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政治:政治学基础范畴的理论创新与现实面向

2021-04-15 03:03张贤明
云南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政治学政党现实

栏目主持人:张贤明

主持人话语: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是“继往开来”的事业,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传递薪火,在面向实践中推陈出新。中国政治学亟须发现、阐释、升华新的理论体系,适应政治学话语的创新趋势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责任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也是人类和谐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责任政治作为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范畴,旨在阐释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的责任逻辑,力图分析责任如何在观念塑造、结构设计与行动调整中实现理想的政治形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中,树立责任意识、优化权责体系、强化问责制度无疑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与有效路径,是决定制度科学性、有效性与执行力的基本前提,其背后贯穿着深刻的责任政治逻辑。作为“老问题”的“新研究”,责任政治研究应勾连历史与现实,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成果,回应新时代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需求。本期的4篇文章以责任政治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索责任政治的理论逻辑与建构路径。《制度与责任融合发展的三重境界》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史,系统地、历史地剖析了责任和制度的关系,深入地阐释了制度如何生发于责任,责任又如何成为制度的支撑。文章提出责任与制度的三重关系,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演进中责任多样化与制度复杂化的过程。《责任型政党:新时代责任政治建设的核心支撑》一文在“使命型政党”与“回应型政党”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责任型政党”的概念,并从观念与结构两个维度论证了责任型政党如何实现责任政治。《伦理、契约与身份:西方责任政治分析的三重视角》一文以西方政治思想史为资源,分析了责任政治理论的流变。伦理、契约与身份不仅代表了责任政治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形式,而且应成为当代责任政治建设关注的三个重要方面。《过程视角下政府问责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聚焦于问责制度,以过程为视角将问责区分为三个不同环节,并从这三个环节出发,探讨了提升政府问责效能的具体方法。

政治学基础理论关键议题的创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责任政治的探讨也是持续不断的进程。责任政治理论要在历史中厚植其积淀,在现实中夯实其解释力。作为中国政治学话语创新的一个重要切口,责任政治研究应力求继承传统、回应现实、面向未来,以跨学科的系统思维、打通古今中外的宏大视野,多领域、分层次地分析责任观念、责任结构与责任行动,并将其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与过程当中,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助益。

主持人简介:张贤明,男,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政治学政党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