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 共建网络安全防线

2021-04-16 14:30王兴
网信军民融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反诈个人信息诈骗

◎本刊特约观察员 王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在虚拟空间产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日益发生变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发案高、造成损失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类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发展到要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地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

今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将该草案予以公布征求意见。这将是我国首次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专门立法,意味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将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今年1月至9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2 万起,同比上升41.1%,共紧急止付涉案资金2770 亿元。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让人触目惊心。在笔者看来,事前防范比事后打击更为重要,防范是重中之重。

首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早期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识别、制止和打击;有关部门应当开发利用网络软件、搜索引擎及应用程序中的新技术新手段加强技术反制能力,有效拦截诈骗电话和有害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精准预警工作机制;其次应当加大科普力度,建立网络安全专家智库,培养一批科普人员,开发一系列科普课程,在社会各阶层传播网络安全和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网络反诈的智力支持。

同时要建立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机制和治理体系,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与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相关单位、个人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协同作战,在这个过程中民众自身也要对“反诈”更上心、更用心。

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的立法基础开始趋于成熟。在此基础上,我们究竟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首先,要积极学习相关法律规定,养成“非必要不提供信息”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对自己授权或者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持续跟踪,注意销毁带有个人信息的单据和资料;最后要学会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当收到陌生可疑的短信、电话、QQ 微信、邮件、通知等,只要拿不准情况,都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当遇到他人要求借钱、打款、线上支付、充值等,所有金钱往来,一定要当面或电话联系到本人进行确认。

电信诈骗无处不在,要时刻提高警惕,提高防骗能力,持续关注反诈案例以及反诈信息。加强反诈认知,提高防范意识。才能拒诈骗于“千里”之外。和谐网络,你我共建,全民反诈,共享安全。

猜你喜欢
反诈个人信息诈骗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反诈”鸡蛋 为何上热搜
电信诈骗套路多 谨慎反诈防骗局
“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
“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