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

2021-04-15 03:11陈成文黄利平
甘肃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色基层基因

陈成文 黄利平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南昌 330077)

提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关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精神品质的总和。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作为红色文化的精髓与灵魂,红色基因是以优秀精神品质为主体的先进红色文化形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建设和规范约束的功能。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耦合关系和红色基因的特殊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决定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性。在实践中,要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要从融入理念、融入渠道和融入机制上着手,优化融入路径。这就要求:一是要创新融入理念,确立融入航标;二是要优化融入方式,增强融入魅力;三是要健全融入机制,提升融入效能。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关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精神品质的总和。它是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2014年12月,在视察原南京军区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官兵提出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2016年9月,在纪念刘华清同志10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再一次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2017年,党把“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1],标志着党对红色基因重要性认识的又一次升华。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由此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基因是指引中华民族前进方向的思想明灯,必须要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思想意识,红色基因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耦合性

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首先要厘清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精神品质,其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一方面,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通过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以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影响和形塑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而实现德治的功能。另一方面,红色基因蕴藏着中国共产党治理苏区、根据地、解放区的宝贵经验和群众工作方法,对新时代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服务、社会秩序维护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资源宝库。基层社会治理是在坚持党委的领导下,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运用自治、德治、法治三种基本手段,对基层公共事务进行协商治理的过程。德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强调道德的先导性作用,通过道德来规范人们行为和各种社会关系。因此,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

(一)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契合

根据新制度主义理论者诺思的观点,制度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制度构成,正式规则包括成文法、普通法、规章等;非正式制度包括习俗、行为准则、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2]。不管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在规范人们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都具有强大的社会治理功能[3]。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执政过程中形成的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影响深远的优秀精神品质,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红色基因发挥着一种软治理的功能。与法律、规章制度等刚性的治理方式不同,软治理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化供给等柔性治理方式,对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进行共同价值理念治理,来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和规范人的社会行为,进而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4]。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软治理表现为对公民道德约束、信仰和文化传承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和教育[5]。而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目标就是要传承优秀的革命精神品质,强化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人们坚定中国共产党必然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重塑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党爱国爱家情怀,进而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规范人们的行为,最终实现德治。

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是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规范为手段,来影响人们价值观念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治理方式,即通过道德规范这一非正式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6]。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德治通过建立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能够“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人们的言行举止,真正实现“不治而治”。由此可见,德治不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追求目标。因此,在价值目标上,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相互契合。

(二)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主体契合

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主体包括党、政府和公民个人。第一,党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领导者。红色基因的产生与发展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传承红色基因放到了治国理政的重要高度,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第二,政府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组织者。在党委的领导下,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充分利用红色展馆、红色景区、红色文物等“活”的红色载体,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旅游,让红色血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赓续。第三,公民个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参与者。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的学生说道:“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分人群,不论年龄,人人都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基层社会治理历经了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一核多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特征。其中,“一核”是指党委这个领导核心,“多元”是指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公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也就是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委是领导者,政府是负责人,群体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公民是参与者。因此,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主体基本一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三)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内容契合

在实践内容方面,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为载体,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党史教育活动,培养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意识,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红色基因与生物基因不同,它是后天形成的,只能通过教化和培育的方式传承,而不能够随着生命的代际延续而自动遗传[7]。红色基因的形成过程,就是红色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塑造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人对红色文化的内化过程[8]。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强化人们的责任担当、培育人们的优良品质、激发人们的人民情怀[7]。具体而言,一是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信心;二是培育人们坚持党的领导、爱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恒心;三是敦促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是开拓人们拼搏进取、勇敢刚毅、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

思想道德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道德是实践的,而不是先验的,人非生而具有道德。人的道德的形成源于道德实践,这是一个长期教育与内化的过程[6]。思想道德治理就是要让人们在参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家教家风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优秀道德文化的熏陶,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从而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具体而言,思想道德治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培育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的社会公德;二是培育爱岗敬业、服务群众、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三是培育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四是培育爱国奉献、勤劳善良、明礼遵规、自强自律的个人品德。可见,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相互贯通,能够相互促进。

二、红色基因的社会治理功能

“红色基因”顾名思义是由“红色”和“基因”两个名词概念组成,两者相互修饰,紧密相连。但“红色基因”绝不是这两个词语的简单拼接,而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是以优秀精神品质为主体的先进红色文化形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建设和规范约束的功能。

(一)价值引领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文化和思想渐渐渗透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中,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助长了当今社会的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最终导致自私、利益至上、道德下滑等社会现象。而红色基因通过对价值观的批判、建构与引领活动[9],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人们的“三观”,并使其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从实践来看,红色基因的价值引领功能主要体现在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文化功能三个方面。首先,红色基因蕴含着革命先烈舍身为国、不怕牺牲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勇毅、忠诚为民的优良品质。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奋发进取的意志,增强人们爱国强国的责任感,从而激励人们克服艰难险阻,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二是凝聚功能。一方面,红色基因能够凝聚思想,增强“红色”的主色调,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人们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中保持思想定力。另一方面,红色基因能够凝聚力量,把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引导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是文化功能。红色基因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与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的内核。它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升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是非、善恶辨别能力,从而帮助人们抵御糟粕文化、低俗价值观念的侵害。

(二)道德陶冶功能

道德陶冶是红色基因的一个重要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不同类型的文化塑造不同类型的人[10]。红色基因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蕴藏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要求,它可以通过文物、文艺作品、道德模范等载体来塑造人的品德,实现道德陶冶功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非常重视道德建设的作用,要求在全党、全军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在党的七大时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1]1094-1095并且,他要求共产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就会影响全民族”[11]812。毛泽东一生节约简朴,一件衣服补了再补,穿了又穿,生活相当节俭,在经济贫乏时期,他还自己主动要求减薪,不再吃鱼肉与水果,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周恩来同志也一贯倡导勤俭治国,艰苦奋斗,反对挥霍无度,等等。这些优秀、崇高的道德品质都蕴藏在红色基因之中,并通过红色基因的传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人们就能汲取到充足的道德营养,陶冶道德情操,从而塑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爱民、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优秀道德品质。

(三)规范约束功能

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在实践中的产物,是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准则[12]。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充分结合的产物,对社会活动、行为有着巨大的规范作用。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红色基因的社会规范功能最直接地体现在对人的行为规范上。一方面,红色基因为社会个体提供了共同的行为规范[13]。红色基因蕴含着对党忠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下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法宝。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规范人们行为,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在治理行为中坚持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另一方面,红色基因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我们取得了更大的胜利,但是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与颠覆,如果没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会出现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大危机[14]。而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能够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基层社会治理主体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进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之,红色基因在行为导向上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趋同性,不仅能够解决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对人的行为的外在控制的有限性,而且有助于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12]。

三、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向

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耦合关系和红色基因的特殊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决定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性。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的实践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然而,在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融入理念滞后、融入方式不合理、融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融入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要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要从融入理念、融入方式和融入机制上着手,优化融入路径。

(一)创新融入理念,把准融入航标

理念是行动的航标。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先确立科学的理念,引导实践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红色基因的核心属性,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红色基因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就在于其始终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人民对红色基因的政治认同逐渐升华为文化认同,能够得到广泛的接纳、认可和践行[15]。从诞生时的弱小到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从成立之初的58名党员发展到拥有9514.8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中[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同时,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性也决定了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层处于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17]。因此,要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融入过程中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以红色基因传承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要树立整体性融入理念。整体性融入是指在融入过程中既要保证红色基因传承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确保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紧密融合。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因此,在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充分认识到传承红色基因已经上升到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和治国理政的新高度,要系统性、完整性地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挖掘红色基因对于实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时代价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基层社会治理染成鲜艳的“红色”[16]。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紧密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多元主体协同的整体性治理。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安德鲁·邓西尔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的概念,指出“整体性治理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反对化约主义的还原论以及孤立地看待问题的一种范式”[18]。从当前我国实际来看,存在党委、政府、群体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公民等多元治理主体,这些治理主体共同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行动力量[19]。因此,红色基因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要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红色教育,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紧密融合,进而促使多元主体自觉运用红色理念、方法治理基层社会。

三是要树立守正创新理念。“守正为基,创新为要。”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进程中,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首先,要坚持守正理念。传承红色基因,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溯源,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在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进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进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肃清社会风气。同时,还必须要坚持推陈出新,不断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形式载体的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命力;要保持红色基因与时偕行,继往开来,着眼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吸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有益思想和时代精华,推动红色基因的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红色基因的感召力。

(二)优化融入方式,增强融入魅力

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结合体。这决定了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的空间范围广,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对象复杂多样,治理任务艰巨。因此,要推进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要优化融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多途径、多形式发展,不断增强融入魅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与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要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以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党建质量,进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神经末梢”,真正使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20]。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确保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这就决定了基层党建与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的必然性。因此,要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在党建引领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二是强化基层自治与用活红色资源相结合。红色资源既包含物质性的革命文物、博物馆等,又厚藏着精神性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2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红色基因蕴含于红色资源之中,并通过红色资源展现。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要结合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在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3D展示、AR、VR等技术,生动再现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触摸铁血豪情中重温理想信念,在领略革命的艰辛中珍视幸福生活,最终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充分发动群众,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总而言之,把强化基层自治与用活红色资源相结合,能够激发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活力,让市场、居民、社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进而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三是下沉治理资源与创新红色治理相结合。社区是社会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能否畅通这最后一公里决定了社会治理的成败。《决议》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资源下沉,不仅要把工作和服务向社区下移,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社会治理资源向社区下沉。从红色基因的社会治理功能来看,它也是一种宝贵的社会治理资源,要与资金、人力等有形社会治理资源一同下沉到社区,与社区治理充分相融合,实现红色治理。从社区的空间属性来看,社区是人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传承红色基因的个体集聚于此,基层社会治理的行为发生于此。因此,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抓住社区这个关键节点。一方面,要推进红色文化进社区,建设红色社区。党和政府要积极开展红色展品、红色作品、红色故事进社区活动,让红色基因这一社会治理资源下沉到社区,使红色基因与家规家训、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引领、道德建设和规范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和团体。在社区中,社会组织和团体(如广场舞队、志愿巡逻队、乡贤理事会、志愿者队伍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培育或自发的方式,承担了一部分社区治理的职能,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还要加强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红色“改造”,用红色思想激发它们在价值引领、法律宣传、矛盾化解、治安巡防、联动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为破解城市社区社会治理难题,兴国县聚焦物业服务管理这一民生“关键小事”,整合物业、社区、行业部门等资源,大力构建“红色物业”体系,不断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推动物业服务管理与城市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三)健全融入机制,提升融入效能

健全的融入机制是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要提升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就必须要健全融入机制,加强资源保障,实施监督考核,做好沟通协调。

一是要建立资源保障机制。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是一项纸面工作,它的推进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首先,要建立人力投入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以及组织参与机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汇集社会各方人才力量,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指导,避免实践走弯路、错路。其次,要建立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载体。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要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积极开展“重走红军路”“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加强对多元主体的红色教育,进而重温理想信念,形成思想共鸣。最后,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是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市、县政府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在确保财政资金稳定、持续投入的基础上,探索社会资金筹集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之中。同时,还要构建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二是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坚持以推进责任为目标指向,建立健全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监督考核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包括党委监督、政府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在内的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监督体系,形成一个全过程覆盖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资金使用和责任履行情况。其次,要突出目标、结果导向,建立健全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考核内容设置上,要坚持全面、准确原则,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履行职责中所投入的精力、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评价尺度设置上,要坚持具体、明确原则,细化、量化评价尺度,明确规定计量单位、项目基本分值、权数。在奖罚条款制定上,要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对考核不合格的相关责任单位、人员进行相应处罚,对考核合格的相关责任单位、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奖罚应该以精神方面为主,辅以一定的物质手段。

三是要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从治理主体来看,基层社会治理包含了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公民等多元治理主体;从治理空间范围来看,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治理的融合体[22]。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要是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思想之中、外化于他们的治理行为之上,并融入城市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之中。这就要求,必须要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畅通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协调他们之间的行为、活动,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力于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方面,要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党政领导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协调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事务和日常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工作协商制度,由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等相关负责人和公民代表共同协商讨论融入进展、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保证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

结 语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就要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中国再次绽放耀眼的光芒。从逻辑关系来看,传承红色基因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从价值功能来看,红色基因具有价值引领、道德建设和规范约束的社会治理功能。可见,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然而,实践部门对于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性和应然性认识不清晰,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处于无序状态,主体能动性发挥不足,融入理念、融入方式和融入机制都有待优化和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红色基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路径,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红色基层基因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基层在线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