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1-04-16 04:25张丹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目标评价

张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促使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多样化、便捷化,也不断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指出:“大学英语教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促使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多样化、便捷化,也不断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信息技术促使大学英语教学范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以“知识灌输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从以“课堂为主导”转变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建立“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课前知识输入,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的有机融合。因此,建立“SPOC+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开放、共享、协作”的空间,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教”为辅,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创设个性化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达成个性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框架,旨在分析该理论框架下是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验证该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形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型构建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型以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Bloom目标分类学将教学活动划分为认知领域、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学习领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差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适时搭建脚手架,为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其潜能,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该教学模型主要围绕具体“翻转了什么内容”和“如何实现翻转”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关于“翻转了什么内容”这一问题,以河南科技大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英语》为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将各单元知识点分解为各个小模块包括课前导入、文化背景、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课文语言点)、词汇与结构、写作技巧并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校内超星尔雅平台进行线上运行,学生课下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尝试性输出产出任务,发现其产出困难,翻转课堂上学生呈现产出任务,教师针对产出目标、学生完成任务时所遇困难进行合理有效的知识输入,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吸收、消化并运用所提供的相关输入,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和自主式学习。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模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其将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关系,促使各个教学环节服务于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通过线上SPOC平台的在线答疑、互动交流、评测等了解和收集学生所遇问题,以便在翻转课堂上共同解决。教师利用线上各个子模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择性输入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设定交际场景,布置知识性任務,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产出任务,并发现其所遇困难,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习欲望。教师在“驱动环节”所设定的产出任务应符合交际的真实性、认知的挑战性、产出目标的恰当性。

课前阶段,根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设定,教师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准备,包括学生学习需求分析、课程分析、单元目标分析、微课视频制作、平台资源发布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等。通过不同模块的设计,明确各个模块的学习目标,以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机重组“碎片化”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由低阶性逐渐到高阶性的系统化整体,使学生更易吸收知识,也能促使提高其学习效率。

课中阶段。翻转课堂是学生通用能力培养和实现的阶段,体现了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主要涉及两个阶段即促成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提供促成的有效性,必须遵循“促成的有效性标准”,即“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1]。渐进性促成可以通过“加大加工难度,减少脚手架力度”来实现,设计“难度递增”的促成活动,为学生适时搭建脚手架,协助其解决问题并完成产出任务,进而促使学生形成高阶性思维[2]。 “精准性”促成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对接产出目标”和“ 应对产出困难”。 “多样性”促成目标需要通过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来实现。评价阶段是学习的强化和深入阶段,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合作探究式活动后,呈现个人成果、小组成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3]。

课后阶段。课后学习活动即高阶性思维创作型学习活动,依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理论,课后应为学生设计高阶性思维活动,是课前线上学习和课下面授课堂的延伸。课后学习活动主要分为IWRITE线上作文、U-Campus视听说学习和钉钉数字化课程学习。以IWRITE线上作文为例,经过机器评分、线上同伴互评,选出典型样本、课堂分享、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呈现相应产出目标、教师针对学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课下进行二次作文修改,教师呈现产出目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方案、课下完成相应练习。通过课下机器自动评分、线上互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学习欲望,完成产出任务。

二、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型满意度调查

学习总体满意度是指学生在该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对线上资源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的适应和满意度。通过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有利于分析该教学模式在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SPOC线上资源再开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整、面授课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本研究以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该问卷由受试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年级、地域、专业)和在线建设质量、教学活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维度构成。除问卷外,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访谈问题涉及问卷的主要维度即内容。本研究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计分,用1—5分代表“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笔者此次共发放问卷1879份,回收1601份,剔除34份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1567份。下面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的同时结合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在线建设质量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题项4“您能够熟练使用SPOC平台的各项功能,有序开展课程学习”的均值为3.60,分别有46.97%和10.72%的学生选择了“4=同意”和“5=完全同意”,说明线上平台的文档资料(PPT、阅读补充材料)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够提供帮助;题项5“您觉得SPOC平台上的课程视频质量较高”的均值为3.58,说明SPOC平台上的线上课程视频质量较高,课程视频被分割为若干个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单元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知识的掌握,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线下自主学习,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项8“您觉得SPOC讨论区能够帮助您的学习和解决问题”、题项9“您觉得SPOC在线学习平台有助于提升您对这门课的兴趣”和题项10“提前在SPOC平台上学习该课程后,您能够很好的掌握各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的均值分别为3.52、3.51、3.51,说明SPOC平台的讨论区有助于师生间的在线互动交流和互动答疑,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帮助;SPOC平台学习后,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和掌握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为促成学生的产出奠定基础,能够激发学生对线上学习的兴趣。此外,根据学生的访谈,可以发现与问卷调查结果较为类似的观点。综合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发现:第一,模块化教学视频质量高。SPOC平台上的学习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来灵活调节并进行学习,将知识传递放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符合碎片化学习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第二,线上资源丰富。视频间题、单元测试、期末测试能够为师生提供及时有效地学习反馈,有助于翻转课堂中知识地内化、问题的呈现,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应用。但是,今后的线上建设仍需不断改进,鼓励学生在综合讨论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和对该课程的建议;在师生互动讨论区和教师答疑区,鼓励学生及时提出自己自主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以便获得教师及时有效地反馈。

2.教学活动设计满意度

综合问卷分析和学生访谈的结果发现:第一,教学目标明确,实现产出任务的有效促成。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为导向,通过渐进式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现有效产出,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第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多样化教学活动不但能够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促使学生准确、有效地综合运用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如下页表1所示):题项21、23、25、27、19、20、26的均值分别为3.69、3.68、3.68、3.68、3.66、3.62、3.60,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特定时间内能够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能够更好地促使任务的产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题项22、24和17的均值分别为3.55、3.55和3.59,说明学生能够认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在特定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题项18均值为3.52,说明翻转课堂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少数学生并未完全认可。

通过问卷调查和訪谈分析,笔者发现:第一,遵循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式学习,选择性地阅读相关输入性材料,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语言知识的感性认识,尝试进行相关知识型活动,符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规律即由低级到高级实现的认知过程。第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给予及时反馈。学生将课前完成的学习作品进行课堂呈现,教师要学会提问、倾听、回应、观察、指导、鼓励、干预,通过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第三,实现全人发展,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中应兼顾到“知、行、意、情”的有机统一;教学实践中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启发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利用,做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统一。

4.教学评价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题项28“学生对该课程所采用的多元评价体系”均值为3.72,分别有51.56%和13.02%的学生选择了“4=同意”和“5=非常同意”,说明学生对该教学模式下的多元评价体系是认可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师生合作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能够实现以测促学、以测促教。题项29“学生对该课程所采用的形成性评价涵盖线上和线下评价”的均值是3.73,说明学生能够认可和接受超星尔雅平台的线上评价体系(课程视频、访问量、单元测试、期末测试)、翻转课堂参与度教学评价(课堂陈述、小组互评、作文互评)和线下课外自动评分系统(IWRITE线上作文、U校园视听说平台)等学生参与、同伴参与和教师参与的评价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终结性评价的看法,笔者设计了题项30“该课程所采用的终结性评价-机考能够测试真实英语水平”均值为3.58,说明有少数同学未完全适应机考测试。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为导向的课堂活动范式,以评价者的判断力为核心,要求教师和学生采用、调整并设计各种渐进式教学任务(如课堂陈述、小组汇报、同伴作文互评)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掌握其学习过程,使用合理有效的评价工具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不断调整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此外,通过问卷和访谈可以发现终结性评价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应充分考虑地域因素、学生计算机使用水平、个体差异对机考成绩的影响。

三、结语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涵盖教学设计、模块化知识点、课堂互动、线上答疑、线上测试、线上反馈、学习评估等完整的线上教学体系。基于线上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教师在翻转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知识点目标评价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知识点自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