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婷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山西省长治市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稳步前进,主要得益于煤炭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但长期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因此,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应对环境资源与生态保护,是长治市走向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长治市在“两山”理论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良性发展之间寻求最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一些资源型地区,人类生存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突出的新问题。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1]234
生态文明思想是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对这一思想作了系统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2019 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3]2020 年 5 月,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也提出了要大力发扬“右玉精神”,践行“两山”理念。这对长治市实现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在谈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4]40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就意味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文明兴衰论”“永续发展观”等维度全面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两者和谐发展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实现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思想的交融。作为资源型地区,长治市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陷入生态恶化的困境,妨害经济的永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才产生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自然资源看作是生产力中重中之重的要素,从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认识出发,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提升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层面,提出“两山”论,这是对自然生产力价值和经济价值结合的升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财富观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一同规划,通过特色旅游扶贫、生态种植等方式,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共同谋划、共同发展,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需要素。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这一理念深刻展现了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瞻性认识以及践行该理论的坚定决心,也表明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互相促进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我们应该以不破坏为原则,科学合理地获得经济效益,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论,从行动上解决资源依赖所造成的问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改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和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要从民生角度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4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生态环境质量,要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昭示了环境就是民生,发展经济的着眼点与最终目的在民生,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为了民生。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也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因此,长治市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稳步推进“蓝天净水”保卫工作,让人民真正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7]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想确保建设的成果更为有效,就必须通过制度化、法治化的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做到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开始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序开展,有效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向好发展。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我们必须扛住压力,认准目标,加快制度创新,将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成熟化,严格执法,推进环境司法不断完善与环境信息透明化,让更多民众参与其中,更多的企业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办企业。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通过法治措施推动自然环境得到修复,经济活动与环境承载力相统一,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长治市依托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长治市的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煤焦铁等传统产业,能耗高、污染重、结构性污染等问题突出,环境承载压力与日俱增,成为影响长治市绿色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
问题之一,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生态经济发展缓慢。长治市是一个依靠煤炭资源发展并繁荣起来的城市,资源密集型产业占很大比例,难免会阻生态经济的发展。《长治市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长治市在2019 年实现的 GDP 达到了 1 652.1 亿元[8],其中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产值占53.0%。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即依靠资源发展的产业仍然是长治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煤炭资源的庞大储量是长治市不断发展第二产业的最大资本,因此煤炭产业在技术、人才和资金上占非常大的比重,也就是说长治市要想进行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难度势必不小。据资料显示,长治市2019 年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4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所占的比重约为3%,达24.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的比重却高达46%,达344.0亿元,其中对煤炭产业的投资占比很高。由此不难看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缓慢有据可循。
问题之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治市虽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其分布并不集中,长此以往造成了长治市内布局极其混乱,环保设施建设落后。矿区的分散一方面导致了煤炭产业的集聚效应很差,严重影响煤炭业后期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另一方面,土地的占用和修复也很分散,这就加剧了土地的买入成本和修复成本。由于缺乏对长治市整个市区功能的系统规划,一些矿区甚至坐落在市区内部或附近郊区,环保设施投入高,这间接导致空气和水资源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市区内其他功能的正常运作。再加上长治本地基础设施落后,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长治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问题之三,环境修复工作艰巨。富饶的矿产资源为长治市生产总值的增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煤炭资源的开采严重污染了空气、水质和土壤,矿区的分散加剧了污染治理难度,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大量耕地和住房濒临坍塌,使当地基础设施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还会产生化学废品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堆放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降低了土地质量,进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废弃物的后期处理,严重影响空气和水资源的质量。长治市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有百年之久,其废弃物的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环境修复的任务艰难而巨大。
问题之四,生态观念落后。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仍顽固地认为发展生态经济就要摒弃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没有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部分,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长治市一部分资源型企业固守传统的发展理念,削减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对正确的生态观的认识和学习远远不够。另外,长治市一些官员仍错误地认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是GDP,故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完全不顾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结果给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总之,长治市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强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7]。长治市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文化创新
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创新意识,创新生态思想的普及与宣传方式,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将生态文明思想知识以各种新形式融入到短视频等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氛围,为长治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解答,是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要想树立或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新思想指导实践。
2. 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的科技创新
当前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要努力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让市场引导科技研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环保领域全过程,加快建设完备的现代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使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融会贯通。要具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立足长治市的实际,统筹制定长治市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产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推动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经济转型。
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要完善生态保护立法,加强行政的执法力度以及刑事的司法判决,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以严格、严厉的法律推进生态环境向着绿色发展,同时要严格守住生态环境红线。其次,生态环境建设要坚持底线思维,及时建立生态监管平台,使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发展。第三,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完善生态环境垂直监管和监察体系,创建举报热线,加强普通群众的监督意识与行动,使监督常态化。
1. 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致力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生态文明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会不可避免地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侵占生态资源。因此多元利益主体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化解利益冲突最为根本的办法就是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针对生态环境补偿问题不能搞“一刀切”,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2. 促进各种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的有机衔接
推进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全局,从细微处着手,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群众增收的关系,做好不同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与衔接,强化诸如财税、环保、监管等部门的协同,全面统筹,多措并举,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3. 要坚持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的统筹发展
城市和乡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做到城市和农村双轮驱动。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必须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重发展轻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以长治市区为核心,层次分明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1.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类企业要共同为生态环境保护想办法、谋方略、尽其力。长治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高位推动生态环保目标任务的落实,了解全市突出环境问题工作情况,审议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决议,各部门各单位对照《长治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主动履职担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今后要以解决与民众利益切实相关的重大环境利益问题为切入点,重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废水、垃圾、油烟等污染物的治理,想民所想、解民所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2. 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协同治理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合力,形成生态文明网络协同治理新格局。为了增进与实现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政主体应该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相互合作,在彼此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生态环境治理事宜。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构建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渠道,畅通人民群众在环境污染监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知情权、监督权、谈判权等话语权,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3.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
根据公众的特性来确定宣传教育内容,将环境保护和公众实际生活进行组合,并在其中融入一些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的内容,结合公众的情况来确定宣传渠道和教育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在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的同时,积极努力探索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性和实践路径。发挥个体、团体的辐射作用,把保护环境作为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号召民众积极履行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责任,在身体力行的生活点滴中推动长治市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在转型发展上,山西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要久久为功,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9]山西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摸索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的道路,为兄弟省份发展提供借鉴。“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长治市应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脚踏实地走出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进而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