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康樱樱 赵华 李盛楠 刘倩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方式治疗,将患者体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重新输回患者体内,以达到代替机体心肺功能的作用,维持机体器官氧合、氧供,使患者成功度过危重期[1]。患者在院内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手术等操作,故需实施院内转运,常规院内转运常采用“转运床以及体外膜肺氧合”双单元转运模式,其对人力、设备需求较高,故选择便捷、有效、要求较低的转运方式较为关键。相关报告显示,一体化移动单元转运多用于市级等中长途转运,对院内转运的运用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一体化移动单元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转运用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40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转运床及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行院内转运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一体化移动单元及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行院内转运的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1.52±4.37)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1.19±4.22)岁。比较上述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附表 对比两组院内转运相关指标(,min)
附表 对比两组院内转运相关指标(,min)
1.2 方法 转运前评估相关人员及设备的调配,由主治医师确认患者符合转运条件后,再进一步制定转运方案,备好转运设备。①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床及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实施院内转运:选择7人组成转运团队,其中护士长负责整个转运流程的协调、分配任务等,注意固定好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各管路,保证其电量充足,检查设备相关指标是否正常,若有异常,及时提高转速,保证病人氧合状态。转运前做好呼吸机准备工作,检查患者气管插管情况,及时清除其口腔分泌物。将管道与呼吸机紧密连接,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生命安全。主管医师转运途中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维持工作;灌注师负责调节体外膜肺氧合参数,另外3名护士负责电源、呼吸机、监护仪、管道等设备转运;选择1名护士负责清除转运途中路障等情况。②观察组采用一体化移动单元及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行院内转运,具体方式如下:转运前将一体化转运架组装好,后由灌注师及医师将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平稳过渡至转运架上,使用夹臂将空氧混合器固定于体外膜肺氧合主机上方,后将床尾护板拆除,抬高床垫后,将床尾架缓慢推送,使床垫位于上下两层板之间,后将床垫放下,归位床尾护板。后将体外膜肺氧合主机、监护仪、急救箱等搬运至上层夹板,并将仪器屏幕转向床头,利于医师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所有管道、仪器等固定好形成一体化移动单元后,开始实施转运。减少2名管床护士,剩余转运流程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转运开始至终点用时、体外膜肺氧合转运过程用时、转运至终点后整理工作用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转运开始至终点用时、体外膜肺氧合转运过程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运至终点后整理工作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进展到后期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重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体外膜肺氧合,可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行长时间的心肺支持,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检查时,需对患者实施院内转运,以到达相关科室进行诊治。常规院内转运属于双单元模式,转运床及体外肺膜氧合设备均需人力驱动,还需要专人看护两个独立单元的管道、设备等情况。其转运过程较为复杂,途经各弯道、减速带等,导致转运时间延长;且常规机组车架底盘较低,车轮较小,导致行驶过程中减震性较差,可能引发管道脱落等情况,影响转运行进速度,还可能影响体外肺膜氧合设备正常工作,不利于患者预后[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转运开始至终点用时、体外膜肺氧合转运过程用时低于对照组,提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一体化移动单元与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可有效减少转运时间。分析原因在于,一体化移动单元作为一种将转运床、体外肺膜氧合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独立单元的转运模式,其可通过将转运架结合体外肺膜氧合设备,可有效减少常规转运时的不足之处,其车架的底盘大,具有减震效果的同时,保证转运过程中的平衡性,减少仪器设备的损伤,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转运舒适度。一体化单元的设计,还可减少人力,转运更为安全、有效,缩短转运时间[3][4]。转运前,备好转运设备、仪器等,可利于简化转运流程;转运前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中分泌物,可有效减少胸腔内压力改变,降低机体循环血量减少情况发生,保证患者机体氧合状态正常;转运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相关设备参数等,可利于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5][6][7]。但本研究因样本量较少、未对转运过程中是否存在并发症进行记录,故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可增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一体化移动单元辅助体外肺膜氧合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体化移动单元可缩短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