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蕾,倪俊学
1.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云南昆明 650000
辅助生殖技术(ART)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且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有效方法。其中,ICSI于1992年投入使用,由于单精子显微注射受孕的绝大多数精子的质量和数量低下,而且相比IVF有更多的侵入性操作[1],使得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选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ICSI技术所生足月活产新生儿及同期自然妊娠足月活产新生儿进行分析,了解ICSI子代出生缺陷及围生期情况。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ICSI技术所生足月活产新生儿102例作为ICSI组,并随机抽取同期自然妊娠足月活产新生儿126例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由儿科医师进行体格检查并填写信息收集卡,记录两组性别、孕周、胎次、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妊娠期疾病、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生后并发症情况。出生缺陷不能靠体检发现的,由儿科医师开具彩超检查进一步确定。鉴于早产增加出生缺陷、低出生体质量的风险[2-3],因此本研究中ICSI组和对照组均为足月活产新生儿,且对照组排除辅助生殖技术妊娠。两组新生儿的胎次、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围生期情况比较 ICSI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ICS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生期并发症,如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异常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生期情况比较[ n(%)]
2.2两组母亲妊娠期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ICSI组母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I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母亲妊娠期疾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n(%)]
2.3两组子代出生缺陷比较 ICSI组子代出生心脏畸形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子代出生缺陷情况比较[ n(%)]
2.4两组子代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ICSI组贫血、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O血型不合性黄疸、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均高于ICSI组,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血糖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因病例数较少,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子代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新生儿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各器官发育越不成熟,伴随的并发症就越多,且有研究指出早产与剖宫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有关[2-3]。本研究结果显示,ICSI组的剖宫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4-6]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显示,与自然妊娠相比,通过ICSI技术受孕的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显著增加,泌尿系统畸形和循环系统畸形患病率较高[7-8]。有研究发现,与自然妊娠相比,接受ICSI组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间隔缺陷的风险显著增加,而ICSI有创的受精方式和配子较高的低质量率所带来的胚胎染色体及基因异常率增加,可能与ICSI组子代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有关[9-11]。本研究确实发现,ICSI组心脏畸形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由于病例数较少,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
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接受ICSI技术的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率较高[12]。本文研究中,ICSI组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不良妊娠结局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考虑与病例数偏少有关,需进一步累积病例进行研究。另外,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CSI组孕产妇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FARIAN等[13]研究表明,在患有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中,不孕症的患病率高达47%。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在自然妊娠和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的妊娠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或)甲状腺自身免疫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存在关联[14]。
综上所述,ICSI子代在剖宫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方面高于自然妊娠,由于完整的统计需要大样本、随访、数据收集等过程,大多数研究属于回顾性队列研究,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且每个国家的诊断方法和筛查方式不同,导致本研究与其他国家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15]。随着接受ICSI的人数逐年增加,ICSI子代安全性仍需要持续关注,特别在出生缺陷方面,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促进ICSI 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其应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