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斌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依据不同的病变类型,可以划分为:甲状腺肿、甲状腺炎、Grave’s 病、甲状腺癌,其中,甲状腺癌属于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据相关的调查显示[1],近年来发生甲状腺癌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阶段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该种疾病十分威胁人类的健康。经临床研究发现:不同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类型存在不同的影像学特征[2]。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常见方式,但是,该种检查方式容易受到周围的腺体影响,进而增加检查的难度性[3]。本文分析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100 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60 例,男40 例;年龄43~63 岁,平均年龄(53.33±5.12)岁;病灶体积0.4 cm×0.4 cm×0.3 cm~10.9 cm×1.4 cm×1.4 cm。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患者;②无颈部手术既往史;③此次研究资料数据均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符合伦理学要求。
1.2.2 排除标准 ①甲状腺疾病史;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进行检查:取平卧位,将肩部稍微垫高,充分暴露颈前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进行检查,设置探头频率在7~12 MHz 之间,全面扫查患者的甲状腺双侧腺体与峡部,对甲状腺形态、位置与甲状腺结节的形态、数量、血流等情况进行确定。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良性与恶性病灶的超声检查声像学特征。血流分布类型判断标准:划分为0~Ⅲ级,其中,0 级代表不存在血流信号;Ⅰ级代表存在1~2 处点状的血流信号,且管径<1 mm;Ⅱ级代表结节周围血流信号丰富,结节内部有微弱的血流信号;Ⅲ级代表结节内部存在丰富血流信号且较差血管数量>4 条,并且血管呈现树杈状形态分布[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0 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患者中,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25 例、Grave’s 病75 例;良性结节30 例、恶性结节70 例;共发现105 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0 个、恶性病灶85 个。良性与恶性病灶的内部回声、边界清晰度、形态、血流分布、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良性与恶性病灶的超声检查声像学特征对比[个(%)]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女性患者之中。资料显示[5]: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由于该种疾病属于内科慢性疾病,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即可,但是,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极易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合并发生结节症状,并且大多数结节为恶性,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尤为重要[6]。
甲状腺癌属于十分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是关键,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应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出甲状腺结节的数量与内部结构,可以对隐形甲状腺结节进行准确发现,其诊断准确性极高[7],并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优势性;除此之外,超声诊断能够对病灶部位的血流充盈缺损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可以观察结节的钙化情况,能够对疾病病情程度、良性与恶性性质等情况进行准确判断[8]。
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式,在一般情况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查检出率高达70.00%以上,然而,由于甲状腺出现实质性弥漫病变时,容易受到周围腺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增加其诊断难度性[9]。甲状腺结节伴随发生钙化的情况较多,并且,该种特征在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中均会发生,钙化的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10],其形成的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研究资料显示,恶性结节发生钙化的情况多于良性结节[11]。与此同时,结节部位血流类型也可以作为判断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恶性结节血流为Ⅲ级,而良性结节则为Ⅰ级;除此之外,观察结节边界清晰度、内部回声等相关情况也可以作为观察良恶性病灶的重要标准[12]。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 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患者中,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25 例、Grave’s 病75 例;良性结节30 例、恶性结节70 例;共发现105 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0 个、恶性病灶85 个。良性与恶性病灶的内部回声、边界清晰度、形态、血流分布、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次研究数据结论与刘建等[13]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一文中所阐述的研究结论大致相似,说明了此次研究结果的可指导价值。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显著,该种检查方式不具有创伤性,且操作简便,实施价值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