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丝路遗珠

2021-04-16 07:24刘炯
东方企业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丝路古城

刘炯

会理位于现四川省最南端的川滇交界,最早于西汉元鼎六年建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时这里称为会无,后以“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会理。这里曾先后为郡、府、路、卫、州的领地,可谓是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西南丝路上的重要客栈——会川驿亦设立于此,故举目皆是极具特色的历史遗存和风土民俗,也造就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基。

千百年来,过往商贾给这里带来过熙攘繁华,然而因偏离现代交通干线,这座昔日车马不绝的古城已经没了当年的热闹,脚步也变得缓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被发展大潮一度遗忘的它有幸免于喧嚣,温馨安宁地伫立在大山之中,无意之中成了现代版桃花源。

从古至今,无论从北还是由南前往会理,都是一次挑战。险峻盘旋的山路不知令多少人心生退意,何况山中小城如今尚不通铁路飞机,对于习惯了轻车快马的现代人来说更是艰难,可在一番舟车劳顿后踏进这方天地,你一定会和当年的丝路行客一样,被眼前柳暗花明的景象惊艳——这一刻,这里不是某个偏远的边陲小县城,也不同其他闹嚷的旅游目的地,而是一个不由自主慢下脚步,澄了心情的心灵居所。

有幸生長于此,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于这富含人情味和文化基因的古城,离家多年依然以“会理人”的身份为傲。2021年2月,会理终于拆县为市,小城再次走进主流的视野,想来在会理的发展史上这又将是一个重要的足印。

城静

会理是南丝路重镇,扼两省要冲,自古称之为“川滇锁钥”,历史流变、风云擦肩,这里幸运地留存了旧日布局,被建筑界专家誉为具有“明清之风”的“南方丝绸之路保存最完好古城”。

据《会理县志》记载,在唐开元年间即建有黄土城,也就是今天的城西北高古城。古城的形制成型于元末明初,距今约六百余年,经明洪武年、清同治年数次续修,逐渐形成了会理城今日的规模。

我从小就住在会理的院子里,当时浑然不觉,现在才明白那是何等幸运。院子坐落在一个四进合院的最里头,方方正正的木建筑四水归堂,中间满铺石板的小院子就是我的百草堂。院子里四棵大树、一株黄角兰、两株金桂、一株银桂,每逢花开季节,总是香味四溢,在我记忆里留下一片芬芳。

走在会理小巷子中,绕开那些新建的小楼,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众可圈可点的明清建筑,寺庙、会馆、民居古宅四合院比比皆是。坚固如初的北城门、飞扬宏伟的钟鼓楼、远眺白塔山巅的文塔、城外端正精致的文化廊桥,无一不是会理悠远历史文化的标志。

现在看到的会理古城始建于元末明初,城中心十字大街修建的钟鼓楼至乾隆时续修完成,然后逐渐成为了会理古城标志性建筑,时至今日仍旧是南来北往的客人抬头得见的地标。以此为中心,小城逐步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深得古法规划的精妙之处。

现代文明似乎鲜有影响到居民们的生活,这里甚至还恢复了暮鼓晨钟的传统,每天提醒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人安定踏实地生活在传统之中。会理人的安定踏实或许也与这里的“风水”有关:会理位于一个狭长的山间盆地,形若小舟,“船头”一方正好有座白塔,老人家们都说那是船桩。白塔不仅拴住了船城会理亘古不变的蓝天白云,也拴住了船城会理淳朴厚重的民风和传统。

景美

城市格局和历史渊源让会理文化自信,地上地下丰富的宝藏让会理自足自得,群山环抱的封闭环境让会理传统文化得以延续流传。山高皇帝远,造就了这里淡定高远的儒雅气质和浸透墨痕书香的生动气韵。古已有之的淡泊,换作今日算是一份悠闲,一份难得拥有的舒缓从容与自在,这是从心底溢出的满足与慵懒。城门楼上晒太阳、滨河路边游百病注、绿地广场打太极、白马庙中看碑林、仙人湖畔吃烧烤……处处都是自得其乐的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慢生活,保有一如既往的平静和悠闲。

会理虽然地处大凉山群山环抱中,但城内以汉族人居多,这些人大多属外来迁入,大约也是看中了这一方水土,就此安居乐业。他们中有北方忽必烈的后人,有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更有朱元璋从南京带来的兵士后裔。所以,在小小一座城内,既可以看见北方的戏楼、四合院、也得见南方园林厅堂、云南风格建筑的大象石雕,甚至还有别具风味的江南小院。直到近代,会理一直秉承着开放的胸襟,法国人贾元祯于1927年到此地传教,两年后建好的圣母堂至今保存完好,在礼拜天,赞美诗还会在悠扬的风琴伴奏下传出。

不光有历史古迹可供凭吊,会理还留有许多红色印迹,境内就有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遗址,还有会理会议遗址,位列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也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

气候上,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故素有“小春城”之美誉。再加上适宜的海拔高度,年温差极小,光照条件极佳,从家家户户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便能猜到这里的太阳究竟有多热情。即使在数九寒天,会理人也大可以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享受温暖的阳光,而到了夏日,这里却又毫无闷热潮湿之感,时至今日每家每户都还没有购买空调的习惯。

此外,会理周边的森林覆盖状况也值得称道,每年五月,漫山遍野的万亩野杜鹃竞相开放,玉岭花海足以让人惊艳于原始的美。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在那几个传统节日回到会理。古城配古韵,更让人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如果在端午前后来小城,菜市场还能看到各色药根和药草,而到了晚宴时分,横贯南北的主街上还会摆上蜿蜒不绝的千人宴,熙来攘往人声鼎沸,鲜活的民俗风情作为会理人割舍不去的日常生活,日复一日地延续着。

食精

古丝路一路行来,在即将进入彩云之南之前,作为川滇锁钥的会理就像一把古老的锁,既可以用四川的钥匙来打开,也能用云南的密码去破译。这说的既是一方水土和方言习俗,也是说这里的美食——川滇风味兼容并蓄,很能留住疲惫旅人的心和胃。

以会理特产黑山羊为原料的羊肉汤锅不腥不膻,吃過的人总是念念不忘;黑山羊肉再加上本地特产的粗根米粉,造就了羊肉米粉这道小城里经久不衰的招牌“快餐”;博采云南饵块、宣威火腿、会理乌鸡之精华成就的鸡火丝饵块更是多少远赴他乡的会理游子心里化不开的惦念。

所以,到了古城后你务必每日早早起身,饿着肚子上街去——如果不多空出肚子,哪里有机会尝遍这里的美食?

沿着大街,一路感受那久违的烟火气,明媚的阳光穿过瓦房顶上腾起的炊烟,照到你的脸上,而沿街的早餐店已是热火朝天。当下这一餐选什么吃是一件颇费心思的麻烦事——抓酥包子、铜火锅、熨斗粑稀豆粉、鸡枞饺子,样样都是别具风格的美食,难怪所有像我这样离乡闯荡的人都割舍不下这里的滋味。

除了餐桌上这些美食,会理的水果也是一绝。得益于充足的日照,它们个个丰美迷人,外乡人就算没怎么听说过会理这座城市,但依然能对驰名中外的会理石榴耳熟能详。每到果熟之时,皮薄籽美的石榴就满载着由这方水土孕育出来的美好,去往他方,传递着清甜与馨香。

掐指算来,离开故土已有数十载,即便已在大城市生活多年,也习惯了南来北往的摄影师生活,可一有机会,我总愿意立马回到会理,这里藏着我成长的故事,也藏着历史过往的秘密。

每每回到会理,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站在钟鼓楼下,带着小朋友一起诵读其上悬挂的百字长联——

“登楼第一层,俯眺全州,苍眩碧流,辨不尽秀瘴晴岚。只此六诏河山,万家烟火,三元鼎甲,五里梅花,以形势,以殷饶,以显贵芬芳。把酒动豪情,仰天长啸,敢谓斯地钟灵!果志士英雄,何妨筹立功图像;骚人墨客,好留些艳雪幽光。慢轻受,玉屏朝霞,塔峰翠霭。

“往事彻千年,纵怀今世,红肥绿瘦,且休赏丽日芳花。但看九州壁垒,百姓膏腴,廿世潮流,列邦政治,频残破,频枯削,频进趋优胜。倚栏生国恨,拨剑狂呼,要即当头猛醒!愿兰闺野老,早明了弱肉强食;坐贾行商,亦负起兴民大任。方乐得,金江夜月,莲沼风清。”

这是我母亲的祖父写下的。这位长辈名为太赤霞,是会理文人,他埋首读书,本想走进庙堂有所作为,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然而彼时山河“频残破,频枯削”,使他这位书生抛书习武,进而“筹立功图像,拔剑狂呼”,大有岳飞的“还我河山”的气势。投笔从戎、读军校、任讲武堂教官,老先生把会理的许多有志之士都带了出去。再诵长联,里头藏着的满满情怀,或许就是会理文化能长流至今的关键所在吧。

现代化的步伐太快,越来越多的故事随着时间消逝,越来越多的遗址随着发展风蚀。所幸,西南丝路的风物和人文至今还保有独特的神秘感;所幸,还有会理这样的桃花源藏着记忆和传统。迤逦其间,历史的吉光片羽依然触碰得到。

游百病,又称走百病,流传于四川、陕西和贵州等地,是一项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传统民俗,多由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参与。

猜你喜欢
丝路古城
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