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特色产业及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2021-04-16 17:19刘晓婕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融合特色产业

摘要: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山丹县围绕县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从实际出发,坚持以“草、薯、油、羊、牛”五大特色产业和“四小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集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销对接、风险防控等关键要素为一体的示范点,全面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扶贫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在全县基本实现了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全覆盖,坚定不移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高质高效发展之路。

关键词:县域经济;特色产业;产业融合

一、县域特色产业及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一)农牧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山丹县立足“草薯油羊牛”五大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持之以恒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一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20年,全县完成正茬农作物播种面积65.25万亩,同比增加1.82万亩,增长2.69%。至目前,累计收获各类农作物41.88万亩,占正茬播种面积的64.5%。二是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坚持把戈壁农业作为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累计建成各类设施大棚5515座,位奇镇产业园区设施无籽西瓜等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二)文旅产业融合全方位发展。山丹县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前瞻性谋篇布局,高强度投资开发,多产业联动发展,探索出“文艺+文创”“旅游+扶贫”“体育+惠民”发展路径,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产业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的提出了以融合发展区为主的格局,形成了更加清晰的产业发展框架。二是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体系全面。先后策划编排出舞蹈和本土文化节目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开发推出滑冰滑雪、户外露营等新业态。

二、基于特色产业的产业融合模式

(一)标准化种植与精细化加工融合

山丹县按照“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要求,基地以订单农业+连片种植为主,形成公司建基地,实施统一供种、施肥、播种、收购。农技中心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农户全程开展田间管理工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冻保鲜、储藏流通等产业,构建“从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研发创新与营销服务融合

山丹县以加快工業园区建设、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承载服务能力,促进“两化融合”深度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智慧园区”和中小微企业云平台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控制、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关键环节的应用,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

(三)体验消费和绿色、有机农业融合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山丹县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休闲和文化价值,以旅游装扮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农耕文化、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以垂钓戏水、烧烤野餐、种植采摘、红色教育等为主的生态产业经济,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乡村游逐渐成为全县旅游的一大亮点。

案例:东乐镇五墩村,属于“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滩,实际却蕴藏着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的天然优势:土壤富硒、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村利用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到户资金入股的形式,建成了260座钢架大棚,曾经的戈壁滩上,一座集休闲采摘娱乐为一体的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让入股农户不仅当年就得到了800元的收益分红,而且解决了就近稳定就业的问题。

三、县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带动农业增长情况

山丹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农业产业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的态势。2019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1.52亿元,增长6.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56元,增长9.5%,剩余的895户1985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前三季度农业增加值达到11.25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20元,同比增长8%。

(二)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情况

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狠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累计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50家,引导支持农户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对接,通过土地租赁、就近务工、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带动农业增收与就业情况

依靠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带动就业稳步增长。大力组织实施千名创业者培育计划、返乡创业人员典型培树计划和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计划,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有效带动和扩大新增就业。至目前,山丹县共建成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0个,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3565人,创办市场主体2200家,带动就业2.02万人。

四、当前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问题

(一)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大多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村集体规模化生产经营缺乏长远规划和创新思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山丹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且现有的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方面水平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带动农户发展能力较弱。一些原来培育发展起来的先进典型后续开发和管理还跟不上,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三)果蔬储藏设施依然滞后,产品销售平台搭建不完善。

首先虽然近年来山丹县扶持建设了一批贮藏设施,但贮藏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大量商品鲜薯无法通过贮藏来调节市场,导致价格较低,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疫情后,激发了网络销售的新一轮浪潮,当前“直播带货”风潮席卷全国,但山丹县电商发展缓慢,没有自主的电商销售平台,网络销售行为较少,成为全县农产品销售增长的一块短板。

五、对策建議

(一)强化经济发展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继续抓好对冲政策措施的落地,强化政策落实效果的跟踪和监测,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努力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抓住危机中激发的“红利”。

(二)紧抓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揽,突出“一乡一业一特色”,以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戈壁农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整体竞争力。二是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合作社在助力群众增收和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把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融合起来,积极探索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以市场营销水平的提升推动农业生产效益实现最大化。

(三)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运行机制和交易规则,实行公开交易。推动“土地保底入股+绿色多元经营”产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土地流转农民与合作社、种植大户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建设,健全落实财务管理等制度,切实提高示范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卫晓军.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经营者,2017(5)23-24.

[2]狄强,张章.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8(8)15-18.

[3]郭平.浅谈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速读,2019(2)20-21.

[4]肖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与途径[J].当代经济,2019(3)13-14.

[5]丁继友.浅谈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9(5)25-26.

[6]山丹县统计年鉴[G].2019.

中国人民银行山丹县支行  刘晓婕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产业融合特色产业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