源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⑥和实验区⑦三类。
本研究案例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类型化研究后可归纳为生态旅游项目、民族文化项目及红色教育项目三类(见表1)。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案例集生态原真性、民族文化性、教育体验性等典型特征融为一体, 是界定精益管理概念内涵、创新生态体验项目管理模式的不二选择。
环境体验项目。 生态体验项目之下的子项目包括三类,其中以原生态环境资源为目的的项目在本文中指称为生态旅游项目, 比如扎陵湖-鄂陵湖景区,年保玉则景区与云南的梅里雪山、西藏的冈仁波齐以及青海的嘎多觉沃雪山一起成为四大神山的阿尼玛卿雪山。 扎陵湖-鄂陵湖景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是黄河源头,为此,果洛州也被称为“玛域果洛”,“玛域”的意思就是黄河流过的地方。 位于久治县的年保玉则景区是以山湖相间、日月星光相辉映的具有藏传佛教神圣元素的特殊旅游景区。 以上举例的三项,被类型化在可被开发的“环境体验项目”中,特点是地理气候环境具有独特性、不宜规模化生产、但是如若适当开发,对于当地园区内居民来说,是可以平衡的生计之路。
表1 代表性特色与类型化案例
文化体验项目。 民族文化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弥漫的又一大特色, 除了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三江源地区的民族文化体验项目也是亟待开发的优势性资源。 《岭·格萨尔王传》是藏族英雄长篇史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文史语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百姓的生活。 位于果洛州的格萨尔王天文台,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文学色彩,同时兼具人文与环境相融合的有特色的体验项目。 与其他地方的文化旅游不同,这里的文化体验项目的背后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具有沉溺于园区百姓日常生活的惯常习俗,是最真实的文化表达。 同时,这一类生态体验项目还包括藏式碉堡,有位于班玛县的乃亥太官寨,也有普通老百姓居家的建筑。 不论是官寨还是普通百姓的藏式碉堡,其建筑领域的艺术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因而在这类体验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针对特定的人群,比如建筑师人群,艺术鉴赏人群等,在完成生态旅游生计化的同时还能实现文化艺术古建筑的保护,真正实现生态体验的内部循环回馈, 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的可持续发展。
红色体验项目。 笔者团队深入走访调研的正是红军长征期间,在青海境内唯一途径过的地方班玛县,通对此种项目的类型化梳理,丰富了大众对三江源景区可利用资源禀赋的了解程度,不仅存在可以开发的自然环境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还存在爱国爱党的红色教育基地。 这类生态体验项目只针对特定的主体,由特定的单位承担并组织,以团队化参访的方式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景区,在感受红色教育的同时体验极端气候,体味共产党人曾经的艰辛,团队协作的方式感知与协助帮扶是最理性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而园区内居民可以通过担任项目解说、提供民俗住宿、餐饮等方式参与进来,获取利润。
本研究提出的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是源于供应链精益管理概念 (Lean Management)。⑧这里的概念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减少冗余,二是增加效益。 也就是说,这里所提倡的精益管理概念的核心是在控制企业成本增加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创造产值。
精益管理概念的第二种内涵,是来源于企业精益服务(Fine Service)理论中对“精益”概念的界定。这是一种与制造业管理中的精益管理 (Lean Management)理念不同的概念,制造业中的精益管理,主要是从减少浪费控制企业成本的角度入手,开源节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而企业精益服务理念中,强调企业应当满足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需求,这是一种“向外”的管理理念,是与开源节流相对立的服务提供态度。
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的面向生态体验服务产品提供的管理理念, 是结合了以上三种精益思想,即创造产值、开源节流、个性化服务。 而本文提出的三江源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模型,是在兼顾制造业精益管理的精神(减少成本创造价值)以及企业精益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的前提下,提出的面向生态旅游体验产品的管理新模式:一是如何迎合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生态产品体验,二是如何降低浪费以生态体验项目服务效能的提升。 本探究所提倡的精益管理服务概念,强调在整个生态旅游体验项目过程中,注重系统层面的统筹改造,而非仅仅针对成本、产值或满足客户需求这些部门层面进行专门改造,因而,根据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概念要旨, 结合三江源的环境及生态体验项目特点,构造模型并识别路径。
面向生态体验项目的精益管理模型是同时兼顾节约成本、创造产值及满足个性化需求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对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而言,不对外、不公开、不批量生产是它的特点。 生态体验项目与生态旅游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面向的人群特定,这就导致提供的产品量小,具有高度个性化可操作空间,这也为企业精益服务管理概念的引入提供了契机。
三江源国家公园中的生态体验项目开发和利用,都是建立在“环境保护优先”这一个首要目标之上的。 因而,三江源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模式对“创造产值”的界定,就应当是综合的,通过在国家公园内部开展生态旅游体验项目,通过精益管理模式的运行,既是对该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又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周围环境效益的提升。 由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限制,组建生态体验项目主要付出的成本是在行政审批成本及企业项目筹建阶段的成本付出。 根据精益管理概念中,对该项目“减少成本”的内在要求,政府的层面和企业自身的层面都应该付出努力,共同构建生态体验项目的精益化管理新模式。 精益化项目管理中的最后一项“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该项目模式中最重要的、也是国家公园体验项目的特质。 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开展的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特殊性、环境特殊性、文化特殊性,但是,生态体验精益化项目管理需要组织管理者进行逆向思考,从产品需求者而非提供方考虑个性化服务。 也就是说,虽然三江源国家公园具有很多特殊的特质,但是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时,要首选依据产品购买方的需要去挑选特质,在符合特定主体口味的前提下挑选项目特质,实现生态体验项目的特定化。
综上,根据生态体验项目的经济及生态的综合价值、降低行政审批及项目运行的基本成本,结合三江源生态体验产品的特殊性及产品购买者的特定性,本研究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的精益化项目管理模式,并识别出该模型相应的可实现路径。
玛域果洛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所在地,根据本研究团队为期半年的对果洛州斑玛县的实地调研,认为该地具有的、可以培养的生态体验项目分为生态旅游项目、民族文化项目和红色教育项目三类。 而这三类项目在开展精益化管理之时,均必不可少地要依靠当地政府的推动,不论是增加生态环境效益、还是减少行政审批成本抑或是开展特定化生态体验项目, 当地政府都应当承担主导责任,实现路径如下图(图1)。
1.效益评价多元化
2019 年6 月“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启动大会在青海西宁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致贺电⑨向青海省提出了要从经济小省到生态大省转变[14]及率先完成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建设任务。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公园理念为宗旨,要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增进园区内居民收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方政府采取多元主体参与创造的方式。 青海成为了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公园的省域,生态战略地位可见一斑。⑩作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园区内所有的发展都是要建立在生态保护基础之上的。 这是地方政府主导驱动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内特许经营制度的首要条件和前置因素。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和对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青海省委于2018 年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 “一优两高”战略,其中“一优”就是生态保护优先战略。
因此,三江源生态体验精益化项目管理效益的评价标准应当与中央及青海省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作为增加效益的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在国家公园园区内部设计生态体验项目产品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双重评价标准,通过生态体验项目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路径实现精益管理模式升级。
2.产品对象特定化
三江源生态体验项目具有产品特殊化的特点,加之生态体验项目位于园区之内,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引导下,生态体验项目具有不可大量开发、广泛推广的特殊性,加之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 这里的生态体验项目就变得更加特殊。纵观调研地果洛州班玛县的实际情况,由于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红色旅游体验项目是这里的特殊性所在,针对这样的生态体验项目的开发,要通过产品对象特定化的方式促进精益管理模式的实现。
如在红色旅游体验项目中,可以针对具有红色旅游需求的单位发出特定的生态精益服务邀请函,根据不同的单位设计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体验,在解决该旅游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基础上,满足旅游产品购买者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特定的生态体验项目,体验者来到园区内居民家里, 园区百姓积极参与到生态体验项目的住宿、餐饮、向导解说等服务提供中,自觉投入生态体验项目中, 使得当地居民最终获得实际利益的同时,促进国家公园内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具有特殊性,而特定化的产品提供是生态体验精益化项目体验模式的实现的路径之一。
3.行政审批简易化
根据精益服务思想,节约成本是实现精益管理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之一。 结合本研究调研地的实际特质,由于生态体验项目实施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园区内部,因而行政审批成本成为生态体验项目的重要开支。
三江源试点区总面积为123 100 平方公里,国有土地面积比例为100%。在管理机构方面:2016 年6 月,挂牌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时,对黄河源区、 长江源区、 澜沧江园区这3 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部门制改革, 由原来20 个左右的县政府组成部门统一精简为15 个,生态管理归管委会。 这就理顺了地方政府内部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统筹能力、人员配备、考核制度等组织保障等要素,从而整合行政资源、凝聚管理合力、驱动特许经营资源禀赋及其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支撑多元参与主体实现特许经营模式的服务创造。 因此,为了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精益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实现,行政机构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是重要的可识别路径之一。
图1 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实现路径图
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模式是供应链精益(Lean Service)理念与商业企业精益服务(Fine Service) 理念的统合下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本研究认为,生态体验项目精益管理模型是指以提升游客情感价值为核心,生态体验项目地政府以精益管理驱动者身份提升游客情感价值为核心,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情感体验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服务;生态体验项目实现路径: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以游客需求为目的提供的一整套旅游定制服务。 经调研发现,三江源生态体验地的优质要素无法通过批量化理念进行旅游供应,环境承载力成为了三江源生态旅游项目实现统合优化的最大制约因素;生态环境优势与藏传佛教文化的兼采是三江源地区民族文化项目在供应链优化时显示出的特殊竞争力;位于斑玛县的红军沟是果洛州唯一一个红色教育旅游地, 也是红军长征中唯一一段途径青海的区域,红色的历史与白色的冰川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世界屋脊为全国性的红色教育项目拓展了空间。
注释:
①根据《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除果洛州外,三江源保护区涵盖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包括黄南、海南藏族自治州、 玉树市及格尔木市唐古拉镇的部分区域,保护区涵盖21 个县,总面积39.5 万km2,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
②2005 年1 月国务院第79 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简称《一期规划》),国家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方案》。
④将生态旅游的概念确定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的环境保护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 ”
⑤第一类是核心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非经省级人民政府(指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或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的观测、调查活动。 对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 由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
⑥第二类是缓冲区。 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外围,可以规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 除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依法批准可以进入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观测、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外, 禁止在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并且,进入缓冲区从事上述活动者还必须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关提交活动成果的副本。 对于在缓冲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⑦第三类是实验区。 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外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活动。 但是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的,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已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应当限制;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来源于《自然保护区条例》第29 条。
⑧供应链精益管理概念最早见于 《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该书中首次提出了“精益管理”的概念。
⑨新华社西宁2019 年6 月14 日电。
⑩2015 年12 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 年6 月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