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菊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畜牧兽医站,新疆乌鲁木齐 83140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实现了从散户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的转型,为我国农业紧急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畜牧业在经过了一段快速发展期后,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从快速发展期向稳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过去,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养殖环境的污染,致使动物疫病高发,已经影响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当前必须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免疫防疫是最直接有效的动物防疫方式。研究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治疗的有效措施,对促进我国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质量要各级政府系统性的投入,从省级逐级的向下推广,全面实施。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并制定和完善动物防疫相关的责任体系,为全面推广防疫奠定规范管理基础。其次,每年各省市要根据辖区动物养殖统计情况制定动物防疫方案,确定防疫流程,制定防疫计划和目标,并在春秋防疫的高峰期来临前将方案推广下去。最后,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各级防疫部门做好乡镇的防疫工作和防疫检查,按时完成防疫目标。
基层是动物防疫的最重要环节,也是防疫工作的具体实施环节。为了保证动物免疫的有效性,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数量,要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兽医站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基层兽医站的免疫水平。其次,乡政府要组织免疫技术人员下乡做好动物免疫知识与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动物免疫意识。通过对农民的免疫操作指导,提高农民对动物免疫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来提升动物免疫质量。最后,对免疫工作要强化动态监督,以定期抽查和阶段性检查的方式,确保动物免疫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质量是为了稳定畜牧业的发展,确保我国畜牧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当前各级政府要根据所辖区域内畜牧业发展情况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加强关于动物防疫的长期投入及财政预算管理。未来,动物防疫工作还会随着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而增大投资,需要的防疫器械、药品、人员等都是免疫准备的重要内容。政府要做好动物免疫应用储备资金、医疗器械及药品等,做好财力物力的准备,才能在突发疫情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应对问题,提高动物免疫的质量和密度,取得好的动物免疫成绩。
为了确保未来动物免疫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防止免疫遗漏,建议各地区创新动物档案管理机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为辖区内的动物建立动物档案,并做好动物的统计情况,及时了解地区养殖变化情况和动物数量的变化,为动物疫情及免疫做好详细的记录,作为后期免疫工作开展的依据,确保免疫工作高质高效的有序推进。
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质量对动物防疫相关的机构、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提高动物免疫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建议完善责任制度,加强免疫失职责任处罚,对动物免疫监督管理及其他执法环节中出现纰漏的问题及时纠正,对相关责任人依法处罚,来确保动物防疫方案的有效实施。
动物免疫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关系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质量,就要自上而下的全面推广动物免疫防疫工作,建立健全免疫防疫体系,重视基层防疫免疫的推广工作。我国农村免疫密度和质量相对较低,免疫防疫强化工作应从农村和基层抓起。要求在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基层免疫制度,强制推行农村动物免疫。对基层兽医站的人员要加强技术培训,同时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农民正确的动物免疫程序及操作,使免疫工作全面渗透到基层养殖中,提高动物免疫密度,改善农村的动物免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