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秋宇,刘丹丹,李晓璇
(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指数事关个人生活与职业选择,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学生群体中,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未来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社会责任重要。因此,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至关重要。
在线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在新冠疫情期间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等情境的转变也不可避免的会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心理影响。医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拥有共性,但同时又具有特殊性。相比以往,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交往不畅。文献资料研究及教学管理实践表明,人际交往不畅这一现象在医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在线学习教学模式开展之前,医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集中于实习期间。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大了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顾此失彼,无所适从,产生了人际交往不畅问题。在线学习教学模式开展之后,因为资讯的发达,社会信息透明度高,加之一些媒体对医疗事件的渲染,相当数量的医学生还未进入实习阶段,便对医疗事件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对医患关系的过度担心影响到其在日常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使其对社会、他人产生了猜疑、不信任的心理,为正常人际交往带来了阻碍。另外,在线学习期间,医学生对着屏幕与老师、同学沟通,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难将自己的情绪及时、正确的表达给他人,更加阻碍了医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
2.学习压力加大。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城,不但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均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整个学习阶段,相比于很多普通专业,医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随着教育科技的深入实施,包括“慕课”等在内的多种移动课程的开设,为医学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技能带来了很大方便。与此同时,在线学习也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但透过书本与在线学习对比,医学生原本沉重的学习压力被放大,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3.学习态度消极。在线学习在给医学生带来更加充足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考验着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于是在线学习,任课教师无法直接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导致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同学出现了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期间玩手机等现象发生,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在线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低而出现焦虑情绪,当这种负面情绪无法得到释放时,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根据在线学习的规律,总结以下几种对策:
1.加强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对医学生的心理辅导实践表明,积极主动的心理调节对缓解心理问题,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具有实质作用。在线学习情境下,可通过相关的移动软件,就一些心理健康注意事项、医学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发送推文,普及一些相应的科学常识以提高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为此,医学生更应利用在线学习带来的便利,强化自我心理教育及心理问题缓解的能力,不断完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效能,借助网络提供的心理健康指数与评价体系,积极自主或借助老师、家长及同学的帮助,通过实践化解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障碍。医学生应该全面地分析自我,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适当地进行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体力缓解压力,确立过滤在线学习消极因素的心理机制,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2.创新医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办法。针对医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办法与针对普通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并无多大区别。一间办公室、一道密封门便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的全部。即使在新生入学时期,医学生也会像其他学生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测试,而且在整个学习期间,各班均会设置两名心理委员以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的针对性。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习就业压力的加大,在高年级阶段,许多常规的心理活动过多地停留于形式,甚至一度陷于停滞。实际上,在线学习情境下,对医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更有针对性、持续性。例如,可运用网络,突破心理咨询辅导的时空限制。在此过程中,收集在线学习相关的医学生心理问题案例,与校园文化在线上线下有机地融为一体,把不同的案例融于相关辅导、咨询或培训中。这样,针对医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可变得更为“鲜活”,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有案例可以参考,有素材可以使用。
3.加强医学生就业辅导。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对比普通大学生的整体就业选择,医学生就业渠道显得较为狭窄。相当数量的医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个人未来的就业去向便有了想法,渴望地理位置较好、环境优越、薪酬较高的医院。但新冠疫情的爆发阻碍了医学生的实习和求职进程,必然会产生焦躁情绪。鉴于此,就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辅导,通过在线直播、网络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求职培训。积极组织召开网络招聘会,拓宽学生求职渠道。对就业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跟踪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同时,鼓励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详细解读大学生就业政策,如“三支一扶”“名校优生”等,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强化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进一步强化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还是为缓解其心理压力均较为重要。但相比于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从全方位创新实施。一方面,提高共同参与意识。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任课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及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都要具有共同参与意识,认识到预防及缓解医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通过在校内外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如,医学生走进社区、街头、敬老院等为他人量身高、体重、脉搏、血压,在校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以此来提升医学生的服务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自我健康、他人健康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互联网、智能技术与在线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虚拟和现实的不同场景、不同形式的医学实践,理解“医患关系”“医者父母心”等概念。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对社会、对职业、对工作的了解,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素质,从而缓解或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线学习情境下,医学生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说,在于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引起的心理问题加深程度。在线学习引发的心理问题加剧还需要在在线学习的情境中对症下药方能有效缓解医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在线学习情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程度的加剧或者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并非仅限于上述。这些策略也不能单独运用,需要综合实施。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