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新闻采编与传播的影响

2021-04-16 18:04
新闻爱好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据源新闻报道时代

大数据时代,既是瞬息万变的时代,也是行业变革的大时代,作为记录时代的新闻传媒业,压力和挑战尤为突出。《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深度解读“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揭示了大数据新闻传播是一种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趋势、动态和结构性的把握。

《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2014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喻国明、李彪、杨雅、李慧娟,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的新纪元,阐述“大数据”与“新闻传播”间的关系;第二章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和第三章大数据时代的广告营销,总结了大数据带来的行业巨变及行业创新;第四章为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舆情分析与把握,把大数据引入新闻业,对社会舆情进行有效分析和把控;第五章为大数据传播:未来的发展与预测,认为大数据是需要社会规则创新和高智力投入的一项伟大的认识与实践范式。

一、学术上的前瞻性:论大数据的重要性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20)》,2020年4月9日,国家下发文件,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并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5月18日,国家又下发文件,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

事实上,早在2014年该书就对大数据做出了论述: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它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大数据通过数据的叠加和互相链接生产出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成为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和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未来将主导社会关系及社会权力格局。大数据商业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焦点。

二、论述上的精辟性:大数据与新闻生产的关系

该书作者认为,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大,主要在全,数据在时间、空间、多层次的交叉持续呈现,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找出其中的规律,可以预测今后的发展态势。虽然大数据时代,全球信息透明且无国界,但对于信息传递方面,新闻传播依然扮演较权威的角色。由于传统新闻生产对社会现实的预测性无从谈起,对于受众来说,目前媒体提供的简单资讯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需要媒体提供更多的服务来满足受众,其中非常关键的需求之一就是预测服务。大数据的兴起,使新闻预测越来越具备可能性,因为大数据帶来的信息风暴可以为我们提供观察世界的新工具,使得我们观察世界的手段更加多元,让拟态环境更加立体和充盈。同时,大数据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技术,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技术。又因新闻与传播是相关联的,传播的关键在于抓住人们的需求。那么在大数据时代,新闻在创作之前,应围绕人们的需求,利用大数据收集、分析、解读、判断,掌握潜在的受众分类、阅读需要、阅读习惯、信息接收方式等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制作,之后再精准发送,实现有效传播,增强和提升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对在大数据与信息过剩的风险社会,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应当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预计明天将有暴风雨”式的对公众的忠告、指南、通知、预警的最好注解。

三、实例的经典性: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对比传统新闻传播与大数据新闻传播两种新闻业态,该书作者指出:传统的新闻采集数据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线人、采访这种形态,而大数据方法为媒体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工具,帮助大家去挖掘新闻,并阐述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大数据方法视野下的新闻传播创新:其一,将可视化信息、人性化的嵌入源于新闻形态,实现新闻传播创新;其二,通过碎片化的数据及文本的挖掘技术,实现了新形态的“减少和消除不确定性”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内容创新。

书中还列举了国外和国内的实例,诠释了大数据可以在“新闻游戏化”的参与中完成传播读解和消费。以《华盛顿邮报》报道奥巴马就职典礼为例,在其网站贴出千兆像素的巨幅图片,播放奥巴马宣誓就职场景,现场每个局部均可清晰放大,使参与者有兴趣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者熟悉的人。

纵观国内,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与百度联合,推出11集“据说”春运和春节。该节目成功的因素主要归纳为:大数据拥有方的合作与开放;可视化的新闻表现形式实现突破,视觉上形成直观冲击,感觉上层次丰富;新闻内容上的数据化,实现了新闻生产流程的重构;故事化的画面叙述表达,使数据新闻体现出温情和温度;海量的数据,动态叙事体现,满足了我国网民的春运个体需求。

四、实操中的方法论:大数据方法在新闻传播创新中的难点与关键

该书认为,现阶段的难点集中在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价值逻辑之间的矛盾,其关键在于大数据的数据源的开放等相关问题。

几对矛盾点。事实的相关性与新闻报道因果性解读构成的矛盾。大数据与相关性相伴而生,数据间有些甚至缺乏逻辑性。但传统新闻报道强调事件的因果关系。假设新闻内容中缺失或省去了因果逻辑,容易与人们的认识相背离,还易造成用户解读上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这样的数据对于新闻报道好似缺少了公信力。同时,大数据的相关逻辑与传统新闻的因果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大数据体现的是信息结构,省略了故事构成,“去故事化”不符合传统新闻报道常规,如何使结构化的数据体现故事情感,是数据化新闻传播的重要课题。此外,大数据重复凌乱的获取方式与传统新闻报道中的精确表达间存在矛盾,一个是突出精准,一个呈现庞杂模糊形状。

数据源开放之争。在崇尚开放精神的互联网世界里,虽然人人都是数据贡献者,但现实却如该书所言:有质量的大数据源常常掌握在政府及大公司手中,如何开放这种大数据源的使用,事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福祉,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给予保障。如果掌握着数据的公司或政府将数据源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数据的巨大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就无法实现。实践表明,对于掌握着数据源的大公司和政府而言,数据放开会使政府和公司得到的比贡献出去的更多。

五、营运中的借鉴性: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历程及展望

遵循着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一新闻业的基本信条,该书总结了美国20世纪以来的新闻业发展变革,从解释性报道到新新闻主义,从新新闻主义到调查性报道,从调查性报道再到精确报道,新闻内容生产和报道方式在不断偏失与纠正之间,新闻的标准重新设定,其意义被重新诠释,新闻报道在汹涌澎湃的数据浪潮中,朝着更客观、更真实、更易读的方向曲折前行。介于对精确新闻报道的追求和需求,在新闻报道领域,计算机量化研究技术被广泛运用和普及,有力推动了用数据库来挖掘新闻专题和数据驱动型报道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为个性化信息推荐和趋势性报道提供了更多可能。

该书还沿着美国新闻业的发展轨迹,列举总结了一些典型的新闻范例。

精确新闻报道又称精确新闻,是基于科学的量化研究的新闻报道。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背景是发生于1967年的底特律黑人暴动,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记者菲利普·迈耶分析了437位黑人的抽样访问调查结果,据此推出系列报道《十二街那边的人们》。该报道于1968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该报道被称为精确新闻报道的开端。之后这一形式逐渐被新闻界所推崇,并在世界各国推广。

数据库新闻。20世纪90年代,科技进程不断加速,新闻从内容到报道逐步产生了历史性变革。进入21世纪,记者们尝试从数据庫中挖掘新闻专题,此时的数据库既有政府公开的数据库,还有媒体的数据库。在这一阶段,由于条件限制,新闻制作缺乏深度分析,仅限于对数据的整合,报道内容中,以文字为主,数据只作为新闻内容的辅助说明。同期,还产生了数字新闻和数字化新闻等形式,其共同点多以内容和形式对计算机辅助新闻进行补充、完善。

数据驱动新闻是经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数据并融合分析思维形成的新闻报道。与上述两类新闻类型不同的是,从数据采集量上看,数据新闻采集的数据量是基于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海量信息采集而来;从表达方式看,主要以数据和可视化图表为主要内容,讲述新闻故事,摒弃以文字为主、数字和图表为辅助的形态。这一新闻的突出特点是,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人性化的表现可能;新闻生产者通过应用终端收集受众信息,依据受众喜好提供个性化信息推荐,使受众收获“我的新闻”。

大数据新闻是经大数据分析+思维形成的新闻报道,是新闻未来发展的态势。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将在2020年以后逐步规模化生产。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提高,嵌入性和规模化将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随着媒体报道的范围和创造性的大幅提升,新闻的职业创新也将随之提高。这类创新主要体现在由数据驱动带来的调查类新闻、数据可视性叙事、数据应用三个层面,它由社会现实向现实深层挖掘,本着公开、客观的态度,采集、分析、处理数据,有助于建立新闻报道的透明性,体现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未来的传播领域、内容生产领域、市场运营领域,数据和大数据都会成为一种标准的配置。大数据下的新闻报道,其关键不在于数据本身,在于围绕运用数据讲故事的能力,用服务提供价值传递信息,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兴趣的受众,实现个性化精确推送和新闻内容精准定制,以有效推送让用户持续关注,使传播终端更呈现人性化,到那时,大数据新闻传播的春天才算真正到来。

[邵金花/(韩国)釜庆大学在读博士;李相基/(韩国)首尔西江大学文学博士,(韩国)釜庆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数据源新闻报道时代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Web 大数据系统数据源选择*
基于不同网络数据源的期刊评价研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基于真值发现的冲突数据源质量评价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