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 苇 张贝雷
(中央团校 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89)
自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共青团志愿服务参与了我国多次重大事件和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8年的抗洪抢险,青年官兵用生命诠释全力以赴;2003年抗击非典,青年白衣天使和志愿者,将自己的生命与人民命运紧紧相连;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共青团志愿服务体现了广大青年的社会责任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青团志愿者展示了广大青年的热情和专业素质;2010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共青团志愿服务在不断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志愿服务“助人”和“育人”双主线的功能,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和改善民生的中坚力量,不仅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且通过志愿服务锻炼青年志愿者,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此次疫情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我国发生的5起公共卫生典型事件,即上海甲肝事件、山西朔州毒酒事件、南京汤山投毒事件、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非典型性肺炎SARS事件来看,此类事件具有较强传播性、公共性、损益性、紧急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正值春运,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加快了疫情的传播,因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同对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中央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布《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动员全体共青团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文件指出:“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要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制度自信教育的重大实践,作为检验共青团初心使命的重大实践,作为落实团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实践,把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体现到大局贡献度上。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坚持全团动员,做到组织动员到支部、发挥作用靠支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都要立即行动起来,听指挥、勇拼搏、见行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指挥下,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团干部要在防控疫情战斗的前线接受考验、经受锻炼,当好‘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带头高质量地落实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要求团员青年做到的,团干部首先要做到……充分发挥广大团员和基层团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1]。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级团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被迅速动员、组织起来,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对新冠疫情防控中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对其工作创新路径进行展望和思考,对未来做好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的践行为青年抗疫志愿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青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开展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全方位动员团员青年,充分发挥了广大团员青年和基层团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彰显了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提升了共青团在社会治理中的贡献度。共青团中央特别印发的《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青年志愿服务不仅是增强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重要途径,更是引领社会风尚、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青年志愿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如《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所提出的:“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战争中,青年是抗击疫情的生力军,共青团志愿服务彰显了这种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共青团组织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心任务,从舆论引导、青年突击队、整合社会资源、弘扬青年志愿精神四个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强化阵地优势,发挥共青团对青年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关于“病毒来源”“疫情防控政策”等问题,引发了全网全民的大讨论,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国病毒论”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剥夺人权论”,共青团组织高度重视中外青年在此次疫情中所呈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团属媒体和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共青团的阵地优势,创新宣传手段,利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举办“网上课堂”,持续关注疫情动态,澄清网络谣言,科普防控知识。“采用‘青年大学习’‘全民战疫知识竞答’等青年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权威信息,加强舆论引导,设置青春共筑防疫长城栏目,宣传青年医护英雄,树立青年典型,大力宣传疫情防控工作,号召广大青年投身到疫情防控实际行动之中,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坚定了广大团员青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2]共青团组织坚持在疫情防控中对青年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等积极正向的舆论引导,深受广大青年的认可和赞扬。
2.勇于担当奉献,发挥共青团的青年突击队作用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党有号召,团有行动。2020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共青团中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先后发布《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关于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的工作指引》《关于在重点领域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工作指引》等文件,指导各级团组织安排部署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任务和行动机制,广泛招募青年志愿者,组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青年突击队5.2万余支,111.8万余名团员青年,在各地同级党委领导下的疫情防控指挥机构承担着大量特定的疫情防控专项任务。疫情中的青年突击队成员不仅仅局限于共青团员和大学生,还有各行各业的青年在不断地加入进来。此次疫情防控实践证明,“在疫情防控最艰苦、最艰难、最艰险的位置,青年人的身影从未缺位,以青年为主体的突击队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
3.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作用
抗疫志愿服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为共青团组织提供了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的契机。共青团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建立起诸多志愿服务枢纽型组织作为抗疫志愿服务工作的阵地依托,延伸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的触角,拓展了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的活动领域。目前,共青团在全国省(区、市),273个市(地、州、盟),2700个县(市、区、旗)和2000多所高校,依托基层团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建立起志愿服务组织化网络平台,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工作。
4.吸引凝聚青年,发挥共青团的志愿服务精神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同志对青年志愿者工作明确提出要求:“要立足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重要载体的定位,着眼使志愿精神成为团员、队员先进性重要精神要素的目标,通过志愿服务净化人、锻炼人、培养人。”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抗疫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给身边的每个青年和千千万万普通民众。扎根于疫情防控的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青年志愿者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从社区人口筛查、体温监控、物资搬运,到杀菌消毒、医疗救护;从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建设到各类人群的心理咨询辅导,虽然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事无巨细、繁重复杂,但青年志愿者们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考验,共青团志愿服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不足和短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92亿人,其中青年志愿者8086万人,占比42.11%。在疫情期间共青团各级组织共组建5.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111.8万余名团员青年勇当先锋;各省(区、市)团委总共预招募志愿者170.4万人,上岗志愿者137.1万人,在青年志愿者中占比1.78%,在全国志愿者中占比0.71%。
虽然此次疫情防控中,全团各级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共组建5万多支青年突击队,近112万名团员青年勇挑重担,抗疫争先,但是,完全由共青团组织主导的青年志愿者占比仅为1%。
学者胡献忠在《活动·项目·事业》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公民社会正在兴起,社会治理方式悄然发生变革,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面临着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难得机遇,如何充分发挥团的优势和特长,使团的活动更具实效性、可持续性,进而确立为项目,再上升为社会事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4]伴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最初的共青团发起实施、主导推进、一枝独秀,已逐渐发展为中央文明办统筹协调,民政部行政管理,全国总工会、全国青联、全国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团组织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工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在此格局下,各级共青团不应该花过多的精力去谋求当地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权,而是要深耕青年志愿者群体,构建青年志愿者组织体系,实施青年志愿者重点项目,抢占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制高点,大力弘扬志愿文化,努力在当地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主力军和引领者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以下不足。
1.对“90后”“00后”青年的志愿服务动机了解不足
《共青团中央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指出:“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坚持本地化、社区化、组织化、安全第一的原则,务实开展志愿服务。”此次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中,“90后”“00后”占比近50%,已成为当今青年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而此次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的一部分“90后”“00后”青年志愿者以个人的行动自主去疫区进行个人能力的抗疫援助工作,他们根据个人了解到的抗疫信息,按照个人的想法主动前往疫区,缺少有效引导和完善的配套组织[5]。
从共青团中央发布的疫情防控指令性文件不难看出,共青团组织对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心理需求了解不足,应该对他们之中分散参与疫情防控的青年志愿者进行有效引导、配套组织,通过共青团志愿服务的平台,充分发挥“90后”“00后”志愿者的力量,极大地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对外籍在华青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对接不足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来华学习、工作、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在华常驻外籍人口约60万,其中大部分在45岁以下,包括留学生和青年职业人士等。该群体同广大中国青年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心理问题求助的需求得到瞬间“放大”,表现得十分明显。一是思乡之苦。因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措施,被迫延长一次性在华居住时间,长期(一般1年以上)与亲友分隔两地,造成“分离焦虑”障碍。二是价值观差异。主要集中在欧美等与我国制度差异较大的西方国家青年,认为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过于严格,甚至侵犯了人身自由。三是职业生活压力。受疫情影响,外资外贸领域用工需求大幅缩减,致使本打算长期在华发展的外籍留学生找不到称心工作,或薪酬下降甚至被解聘,削弱了生活来源,导致心理压力激增。四是社会融入难。产生此类心理困惑的外籍青年有些是在社交中发生矛盾,感觉被“歧视”,有些因文化理念差异,在与中国恋人、亲友、事业伙伴、老板、同事等相处、共事中产生矛盾,需要及时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沟通,化解家庭、职场人际矛盾,促进社会融入,增进家庭、邻里、社区和谐。
从全国范围看,外籍青年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很大。虽然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广东等地响应疫情号召,都开通了24小时中、英文双语热线电话,为在华外国人提供各方面的咨询和求助服务。首都北京,热线还可提供英、法、德、俄、西、日、韩、阿等8种外语服务。以962288“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为例,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28日至2月29日,热线共受理外国人有关疫情的服务请求1765人次,其中延伸服务联络电话4012人次,服务包括帮助协调处理签证延期、回国、居家隔离、物资保障等。
团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的民间外交以及在华外籍青年群体的志愿服务工作。但是,在热线聚焦生活常识及疫情防控咨询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没有专门针对外籍青年的专业心理咨询热线,与他们疫情期间强烈的心理需求形成落差;其二,可提供英语咨询的心理志愿者严重不足。
3.对其他领域优秀青年的志愿服务典型宣传不足
抗疫斗争期间,涌现了一批青年志愿服务典型。如“‘90后’雨衣妹妹刘鲜,驱车19个小时从成都到武汉,利用自己的盒饭公司的门店给医护人员免费提供盒饭。走错车厢滞留武汉的大连小伙蒋文强,主动报名参与抗疫情,工作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病区。湖北警官学院的大二学生伍立轩与3名返乡的公安院校大学生组成预备警官志愿队,前往卡点驻警、盘查劝返、巡逻防控。武汉“90后”老师吴悠自己做‘骑手’,骑电瓶车奔波在武汉的大街小巷,给信息匮乏的人群以及物资匮乏的病患家庭送药、口罩、酒精等。102名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每人每天打100多个电话,帮助洪山区部分社区开展电话排查,“90后”快递小哥苍禹威变身‘送菜英雄’,给两三千名居民义务买菜,“90后”陈灵毓自我动员参与到志愿运输服务中,开‘医护专车’,每天运送十几位医护工作者上下班,“90后”的刘伟,穿行在医院周边的道路,等候医护人员的订单,免费呼叫、24小时随时出车”[6]。疫情期间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典型不胜枚举,共青团组织对这些自发参与到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其他领域青年志愿者,还存在宣传不足的现象。他们的志愿服务典型事迹,共青团组织应大力宣扬,激励同龄人学习优秀青年的志愿服务精神。
1.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构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兵团、95%的市地州盟、69%的县市区旗和2000多所高校,都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是,基层共青团开展志愿服务由于工作力量有限,更多的是联络、引导当地青年社会组织承办共青团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而不是由共青团单独实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长期以来,在市、县两级,团市委、团县委主要甚至完全依靠当地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承担青年志愿者工作。因此,从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的角度看,应明确赋予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统筹协调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职能,不仅是具体实施好西部计划等相关重点项目,而且在如何构建上下联通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如何打造全国通用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如何做实志愿服务“三优秀”表彰体系、如何推动志愿服务重点项目上下联动等方面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共青团内外双向联动,共同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以此次疫情防控外籍青年心理需求为例,像心理咨询、医疗救助等相对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此次武汉抗疫心理援助热线不失为成功典范。热线虽然是临时组建的,但它在短期内集中了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专业心理工作者。共青团组织在立足主责主业的同时,可充分发挥全国青联的组织优势,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双语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出顶层设计,培养更多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共青团组织可借助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人才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招募海外华人青年心理专业志愿者,开展多语种心理救援,提升和拓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3.提高对青年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管理,拓展新的志愿服务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此前并无太多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经验,此次疫情既是对共青团志愿服务的考验,也是对共青团志愿服务在人员和工作方法上的考验。疫情防控实践表明,“90后”“00后”的青年志愿者经受住了疫情实战的考验。正如学者董海军、杨静在文章中指出,“发现在动员‘90后’青年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中,在动员主体、动员程度、动员对象、动员预案四个方面仍有提升改善……对“90后”个人‘英雄主义’式分散参与,缺乏有效引导和配套组织。……对“90后”青年动员尚需科学研究,保障动员预案的长效性”[7]。共青团组织应该对“90后”“00后”青年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其一,联合社区,拓宽疫情防控动员渠道,将散落在共青团组织之外的“90后”“00后”青年纳入共青团志愿服务体系;其二,加快对“90后”“00后”心理、行为特点的研究,将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目标与他们的志愿服务目标有机融合;其三,制定长效的志愿服务应急预案,弥补此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不足,建立健全共青团组织志愿服务工作的应急机制。
4.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推选树立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像“直播一哥”李佳琦在疫情期间为帮助武汉复工复产,专门开设直播节目推销武汉地区的产品,这种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共青团组织未来的志愿服务工作可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组织、项目选奖工作,深度挖掘其他领域先进青年典型,发挥其示范作用。发动社会各界协同创作体现志愿精神的文化精品。近年来,影视作品中的主流电影《战狼2》《送你一朵小红花》《你好,李焕英》等影视作品既叫好又叫座,口碑票房双丰收。共青团组织未来可以结合典型遴选树立,充分运用市场力量,将榜样故事化、故事产品化、产品新媒体化,带感情、有温度地讲好各行各业青年志愿者的先进故事,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志愿文化、志愿精神的传播。借助共青团内外新闻媒体资源做好青年亚文化的宣传。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共青团组织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阵地,对广大青年进行积极正向的舆论引导,为共青团组织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拓展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