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丰华
新疆畜牧总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犊牛逐渐成为养殖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心,必须重视犊牛养殖。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让犊牛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佳水平。
犊牛在离开母体后,由于环境的转变使得其对周围的环境比较好奇,经常会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活动。而且随着犊牛的生长,其活动范围和活动次数在不断的增加,这些活动会对犊牛造成消耗,这就需要给犊牛提供充足的营养,犊牛需要母乳的喂养,如果母牛的乳汁分泌不够,导致犊牛不能吮吸到充足的母乳,需要进行人工哺乳的方式喂养才能够促进犊牛的快速生长发育。
犊牛在出生后虽然其受到母体抗体的水平的保护,可以对外界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力并不高。在其受到环境、饮水和饲料不合适情况下,都有可能使其出现病理反应。由于当前饲料中有部分农药等残留物存在,对犊牛甚至是母牛的抵抗力都有影响[1],而母牛的抵抗力下降也会使犊牛的抵抗力下降。
犊牛在出生后对周围环境就有较高的要求,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过高的环境温度容易使犊牛出现缺水造成身体不适和烦躁等,这容易使其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会感染发病。但温度过低,会引起犊牛的腹泻、感冒以及活动能力有所降低,并不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所以在其出生后的8~12 h。需要对其进行保温,避免出现腹泻而死亡。如犊牛出生在寒冷的季节,可以在牛舍中配备一些保温设施,如电热器和暖气等。确保牛舍内的温度适宜,还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由于犊牛的免疫力较差,如果环境中过于脏乱,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则会侵袭犊牛,导致犊牛出现疾病。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做到环境卫生的清洁。
牛场内场房的建设需要标准化,需要在牛分娩过程中进行监察。产房内一定要保持干燥和清洁,且具备良好的阳光照射,但要注意避免贼风出现。产房使用的器具和药物应统一放置,以避免在紧急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器具和药物,尤其是消毒液、长臂手套和照明设备等。在母牛生产时,接产人员应适时恰当的进行助产,以保证犊牛的成活率。犊牛在出生后,立即用干净的纱布将其口腔和鼻腔内的黏液擦干。以供其能够正常的进行呼吸,而后用已经消毒的剪刀,将犊牛的脐带剪断。犊牛的脐带断端应保持在10 cm左右,而后用浓度适宜的碘酒进行消毒处理[2]。犊牛在出生后应尽量让其第一时间吮吸到初乳,由于初乳中含有较高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对犊牛形成保护,这样犊牛可以获得充足的免疫力,但犊牛不断的成长,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会有所下降。当犊牛出生24 h后,其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基本为0,因此需要让犊牛在出生后尽早的饮用到初乳。初生的犊牛对初乳的需求量约为4 L左右,如果犊牛不会吮吸,可以通过胃管灌服的方式来让其采食初乳。需要保证初乳的质量,而且挤出的初乳需要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消毒。
初生犊牛出生1 h内饲喂初乳4 L,出生12 h再饲喂2 L左右,犊牛对2~10 d的常乳采食量为6~8 L。犊牛的牛奶温度需要控制在39~40 ℃,不能过热或过凉。而且需要对犊牛进行定时饲喂,犊牛需要饮用温水。
在断奶前的犊牛,主要会出现犊牛腹泻病,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应有的防控措施。
犊牛在断奶后,其营养物质需要从饲料中来获取,因此在给犊牛断奶饲喂的饲料中需要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对断奶后一周的犊牛观察其采食情况。通常采食量会出现倍数增长,这时应每天给每头犊牛饲喂2 kg左右的食物,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断奶犊牛的饲喂量[3]。饲喂量的调整还需要根据犊牛的采食情况和生产性能变化来进行综合调整。断奶犊牛需要进行补饲,通常补饲优质饲料和颗粒饲料,其中颗粒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率较高,具有全面而丰富的营养,还可以避免犊牛出现腹泻。而颗粒饲料的补充需要注意使用量,避免犊牛出现消化不良和瘤胃胀气的情况。每头牛每天需要提供1.5~2 kg的优质饲料。
犊牛在断奶后,不能立即转舍,需要在原舍内继续喂养7~14 d左右,在犊牛的饲养过程中需要有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断奶后的犊牛饮水量升高,所以需要给其提供充足而优质的饮水。在天气寒冷的时候,需要提升饮水的温度,以避免犊牛引用温度过低的水,而导致腹泻发生。犊牛的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和消毒,将环境中的病原体杀灭,避免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对犊牛形成感染,导致犊牛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