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云
长春市九台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500
作为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鸡类疫病,鸡球虫病广泛存在于肉鸡、蛋鸡养殖过程当中。鸡球虫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较高,鸡患球虫病后,病鸡不仅会出现肠道上皮细胞坏死问题,而且肠黏膜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大部分病鸡会因该疾病而死亡,整体病死率高达70%~80%,故而应做好鸡球虫病流行因素分析,针对性地进行防控管理。
鸡球虫病是鸡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好发于3周龄的雏鸡,但是从整体发病过程来看,有较多的病鸡在雏鸡出壳、入舍育雏阶段就已经发生了球虫感染问题。该疾病的发生与球虫卵囊难以杀死有较大关系,研究表明,球虫卵囊不仅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对消毒药剂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要彻底杀死球虫卵囊,需将温度提升到80 ℃以上。基于鸡球虫病灭杀效果不明显、难以杜绝的特点,应积极开展鸡球虫病的预防,并对病鸡进行积极治疗,才能避免鸡球虫病的大范围传播,减少疫病对整个鸡养殖产业的危害。
鸡球虫病的发生与饲料品质具有较大关系,当选择小麦、燕麦等饲料时,鸡不仅会出现肠道内食糜粘稠度上升现象,而且肠道环境的pH值也会随之改变,这大大增加了球虫感染的概率,且病鸡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肠炎症状。同时当鸡饲料中动物性蛋白、动物性脂肪含量较高时,鸡肠道内的pH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受此影响,鸡患球虫病的风险会不断增大。此外,饲料湿度过高、大量使用高纤维饲料等也会造成鸡肠道黏膜损伤,引起鸡球虫病。
如饲养管理方法不当,鸡发生球虫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地增加。在雏鸡逐渐长成中鸡过程中,应注意饲料的转化管理,若未能及时更换饲料,则鸡肠道黏膜上皮组织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增加鸡球虫病的发病概率。另外,当鸡群养殖密度过高,鸡舍温度、通风、消毒管理不当时,会引起球虫卵囊定植现象,这样鸡在成长中发生球虫病的概率会有所增加。
科学、规范的调配鸡饲料,不仅能有效地的减少鸡肠道黏膜组织损伤情况,而且能避免鸡肠道pH值环境发生改变,提升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和鸡养殖效益。其一,在鸡饲料配置中,除增加酶制剂、酶化剂外,养殖人员还可添加一定的抗球虫药物,这样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概率。目前,鸡养殖户多会在饲料中添加β-糖苷酶或植酸酶,这些酶制剂能降低食糜的粘稠度,提升鸡对食物的消化效率,随着食物在鸡肠胃道中停留时间的减少,鸡肠黏膜上皮组织也就更加完整,有效地减少了鸡球虫病的发生概率。其二,在鸡饲料配置中,还应添加少量的微生物制剂。从养殖效果来看,微生物制剂能调控鸡肠道中菌群环境,确保菌群环境、pH值、短链脂肪酸等指标保持在平衡、稳定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球虫卵囊的定植环境,提升了球虫病的抑制效果。其三,应减少小麦、燕麦、动物性蛋白、动物性脂肪以及高纤维饲料的使用,避免对鸡肠道造成伤害。
在鸡养殖过程管理中,首先应做好鸡养殖密度的防控,以蛋鸡养殖为例,鸡龄为1~2周龄时,平养密度应保持在30只以内;而鸡龄处于3~4周龄时,平养密度要控制在25只左右,5~6周龄的蛋鸡平养密度控制在20只以下。其次应注重养殖场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度的管理,鸡养殖温度结合鸡龄而定,应尽快避免鸡舍过于潮湿,且应保证鸡舍空气流动良好。最后鸡养殖应重点消毒处理,规范化、定期化地进行消毒,能减少养殖区的病菌数据,减少鸡肠道黏膜损伤。要注意的是,成鸡出栏后,需通过高温蒸煮、紫外线消毒等方式,对鸡笼与垫料进行消毒出栏,减少虫卵囊数量和球虫病发生率。
要进一步提升球虫病防治效果,还应注重预防药物的规范使用,除氯苯胍、氨丙啉外,鸡球虫病常见预防药物还包括莫能霉素以及盐霉素等,应注重这些药物的规范使用。针对应发生球虫病的病鸡,应将氯苯胍药物的用量控制在60~66 mg/kg,连续用药1周后再转为预防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